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代官印
元代官制繁復,地域廣大,種類、語言文字亦頗為復雜。由于元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因而印文也分為兩種:
(1)元代國書八思巴文。
(2)漢文篆書。八思巴文亦用篆體,印背鑿有年月以及鑄造單位,均用漢文作釋文。印邊較過去又有加寬,較印內文字三至六倍不等。大小也各不相同,較小者5厘米見方,較大者則10厘米見方。如'沿海巡防于戶之印'便以八思巴篆體入印,大約7厘米見方,筆畫盤繞曲折,規矩工整,但篆刻的藝術性已幾乎喪失殆盡;又如'益都路管軍千戶建字號之印',9厘米見方,以漢字九疊篆文入印,字法屈曲、盤繞、繁復,線條平實,但多有呆板之感。
沿海巡防千戶之印
益都路管軍千戶建字號之印
2.元代私印
元代私印與官印相似,亦可分為兩種:漢文篆書印、蒙文篆書印。
當時漢族文人學士、書畫家多以漢文入印,蒙古族人則多以蒙文入印。如'帖木兒不花記'一印,便是以漢文九疊篆入印,為外粗內細的雙邊,增加了一些變化,去除了九疊篆的一絲呆板,別具新意。
帖木兒不花記
又如'陳信記'為蒙文加押。印面文字線條較印邊略粗且有變化。分朱布白,疏密得當,因而印面顯得靈活而不呆板,別有一番情趣。
陳信記
再如'松雪齋'一印,為趙子昂之書室印。篆文為朱文細篆,承漢唐朱文印之法并以小篆道勁流轉之筆意入印,不受宋元九疊之影響,空間均勻有致,開元代朱文印一代先河。
松雪齋
3.元押
花押印都以朱文表現,形式多樣,有方、圓、葫蘆、琵琶等多種形狀。傳世最多的花押印為元代押印,故稱為'元押'。元押的文字排列一般為上書楷書姓氏,下為花押。
'索記'一印為琵琶形元押,印文為蒙文,兩字排列疏密有致,以當時流行樂器琵琶的外形為印形,頗為新鮮。
'馬押'為葫蘆形,'王押'為魚形,'趙押'則為普通的長方形,從中可見元押形狀之多樣。從此三方漢文元押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線條粗細變化豐富且筆意盡顯,文字結構古拙天趣,空間疏密變化恰當,外框亦配置得恰到好處,呈現出一種如行云流水般的韻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