藥物性肝病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所誘發的肝損傷,又稱為藥物性肝損傷。它是最常見、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但是,許多人對它的了解少之又少。
藥物也可致肝炎 許多人通常認為肝炎是病毒引起的,殊不知藥物也是肝炎的元兇之一。專家指出,臨床上實際發生的藥物性肝病數量為正常報道的16倍。國外資料顯示,藥物性肝損傷占住院黃疸患者的2%~5%, 所有因急性肝炎住院的患者約10%為藥物性肝病,在老年肝病中約有20%左右為藥物性肝病。因此,藥物性肝病并非少見,當患者被診斷為藥物性肝病時要正確面對。
藥物損肝有持續性 通常來講,藥物性肝損傷大多在服藥過程中發生,停藥后受損害的肝臟可慢慢恢復,但是如果藥物沒有全部排出體外,仍可導致肝損害。有的藥物可能引起人體遲發性過敏反應,停藥后,肝損害可能繼續惡化。據臨床醫生觀察,用藥1~2個月安全,并不等于今后使用總是安全。應用越多,也越容易發生肝損傷。
損傷與藥量有關 許多人認為用藥很少就不會發生藥物性肝損傷。其實不然,有的藥物直接可作用于肝細胞,這種肝損害的確與藥物的累積劑量相關,用藥越多越久,越容易發生肝損害。但免疫性肝損傷則與藥物劑量無關。這類藥物本身不能構成過敏,但它和肝細胞蛋白結合之后,引起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免疫性損傷。這與藥物劑量沒有關系,雖然用藥很少,同樣會發生過敏性肝損傷。
純中藥也傷肝 人們普遍認為中草藥比西藥安全、無副作用,實際上中草藥引起的肝損傷并不少見。現已發現至少有60種以上的中草藥及制劑可致肝損害,如首烏、黃藥子、馬兜鈴、雷公藤、蒼耳子、番瀉葉、土荊芥、芫花、苦楝子、貫眾等,長期應用可致肝損害。當然,也不是否定中草藥的作用,中草藥還是相對安全的。
保健品亦可傷肝 應用保健品導致的肝損傷常有報告。比如最近就有減肥茶、烏發保健品引起肝臟損害的事件發生。我國的保健品中常常被加入某些中西藥物,很容易出現毒副反應。因此,對于市面上銷售的保健品要謹慎選擇,不要輕信廣告,更不能將保健品當成藥品。
高純度藥物也損肝 有人會問,進口藥物的純度高、毒性小,還會發生藥物性肝病嗎?答案是肯定的。藥物對肝臟的損傷與藥物的純度無關,是藥物進入人體代謝以后的代謝產物引發的。所以,再純的藥物仍然可能發生肝損害。
孟慶國 / 文
點擊“閱讀全文”,直接訂閱最新《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