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學醫筆記:羅大倫《這才是中醫》之薛立齋之六
二十、騎馬摔傷===養脾胃生氣血
陳侍御,墜馬,腿痛,欲嘔。
前醫:服瀉藥,嘔止,但腹脹胸脹乏力。
薛立齋:診脈,認為無淤血,痛傷氣血,服瀉藥傷脾胃之氣。處方養脾胃生氣血。痊愈。
二十一、騎馬摔傷===圣愈湯
吳給事,墜馬,腦袋摔傷出血。發熱、煩躁、肌肉跳動,筋抽。
薛立齋:失血造成血虛,血虛生虛熱,養血治療。
處方:養血方劑圣愈湯===熟地、生地、人參、川芎、當歸、黃芩。
二副藥,癥狀消失。調血養氣方善后。
二十二、騎馬摔傷===補中益氣湯
戴給事,墜馬,腿腫,疼痛,傷處顏色深諳,不飲食,身疲乏力。
薛立齋:元氣虛弱,不能運散淤血。
處方: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芍藥、白術。
以上三案,薛立齋并未用外用藥,值得外科學習借鑒。
治腹脹屁多:大蘿卜切絲熬湯。橘皮泡水。療效不知。
二十三、真寒假熱===溫補
朱紹,自認為“肝木克脾”,臉上總泛紅色,大腸燥結。以后大便下血,接著腸鳴,大便不成形,繼而腹脹,拉肚子,最后飲食無法下咽。。
前醫:拉肚子,用枳實、黃連,等解毒?!拜氜D增劇”。
薛立齋:診脈,脾腎兩虛引起,里面真寒,外面假熱,需要溫補。
處方:人參、
痊愈。
朱紹與薛立齋前三年見面,薛立齋:“爾面部赤風,脾胃病也,不治將深。
此案朱紹附言:微先生吾其土已。嗚呼!先生之術亦神矣哉。邵無以報盛德,敬述梗概,求附案末,以為四方抱患者告,庶用垂惠于無窮云。長洲朱紹。
此案,開始肝氣不舒,患者臉上火象。時間長了,正氣傷害,脾腎陽虛,接下來虛陽外浮。方子包括補氣四君子湯,治療脾腎虛寒四神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
二十四、腎陽不足===金匱腎氣丸
朱佐,貧士。以前失足跌了跟頭,左腳總是有聲音(劃然有聲),久坐,左腳麻木,夏天腳亦寒冷如冰。后來飲酒,半夜喝水,第二日,右邊肚子嘩嘩流水聲,按摩熱后,排氣轉好。再后來,只要多吃一點,立刻瀉肚子。
前醫:枳術丸。“固守無效”。
薛立齋: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
處方:金匱腎氣丸?!熬捶灐?。
醫案朱佐附言:蓋八味丸有附子,醫家罔敢輕用,夫附子斬關奪旗,起死回生,非良將莫能用,立齋先生今之武侯也!家貧不能報德,姑序此以記治驗。嘉靖甲辰十二月后二日,彬墩介痷朱佐頓首拜書。
薛立齋用金匱腎氣丸經驗來自自己脾胃病。年輕時脾胃病,針灸無效。后同鄉盧丹谷出金匱腎氣丸,三料而愈。
二十五、神脫脈絕===附子艾葉鹽救急
沈大雅之母,四十二歲。胃腸滿脹,痰咳發熱,喝冷茶濕面,嘔吐吞酸,不飲食。
前醫:嘔逆吞酸,有熱,處黃芩、黃連、青皮等藥。增證:忽冷忽熱,流口水,口干口渴,聞食即嘔。
薛立齋:脾主涎,脾虛不能約制,故涎自出也。
處方:人參安胃散。
后醫:熱證,不可溫補。患家信之,繼用寒?!安∪赵鰮薄?span lang="EN-US">
突然想吃冬瓜,“食如指甲一塊”,嘔吐酸水不止。仍用寒藥,病更重。再請薛立齋。
薛立齋:“神脫脈絕瀕死矣”,“惟目睛尚動”?!昂趦?,治以辛熱,然藥不能下矣”。
速買附子、艾葉和鹽。用兒子口氣接母口之氣(防入冷氣,保持陽氣)。
薛立齋親自翻炒藥物,放在肚臍熱敷,再用附子做成餅,貼在肚臍。過一會,患者“神氣少蘇”。再用人參、白術、附子研末,用陳皮熬膏,做成粟米大小小粒,五七粒放在患者口中,慢慢咽下。
患者未嘔,兩天后,加量,癥狀減輕,痰涎尚多。
五天后,熬湯,每天和一二匙,開始想喝粥。
溫補脾胃之藥五十余副,徹底痊愈。
醫案沈大雅附言:大雅敢述病狀之奇,用藥之神,求附卷末,一以見感恩之意,一以示后之患者,當取法于此云爾。
二十六、遍身浮腫===金匱腎氣丸
沈大方之妻,“山妻肇事,忽嬰痰熱”三四年,時輕時重,“元氣銷鑠”。后遍身浮腫,手足麻木,日夜咳嗽,煩躁,欲飲,小便不利?!按笕獗M去”
薛立齋:脈洪大無倫,重按似無。腎陽虛,腎中寒涼,虛火上浮。
處方:金匱腎氣丸一料,全煎一次服。
服后立刻小便。“頓覺小水潰決如泉”
第二天,金匱腎氣丸加補藥。二十余副,三四年未病。
后來,家中不幸,再犯,身體如著火,口腔潰瘍,胸腹腫滿,不飲食?!胺驄D相顧,束手待斃而已”。
薛立齋:病因病機如前,再用金匱腎氣丸,二次后,“神思清爽”。金匱腎氣丸加人參、黃芪、白術、當歸。服用一次,當晚胸悶消除,有食欲。三天以后,病去五六,一月后痊愈。
至秋,痢疾。
薛立齋:痢疾,外邪,引起腎虛,祛邪扶正同時進行。金匱腎氣丸加人參、黃芪、白術、當歸以及黃連、黃芩、木香、吳茱萸。吳茱萸合黃連即左金丸,朱丹溪之方也。吳茱萸為黃連六分之一。加木香行氣,劉河間: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
藥后,即刻見效
后調氣為主,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黃連、吳茱萸、五味子。
醫案沈大方亦附言。
二十七、頸骨如摧===六味地黃丸加山梔子、柴胡
沈大方,忽覺喉嚨有痰,“遂左顧吐之”,立刻“頸骨如摧”。至夜,盜汗、手足麻冷。至晨,痛連心腹,苦楚萬狀。
薛立齋:怒氣動肝火,膽得火而痙攣縮,需要清肝火、生膽血。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山梔子、柴胡。
一副藥,癥狀消失。
沈大方附言:先生之神妙,類多若此。
二十八、陰血不足===六味地黃丸加山梔子、柴胡
薛立齋之母,七十五歲。渾身作痛,筋骨痛重,四肢難以屈伸。眼睛發紅,口干,頭暈,痰音,胸膈不利全身癢如蟲爬,小便短赤。
分析:筋脈拘攣,陰血不足??诟?,津液不足。目赤,肝血不足。頭暈,肝風內動。痰音,體內干,津液被凝成痰。夜重,陰虛。身癢,風動。陰血不足,肝火旺盛。
二十九、痢疾==四君子湯
薛立齋之母,八十歲。夏天,冷飲。痢疾,腹痛,嘔,不能飲食,發熱,口渴,欲飲水。
薛立齋:脈鼓指而有力。仔細觀察:腹痛手按則減,虛證!
方:人參五錢,白術、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湯各一錢。
解:四君子湯補氣。陳皮、升麻調氣。附子補腎陽。
服后,熟睡,醒來餓,再診脈,脈變小。
再服一副,病愈。
此案,薛立齋“取癥不取脈”。
三十、勞傷肺氣===補中益氣湯加
星士(算卦先生),給人算命,時吐痰,薛立齋發現痰紅色。問之,答曰“久有此證”。薛立齋,“余意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眾查,果。
方: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熟地、茯神、遠志。
解: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創制。組成:黃芪人參當歸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主治:勞傷、飲食不節導致脾肺氣虛,中氣下陷。比如無力、說話提不上氣、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飯后即瀉,脫肛、胃下垂、子宮下垂。人參,大補元氣。黃芪,固表。炙甘草,補脾胃之氣。白術,燥濕,補脾經之氣。陳皮,理氣。當歸,補血。升麻,升陽明之氣。柴胡,升少陽之氣。加味之麥門冬,涼潤生津,入肺經;五味子,入肺腎經,收斂;山藥,入肺脾腎經,張錫純擅用;熟地,補腎;茯神、遠志,補心神。
服用一副,吐血止。
三十一、發熱吐血===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
童子,十四歲。發熱、吐血。
薛立齋:診脈,脾肺氣虛,腎虛,需要用補中益氣湯。
家長,聽信他醫,以為血熱妄行,用寒涼藥。
病重。
再請薛立齋,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經有相火,上聯心經,心為君火,如遇美色,心火易動,相火亦動,雖未交合,腎精暗耗。這其實是朱丹溪的理論,
三十二、脾虛==補中益氣湯加
朱省庵,胃口不好。感染瘧疾。略懂醫術,自己服用清理脾胃藥物和截瘧之藥。病未去,再添新?。猴埡蟾姑?,時痛。服用二陳湯加清熱之黃連、導滯之枳實。出現小腹墜脹,腿部浮腫。二陳湯再加白術、山楂。結果開始嘔,“吐食未化”。
薛立齋:脾虛,飯后腹脹,脾虛不能運化食物。小腹重墜,脾氣不足。腿部浮腫,脾虛不能統攝水濕。吐食未化,脾胃虛寒無火,不能腐熟消化。
方:補中益氣湯加吳茱萸、炮姜、木香、肉桂。
解:吳茱萸,暖肝脾腎三經,燥濕暖中。炮姜,暖腎經(生姜,發汗解表。生姜皮,去水腫。煨姜,和中止嘔。干姜,暖脾腎。炮姜,暖腎)。木香,調氣。
一副藥,減輕。
薛己 (1487~1559),字新甫,號立齋。吳縣(今屬江蘇)人。其一生著述頗豐,本書收有12種,另有后人整理薛氏醫案1種,共計13種。其中內科方面有《內科摘要》兩卷,系薛已內科代表作,共載醫案200余例。全書以虛證立論,認為諸病皆以脾胃、脾腎虧損,命門火衰為要,治療重在固護脾胃,補益肝腎。個案言簡意賅,頗有精意。傳染病方面有《癘瘍機要》三卷,為麻風病專著,于麻風病本癥、變癥、兼癥及類癥逐一介紹。外科、骨傷科、口腔科方面有《外科發揮》八卷、《外科心法》七卷、《外科樞要》四卷、《外科經驗方》一卷、《正體類要》兩卷和《口齒類要》一卷,分別記述有關病證診治大法、治療驗案及方藥。婦科方面有《女科撮要》兩卷、《校注婦人良方》二十四卷,前者列述30種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證治和方藥,并載治案。后者則“間取臨川陳良甫所著《婦人良方》篇帙,為之補注,附以治驗”,“其發揮經絡,揆度陰陽,網羅百病,凡婦人證最人所難識者,彬彬可睹”。兒科方面有《保嬰撮要》二十卷,論述兒科疾病診法以及小兒內科、外科、痘疹等多種病證的辨治,治法豐富,醫案亦多。本草方面有《本草約言》四卷,是其“積有年所,時就本草中輯其日用不可缺者分為二種”,一為藥性本草兩卷,一為食物本草兩卷,共載藥物594種,按部屬分類,述其性味、歸經、功效、形態、炮制方法等。此外,所收《薛案辨疏》一書,顧名思義乃是后人整理薛已醫案,予以辨析、疏解。書末尚有《薛立齋醫學學術思想研究》論文一篇及現代學者對薛氏醫學學術思想研究的論文題錄。整部《薛立齋醫學全書》,內容全面,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反映薛氏善用溫補的特點,足以供讀者參考。
歡迎師友指點:qq:2524630552
群:203490642
2013062222:16于隨緣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