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張大爺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前段時間,張大爺一直覺得腳趾頭有些發麻。不過他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身上總歸是有些小毛病的,也就沒有把這當一回事。一次,張大爺出去旅游的時候,由于鞋子有些不合腳,加上走的路比較多,不小心把腳給磨破了。
當時張大爺也沒怎么注意,等到回家以后,發現腳都爛掉了。張大爺這才引起重視,連忙跑到醫院就醫。醫生一查,說這是糖尿病足,而且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再來的晚點,可能要面臨截肢的風險。
其實像張大爺這樣的糖友還有很多,早期的時候不注意控制血糖,一旦出現了并發癥,再后悔就晚了。那么當身體出現哪些信號的時候,表示我們的血糖偏高呢?
這里給大家列出手腳的5個信號,希望引起糖尿病友們的重視,具體如下:
肢體容易發生瘙癢,因為血糖過高會使得皮膚細菌滋生,更易發生感染,導致瘙癢癥狀。這時候撓通常不管用,只會越撓越癢。建議用冷水濕敷癢處,輕輕拍打,嚴重者可使用抗癢藥物。但是解決瘙癢的根本辦法,就是把血糖控制正常。
皮膚感染占糖尿病皮膚病的50%以上。其可能機制為高血糖和尿糖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外周神經病變使皮膚感覺下降,容易受傷,繼發感染,同時由于患者缺少來自血小板的生長因子,導致延期愈合。
高血糖患者如果手上或身體弄傷一小塊,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愈合,甚至會潰膿、感染。就像文章開頭所講的張大爺一樣,由于腳磨破了,最后引發糖尿病足。
這是因為血液中過多的血糖會培養細菌,降低免疫力,讓傷口遲遲難以愈合,最終引發局部壞死。
長期的高血糖可引起圍神經病變以及血管循環障礙,進而出現四肢麻木、刺痛,變涼,手腳感覺缺失等癥狀。
有長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發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一種臨床表現,由于血管基底膜玻璃樣黏多糖聚積,使血管彈性下降可能是發紅的原因。臨床表現為面部呈紅玫瑰色,有時手足也可發生境界清楚的紅斑,不伴發熱及血沉增快或白細胞增多。對診斷糖尿病有幫助,糖尿病得到控制后可恢復正常。
出現這5個信號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血糖已經持續偏高有一段時間了,局部的神經和血管都有一定的病變。如果我們再不糖友還不重視的話,那么離并發癥也就不遠了。而我們糖尿病友想要早期發現高血糖,最好的方法,還是勤測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