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B29牧草50(001-025)

地與文明之關系應作何種合理解釋?

對草地的依存意識,是人類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草地是有生命的、不斷變化的生物與非生物資源。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人們對草地的態度不同。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從僅向草地索取的低層次認識,逐步變為既有效索取,又有效改造和維護的高層次認識。人類就是猿從森林被迫遷到草地勞動后進化而成的??梢哉f,草地是人類生產最早的生產資料和資源。開始,草地被看成是挖掘、采摘和狩獵地。在自然農業階段,草地被作為恢復地力、放牧的手段。歷史發展到今天,很多文明國家從黑風暴現象中汲取教訓,在發達國家,草地除了作為生產資源之外,還作為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方法。草地的生產力越來越高,以至農業、工業、商業以及各種產業都離不開草地資源,人們的身心健康也離不開草地資源。在西方國家,人民群眾非常關心公共和私人草地,對環境保護十分重視。法國人說:草地畜牧業是我們農業的支柱。新西蘭人稱自己是“以草立國”。而英國人則把草地譽為“綠色金子”。在美國,連家庭婦女也懂得草坪的種植管理,在美國的世界杯決賽足球場草坪,賽事之后,可以小塊包裝作紀念品出售。在中國,錢學森呼吁:草業將在中國引起第六次產業革命。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草坪業發展很快,草地畜牧業效益較高。亞、非洲的一些欠發達地區,有很多國家,人民仍然把草地看成掠奪對象,只承認草食動物是財富,不把草地看成是應保護的財產,造成環境破壞,災害頻繁,水土流失,人民越來越貧窮。因而,草地對于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明顯息息相關。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2

飼料作物對于畜牧生產發展有何影響?

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不同類型的飼料,可以生產不同類型、不同質量、不同效益、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的畜產品。例如,谷物是雞、豬、鴨等單胃動物的主要飼料;牧草是牛、羊、鵝、兔等草食動物的主要飼料。當雞、豬、鴨等畜禽產品得到較大發展、市場接近飽和,群眾需求畜產品多樣化,牛、羊、兔、鵝市場上升時,如果要發展上述品種類型的畜牧生產,首先要發展牧草、青粗飼料的生產,否則,良好的愿望難以實現。發展優良的飼料作物生產,也是提高畜產品質量的途徑之一。如金華火腿這一名牌產品的生產必要因素之一,就是飼料中必需含有60%的飼用大麥,才能使金華豬的腿部脂肪含有足夠的硬脂酸,使其達到金華火腿特有的風味。飼料的多樣化,廣泛開發飼料新資源,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好方法。例如,廣東省人大第七屆會議提出決議案,要求“全省廣泛種植牧草,發展畜牧業”,使很多山區節約了精飼料,發展了畜牧業,提高了經濟效益。飼料單一化,往往引起畜牧生產的波折。我國豬禽飼料長期使用以玉米、豆粕為主的配合飼料,每當飼料玉米生產受災時,或豆油生產萎縮時,畜牧生產往往出現滑坡現象。國外除了使用玉米作能量飼料以外,往往還用熱噴高梁、大麥、黑麥等,除了使用豆粕作蛋白飼料,還用脫毒菜籽、棉籽粕、苜蓿、玉米蛋白粉、血粉、肉骨粉、葉蛋白、酵母粉等作蛋白飼料,因而畜牧業得以穩定發展。我國四川也有類似的例子,大量使用青飼料喂豬,青飼料提供了60%的蛋白飼料來源,因此,豬的生產波動較少。我國領導人認識到飼料作物對我國畜牧生產的舉足輕重作用,1996年作出了重大決定,令我國種植業由“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改為“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三元結構。由此可見,飼料作物對畜牧業生產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3

世界牧草農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現代草地的利用與發展趨向是什么?

草地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150多年歷史,不過,草地受到科學界的關注,只是最近50年來的事情,尤其是最近25年,草地學的研究和實際應用確實取得了重大進展。幾千年以來,人們在發展畜牧業、種植業的同時,對森林造成巨大破壞,環境惡劣化,變得不適于生長樹木,而形成了大片草地,另一方面,草地受到掠取性放牧的影響,進一步退化成沙漠。這個“森林→農田→草地→沙漠”的現象,令人們認識到農田對土地退化、環境破壞的巨大作用。退耕還林的努力,因為人口壓力而受局限,單位面積的林地,經濟效益遠比不上農田。于是,發展了牧草農業。通過科學研究和草地利用的實踐,積累了大量的新知識。牧草農業從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發展到草田輪作、農田間種牧草。最近25年,更發展到4個生產層次的產業高水平。4個生產層次分別敘述如下:

1、前植物生產層。首先是利用草本植物改良環境的環保產業:農田、山地、人工設施、水利工程、交通工程、房地產土地的水土保持,工廠、礦山、畜牧場、城市通過綠地進行環境治理;然后是利用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環境的美化改良,發展公園和旅游業,以及利用山地水土保持的條件發展水利電力生產,利用草地發展運動產業。

2、植物生產層。以收獲草本植物營養體、子實、纖維、脂肪、分泌物、蛋白質為主要目的的行業,包括草地、農田、以及草田結合的可持續生產。

3、動物生產層。包括畜牧水產業、野生動物、寵物、實驗動物、觀賞動物的飼養。

4、非生物生產層。包括植物、動物的加工業,如藥用動植物、食用動植物、保健品、工業原料的加工工業。

以上4個生產層次,也代表了現代草地的利用與發展趨向。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4

我國的牧草農業歷史上發展甚早,何以至今遠落人后?

牧草農業是人類善用土地資源的一個大產業,聯系著人類文明興衰毀滅、社會經濟體制、生態環境、民族發展等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西方開始牧草農業科學研究和生產之前很多世紀,我國的勞動人民就總結了草田輪作、畜糞肥田等牧草農業的經驗。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土高原,歷史上曾是牧業“天下饒”的地方,是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的文化經濟中心。100多年來,西方由于肉食需求、皮毛需求的大量增加,環境治理的需要,從科學研究著手,發展了牧草農業,我國由于種種原因,牧草農業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遠遠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牧草農業的落后,有我國的歷史、社會經濟體制、經濟水平、人口壓力等多方面原因:

1、歷史原因。我國古代是一個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大國。我國的農業在古時候很發達,很早就由游牧時代發展到農耕時代,雖然很早就有了牧草農業的經驗總結,但小農經濟模式不可能象現代的牧草農業一樣作全面的牧草開發,只是作為自給自足自然農業的補充。草地只是作肥田,耕畜放牧,豬放牧的少量利用,整個農業生產的中心,直到90年代,還是以糧為主的格局,牧草農業科學和產業由此落后。

2、社會經濟體制。在封建時代和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的近代,中國統治者不可能全盤綜合治理草地,農牧民對草原長期處于索取而不建設的生產狀況,農田種草以恢復地力的做法也放棄了。解放后幾十年來,我國的草地屬國家所有,牲畜田地歸農民、集體所有的體制、建設與保護草地又長期得不到國家重視,每畝草原每年投資平均僅23分錢的狀況持續了幾十年,造成了我國草地每年以1000萬畝的面積退化成沙漠的困境。

3、經濟水平及人口壓力。我國近幾十年人口過快增長,口糧問題迫切,還要追求經濟發展,于是開墾草地種糧、種經濟作物,“靠山吃山”,開采,采摘、挖掘出各種資源,破壞了草地也是牧草農業不發展的原因。

近幾十年來,西方國家對草地資源的利用都經歷了一個由掠取式經營→草地退化→科學建設草地→草地高效生產的過程,而我國的牧草農業變得落后了。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5

談古語“河清海晏”、草地與水土保持的聯系。

古人常把湖泊稱為“海”,“河清海晏”常作為對一個地方環境優美的贊語。在森林綠地多的地方,常常見到河水清澈到底,湖泊湛藍美麗。但由于人類大肆砍伐樹林,這種現象已不多見了。人類毀林開荒,造成水土流失,雨季,兇猛的洪水傾瀉到平原上,把大量的肥沃土壤沖走,山泉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枯竭了,氣候干旱和水災交替出現。有些地方樹木已不能再長,出現大片草地,而草地的過度放牧和灌林被砍作薪柴,加劇了土壤裸露、貧瘠化和干旱的進程。

西方發達國家面臨著這一難題,是運用草地科學技術解決的。通過種草圍欄,合理輪牧,消滅了裸露土地,使雨水大量滲到土層中,不至沖涮土層,在一年大部分時間內,又滲出形成山泉的長流水,土壤中水經牧草蒸騰到空中,形成周年不斷的局部地區降雨,因而風調雨順,物阜民豐。運用草地改善環境的辦法,同樣可以回復到“河清海晏”的景象。重要的是,使用草地恢復生態平衡的辦法,可以更迅速、廣泛,經濟效益比單純種樹更高。

水土流失、風沙危害、土地沙漠化是威脅中國生態環境、生產建設、生存條件的三大問題。盡管中國花費了大量投資用于造林和水利工程,然而國土治理區干旱少雨、山高坡徒,種樹很難成活,全國累計造林成活率不到30%,全國沙漠化土地建國以來增加了7億畝,黃土高原每年有16億噸泥吵注入黃河,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億噸以上,相當于33厘米厚的耕地1750萬畝。因而,利用草地結合造林進行水土保持是國土治理的切實可行的辦法。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6

牧野農業、農區畜牧業與草地農業的經營方式有何區別?

牧野是野生草食動物繁衍和人類放牧草食動物的天然場地,它兼具保護自然環境和發展農業生產的作用。牧野農業是人類長期農業生產的方式,帶有濃烈的自然色彩。廣大的山區農村,農民在栽培條件好的土地種植糧食,在牧野(包括森林、疏林草地、灌叢、灌叢草地和天然草地,放牧以羊為主的牲畜和役畜,兼采集山貨藥材,現代人還利用牧野作旅游、野營、運動和娛樂的場地,時興大力發展旅游農業。

農區畜牧業是圍繞著糧食生產和消化增值而進行的畜牧業,以單胃動物的豬、雞、鴨為主要養殖品種。

草地農業是結合草食家畜、單胃家畜、家禽綜合養殖、經營人工草地和草田輪作、間套作、飼料生產與糧食生產、經濟作物生產相結合的大農業,現代人還利用草地農業的旅游功能,發展果草結合、農畜結合、生產與休閑游樂結合的旅游農業。

歸結起來,農區畜牧業具有較好的畜牧生產效率,而缺少綜合的生態功能,為了農區畜牧業所需要的飼料,需要集約化的飼料糧生產和大量運輸工具;同時,還必須投資消除糞便污染的設施。牧野農業具有投資少的優點,也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可惜的是,單位面積土地經濟效益太低,需要適當改造和發展多種經營來彌補。草地農業則是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同時使大自然的產出率更高、效益更高的辦法,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07

草地雜草的防除技術

我國南方水熱條件好,但人工草地的雜草害非常嚴重,雜草與牧草爭肥、爭陽光,往往造成草地嚴重減產,這是南方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人工草地的雜草防除技術,以綜合防治為好,綜合防治,是根據牧草與雜草、土壤的情況,采用機械,人力、農業和化學除草劑相結合的方法防治雜草。由于我國南方以飼用玉米、柱花草和象草為主要飼料生產品種類型,現以此3種草地為例,敘述雜草的綜合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對于柱花草,可以采用早播的方法減少雜草為害。柱花草在早春播種時,禾本科雜草的種子萌發還未開始,由于翻耕土地,原有雜草種子很少發芽,柱花草就能及早生長封閉覆蓋土地,抑制雜草生長。對于矮象草,大量施用有機肥,可以加速其封閉土地,這種牧草抑制雜草能力較強,田間管理期間可以免去除草。對于柱花草,在瘦瘠土地上種植,雜草生長較少,而柱花草耐瘠力強,只要少用化肥,雜草就不能威脅柱花草生長,柱花草種植幾年后,土地因固氮變肥沃,就應改種其它草種。

2、機械與人工措施:對于柱花草,深翻土壤,可以把雜草種子壓在土層中的厭氧處窒息而死,下層生土很瘦瘠,禾本科雜草生長緩慢,柱花草則極耐瘠,耙碎后種植柱花草往往無雜草之憂。對于一年生的淺根雙子葉雜草,可以用人工拔除,所耗勞力較少。

3、化學除草:在飼用玉米播種覆土后,噴撒阿特拉津混合丁草胺,可以消滅大部分雜草;對柱花草苗期使用拿捕凈或威霸、蓋草能等選擇性除草劑,可以消滅禾本科、莎草科1年生雜草。對于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可以在種草前使用草甘磷等滅生性除草劑防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1

草地病害類型與防治方法

草地的病害分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兩大類型。非侵染性病害是由缺乏某種礦物元素或有毒物質毒害引起,一般看不到病原物。侵染性病害由細菌、病毒、真菌、線蟲、寄生性植物引起。一般細菌性病害是以水流、雨飛濺方式傳播,植物葉片和莖出現黑褐色病斑,引起植株萎蔫,切開莖,會發現導管變黑、軟腐。把莖葉保濕培養數天,可出現菌膿。病毒病依靠刺吸式口器昆蟲,植株葉間摩擦,人類耕作接觸傳染,常在葉片上出現黃色病斑,花葉或整株青枯速死,或形成多分枝畸形,例如大翼豆萎葉?。ɑㄈ~黃斑)、柱花草叢矮病就是病毒引起的,主要采用抗病育種的方法防治。真菌傳播比較容易,以氣流和霧傳播孢子,也可以以水流傳播菌核。真菌病表現為斑點和褐色葉斑或邊緣黃色中間褐色的葉斑,有時是褐色莖斑葉斑處容易枯萎,把枯黃莖葉保濕培養數天,可出現孢子體,散出黑白色粉狀孢子,例如柱花草炭疽病。線蟲病可通過人、畜帶蟲卵傳播,表現為根枯以至全株慢慢干枯死亡。寄生病植物由人畜帶種子傳播,如免絲子病。

病害防治方法,可以用農業防治法,如犁冬曬土可減少中間宿主,凍死病原物,亦可以采用抗病育種的方法、育成抗病品種防治病害,對于細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可以用多菌靈、百菌清、托布津等廣譜殺菌劑浸種或噴灑。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2

草地害蟲類型、飼料作物蟲害與防治方法

草地害蟲類型,從為害方式劃分,主要分為兩類口器類型。

1、咀嚼式口器類型。主要為蝗蟲、螻蛄、蠐螬、蟋蟀等,可以用胃毒劑殺蟲藥防治,如敵百蟲、馬拉硫磷、敵敵畏等。有些蛾類的幼蟲也是咀嚼式口器類型,但鉆入植物體內為害,可以用內吸殺蟲劑噴殺,如呋喃丹(只能用于超過2.5個月生育期的青飼料作物拌種,因殘效期2個月)、殺蟲雙(持效期710天)等。

2、吸收式口器類型。又分為3種:

1)刺吸式口器類型。如葉蟬、蚜蟲、螨類,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梢圆捎靡阴<装妨?、樂果等內吸殺蟲劑防治,也可以用辟蚜霧、螨克等有觸殺、熏蒸和穿透作用的殺蟲藥防治。

2)虹吸式口器類型。這類昆蟲如蝴蝶、蛾類,以吸花蜜、果汁為主,一般無需殺滅,但多數此昆蟲的幼蟲屬咀嚼式口器幼蟲,需殺滅。

3)銼吸式口器類型。如薊馬,銼傷植物葉細胞吸收汁液,并匿藏在卷起的葉中,需用內吸殺蟲劑防治。如樂果、殺蟲雙、萬靈等。

此外,輪作、犁冬曬白、早春浸田、黑光燈誘殺、選育抗蟲品種、培養害蟲天敵如寄生蜂、細菌、真菌、病毒和微孢子蟲等都可以防治草地害蟲。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3

禾本科飼用植物的生物學共性與栽培要點

禾本科飼用植物的種籽常??梢宰鳛樾笄莸哪芰匡暳?,莖葉作為青粗飼料。了解其生物學共同特性,有利于指導禾本科飼用植物的栽培種植技術。

1、禾本科植物的根為須根系,節有大量根點,可以不斷萌發出次生根,組成強大的根系,遍布土壤淺層的多數土粒間,吸水、吸肥能力較強,同時,由于根系分泌出有機物,粘結土粒,有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這些特點表明禾本科飼用植物在吸收礦物元素和水分上有較大的增產潛力,適宜多灌溉施肥,提高其產量。禾本科植物的莖節可長出不定根,當土壤積水,老根死亡時,還可以長出新根替代,所以禾本科植物有一定的耐澇能力。

2、禾本科飼用植物的分枝,在前期以基部芽為主,稱為分蘗。由于基部芽有較強的萌發能力,所以一般的禾本科飼用植物再生力較強。由于分蘗枝條有大量縮合在一起的節,可以萌發出許多新根,所以禾本科植物的根系龐大,容易更新,這就成為容易再生和增產潛力大的基礎之一。而分蘗較少的品種,根系耐澇的能力和根更新的能力、再生能力就較弱。

3、禾本科飼用植物的葉狹長而直立為主,可以在單位面積土地上容納更多的莖葉,利于密植,加上禾本科植物的大部分種類是碳-4作物,光合效率高,成為高產的又一個主要因素,但灌溉、施肥條件要求較高,才能高產。

4、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吸收肥料時,能大量分泌氫離子,交換礦物鹽離子,因此抗酸能力較強。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4

為什么亞熱帶地區的春植、秋植、夏植玉米產量依次下降?

在亞熱帶地區,春植青飼料每畝產量可達4000公斤,秋植可達3000公斤,夏植僅能達到1500公斤。青飼料產量主要與生育期長短及雨水、氣溫等因素有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屬于短日照植物,當日照時數在每天較短時,玉米就提早開花。日照條件滿足后,玉米在高溫條件下也提早開花。經過人類7000多年的馴化,玉米對日照漸漸變得不十分敏感了,而主要是對氣溫敏感。全球的玉米產區幾千年來主要分布在北緯40度左右的溫帶地區,后期人們的育種也在該地區為主。玉米在溫帶的夏季長日照條件下,一般比較晚熟,遇到寒露風,常常不能正常結實,因此,人們選育品種時,都選較為早熟、對日照不太敏感的品種。到現代,當人們把玉米由溫帶重新引種到亞熱帶時,玉米在春季的短日照條件下,由于氣溫較低,熟期較為合理,一般有110120天的生育期。在秋季高溫條件下,前期發育較快,一般生育期比春為短,生育期為90天到100天,由于陽光較為猛烈,光合作用率較高,產量仍然較高。亞熱帶的夏植玉米,全生育期在高溫中渡過,全生育期只有75天,營養生長期過短,莖葉生長不足,光合產物產量不高,加上高溫多濕,病害多,減產就不奇怪了。

從降雨量分析,春植玉米得到較多的降雨,莖葉在春季得以充分生長,到拔節抽穗階段,剛好陰雨期結束,陽光充足,溫度較前期高,大量光合產物運輸到苞中,使玉米籽粒產量高,青飼料產量也較高。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5

青飼玉米的栽培飼用技術

春植玉米的播種期,在亞熱帶地區一般在3月份為宜,秋植要延遲到8月份播種,可以使玉米生育期氣溫不太高,有較長的生育期以便獲得高產。如果以籽粒為收獲物,在亞熱帶高溫多濕的氣候下不宜過密,每畝3000株為宜,畝產籽粒300400公斤;如果是作為青貯玉米用,就可以每畝種4000株,畝產青飼料約30004000公斤。

1、整地施基肥,先把優質腐熟廄肥撒在田里,每畝施用10001500公斤,然后用拖拉機犁翻,深度20厘米,耙平,起畦,畦寬70厘米,畦溝深20厘米,寬40厘米。

2、播種:在畦上打兩行溝,播種株距30厘米,每穴播種23粒,播種時用磷肥拌種,每畝施磷肥20公斤,播種后覆12厘米厚的土。

3、播種后每畝噴阿特拉津200克,結合丁草安150克,用60公斤水混合噴施地面。

4、出苗后每畝施復合肥5公斤。

5、拔節期結合除草、中耕、施復合肥每畝10公斤,尿素5公斤,施肥后進行培土。

6、拔節期如遇干旱,要灌一次水。

7、開花期每畝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5公斤。如遇干旱要求灌一次水。如遇蟲害噴殺樂果等殺蟲劑。

8、當青飼玉米進入蠟熟期時,可以收割,進行青貯,青貯兩個月后可以啟用,一般占奶牛食量的15%(干物質計)。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牧草

B29026甜高梁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甜高梁是高梁種中特殊品種,由于它富含汁液和糖分而得名,可作優良的青貯飼料。甜高梁具有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產量,每畝鮮莖葉產量25005000公斤,收獲兩次時,可達60008000公斤。甜高梁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能力,適應性強,屬于喜溫的短日照作物。溫度低于16攝氏度時生長受阻,縮短光照能提早開花成熟,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嚴重減產。

甜高梁的栽培,首先要求適期播種,在南亞熱帶地區每年3月下旬到6月份都可以播種,過早太冷,日照太短,會提早開花減產;過遲,會使其生育期過短,青料產量下降,耕作深度要求達20厘米以上,耕犁以前施優質糞肥每畝2500300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耕犁以后要耙碎土塊起畦,挖好排水溝。播種密度為每畝6000株,播種量每畝1.5公斤,播種后輕復土,34葉及苗高10厘米時分兩次間苗和中耕除草;苗高2030厘米時第三次中耕除草,同時培土;每次中耕后,每畝追肥尿素1015公斤,氯化鉀57公斤,如遇干旱,追肥后灌水一次。

甜高梁要在含糖最高的乳熟期收獲,留茬35厘米,刈割后松土,促進再生。收割期太早,甜高梁含糖量和淀粉含量低,營養價值不理想;收割太遲,進入蠟熟期,甜高梁的莖迅速木質化,種子殼硬化致密,種子內形成太多的單寧,使內容物難以消化,乳熟期收獲的甜高梁,纖維容易消化,含糖量高,在牛的瘤胃中,糖分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為乙酸,被瘤胃吸收,在血液中轉化為葡萄糖,進一步在乳腺合成乳糖。因此,喂大量甜高梁的奶牛,其牛奶香甜可口。甜高梁收獲后,要切碎青貯以后才飼用。甜高梁的莖葉中含少量羥氰配糖體,在牛胃的酶作用下產生氫氰酸而起毒害作用,需要在青貯時,由乳酸菌消化掉,喂飼才安全。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7

飼用大麥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除作糧食或釀造外,主要供作飼料用,是僅次于玉米的高能量精飼料。大麥秸的營養也比小麥秸好,可作牛的粗的飼料。大麥喜冷涼氣候,對氣溫要求不嚴格,較能耐旱,耐鹽,但不耐酸。大麥分蘗力比小麥強,生育期一般比小麥早熟1015天,比燕麥早21天。青貯飼料每畝產量可達3000公斤,籽粒每畝產量可達300500公斤。

飼料大麥對肥料要求不多,但前期對肥料要求迫切,如供給充足的氮肥,能促進穗大粒多,一般每畝施優質糞肥10001500公斤,在翻地前施入,同時畝施用石灰50公斤。在南方雨水較多,也可以用粘土粉與優質糞肥混合起來,在稻茬上播種,然后用上述營養土復蓋種子,結合開溝排水,實行免耕法種植。排水溝約34米挖一條,溝壁垂直、溝深20厘米、溝寬10厘米即可以。全部播種,復蓋營養土后灌溉一次,即時把水排干,春天雨水季節,要檢查溝的暢通性。南方播種季節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早一點為好。每畝播種量610公斤,可采用條播,行距1530厘米。青刈大麥行距宜窄,籽粒大麥則宜寬播,也可與苕子或豌豆等混播。出苗后在分蘗、拔節期進行中耕除草,并相應追肥、灌水一次,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5公斤。青刈大麥于孕穗至開花期刈割,殘茬可以再生,3040天后可再割一次。籽粒大麥在莖葉變黃、籽粒蠟熟的中、后期開始收獲,至籽粒干熟時收完。

每公斤種子用多菌靈50%粉劑5克拌種,可防治黑穗病;初花期每畝用滅病威250克兌水50公斤或用多菌靈100克水30公斤噴霧,可防治赤霉病。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8

黑麥草的栽培和飼用技術

黑麥草是溫帶主要的禾本科牧草,生長快,分蘗多,繁殖力強,莖葉柔嫩光滑,品質極好,每畝可產鮮草500010000公斤,各種家畜家禽均喜食,也是魚的好飼料。我國亞熱帶地區主要是在冬季水田種植一年生的多花黑麥草為主。黑麥草喜濕潤,不耐干旱,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最適于排灌良好,肥沃濕潤的粘土或粘壤土上生長,略能耐酸,干旱瘠薄的丘陵山地上生長不佳。黑麥草再生能力強,拔節前刈割很易恢復生長,但由于拔節前呈匍匐狀,要用機械收割,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

黑麥草播種前的整地要精細,整地以前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3000公斤,整地要求耕犁20厘米,耙細土壤,起畦,挖好排水溝。播種期911月,在此期間越早越好,也可以在晚季水稻收獲前1星期播種,采用免耕法栽培。播種量每畝11.5公斤,以條播為宜,行距1520厘米,覆蓋23厘米。黑麥草的施肥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可達65公斤,高氮施用量的黑麥草可消化營養多,利用率高。在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及每次刈割后結合施肥適時灌溉,可顯著提高產量。對赤霉病和銹病,可用石硫合劑防治,合理施肥、灌水及提前刈割,均可防止病的蔓延。黑麥草可在抽穗前收割,如果調制干草,可在抽穗后刈割。刈割高度不應低于5厘米,齊地刈割對再生不利。黑麥草干草比鮮草對肉牛的增重更有利。也可以用黑麥草地放牧。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29

矮象草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矮象草是美國通過長達十幾年的工作選育成的多年生象草新品種,栽培品種名為“摩特”。主要特點是株叢矮、節短而多、葉量大、分蘗再生力強,耐旱、耐寒、耐酸,對土壤的適應性好,每畝鮮草產量為1229噸,可作各種畜禽和草魚的青飼料。

矮象草比華南象草抗寒,零度以下的氣溫不會凍死,但春季的低溫條件下,生長速度較華南象草慢,在深圳,華南象草3月份可以收割,矮象草則要推遲到4月。如果能灌溉,矮象草在廣東全年都可以種植,由于分蘗與再生能力好,利用年限可達10年以上,能否保持高產和延長利用年限,與栽培管理是否得當有密切關系。矮象草對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排水良好,就可以獲得高品質飼草。在耕犁之前每畝施腐熟廄肥15002000公斤,起平畦,寬度為75厘米,畦間留走道,寬25厘米,畦內行距約50厘米,株距約30厘米,每34節莖砍成1段,挖穴種植,種莖呈45度角斜插于土內,上露種莖12厘米。田間管理,封行前除草2次,每次刈割后松土并追施尿素每畝15公斤。栽種后可灌溉,保持濕潤,矮象草收割,以拔節兩節時收割為宜,一般45月每60天割一次69月每4050天割一次,10月至次年380100天割一次。矮象草可以鮮喂、青貯,也可以放牧利用,放牧時留茬高3040厘米,再生性較高,生長46星期后,可以再放牧。由于莖葉品質好,小公牛連續在矮象草地放牧45個月,每日增重可達0.9公斤,為百喜草地的三倍以上。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0

蘇丹草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蘇丹草是當前世界各國栽培最普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在我國解放前已經引種。它的抗旱能力特別強,莖葉品質柔軟、適口性高,還有較強的再生性,生長速度較快。蘇丹草的根系深達2米,苗期開始以長根為主,地上部生長較慢,拔節后生長較快,每畝全年鮮草產量可達5噸,分5次收割,最高產可達15噸。在廣東,供草期為5月中旬至10月底。

蘇丹草產量高,需肥量也大,翻地前,應施較多的有機肥作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3噸,然后深翻土地20厘米,耙碎起畦。3月中旬以后,就可以播種,每畝播種量2公斤。采用條播方法,行距2535厘米,播種后復土23厘米,如遇干旱,可復土46厘米。出苗后,要及時清除雜草,在苗高1015厘米時,中耕除草1次,每畝施5公斤復合肥,作促蘗肥,以后每次刈割后,追施尿素每畝510公斤,株高100厘米或在抽穗期就可以收割,刈割時,應留茬8厘米左右以利再生。蘇丹草可以鮮喂,也可以青貯和放牧。放牧時,要等高度達5060厘米,氫氰配糖體含量下降,以后才能進行。蘇丹草莖稈細,葉柔軟,也可以曬制干草。如果不是在幼嫩的蘇丹草草地收割放牧,隨著植物成長,羥氰配糖體含量可大大下降,一般無中毒危險。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1

豆科飼用植物的生物學共性與栽培要點

豆科飼用植物包括很多種屬的雙子葉植物,由于它的飼用價值較高,一直是備受重視的飼用作物種類。它們的生物學特性,有很多共同點,由此栽培利用的方法也有雷同的地方。其規律分別敘述如下:

1、直根系,主根明顯,比較粗壯,入土較深,由主根分出分枝組成根系,除了匍匐性強的品種外,一般不定根發生較少,干旱時,因主根深,能吸收地下水,因而耐干旱,淹水時,因根深,接觸氧氣少,根無通氣組織,根的更新慢,容易受澇害。一般適宜在通氣良好的砂土、壤土處種植,而不適宜在粘土上種植。水土保持的能力,因不定根發出能力大小而變化,不同品種差異很大。

2、葉型較寬大,排列較平,因此遮光性較強,單位土地面積空間能受光照射的葉面積較禾本科植物少,又因為光合作用循“碳?”途徑,光合效率低,生物產量比較禾本科為少。在栽培上,選用窄葉品種,情況會好些。

3、適應瘦瘠土壤,與根瘤菌共生,能利用根瘤菌固氮產生的氮肥,而根瘤菌固氮效率的高低,與根瘤菌品種、土壤磷肥是否充足有關,一般要求施磷肥和利用根瘤菌拌種。

4、大多數豆科飼用植物不宜在酸性過強的土壤上生長,除了陽離子礦物肥料吸收障礙的原因外,根瘤菌大多數品種在酸性環境下生活力低也是原因之一。多數豆科植物在耕犁以前要求施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在實行施用石灰的同時,忌與磷肥同時施用,一般施石灰后,經耕犁耙勻后1個星期,待石灰與土壤化學反應完成 才能施磷肥,否則會降低肥效。

5、施肥時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幼苗期豆科植物還沒有開始固氮,應施少量氮肥,收割以后迫切需要莖葉生長補充,可適當追施一些氮肥,但氮肥施用不宜過多,否則根瘤菌會喪失固氮能力。

6、豆科飼用植物的種子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在種子萌發時,既要較多水分,又要求土壤中有較多的空氣,以適應脂肪氧化的需求。一般可用清水浸種吸漲才播種,播種后淺復土為宜。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2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及利用技術

根瘤菌是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有益細菌,能利用豆科植物的營養作能源并轉化為自身營養,把大氣中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氮氣固定為化合物,使豆科植物能夠利用,作為氮肥。根瘤菌生活在土壤中,當豆科植物種子在土壤中萌發時,根瘤菌感染其胚軸或根毛細胞,進入根部,在根細胞之間生活,利用細胞輸出的營養生存。到一定時期,根瘤菌分泌出些類似植物激素的化學成份,促使豆科植物局部根細胞加快分裂,成為細胞團,稱為根瘤,根瘤菌在在根瘤中繁殖出一些形態特異的后代,利用根瘤中的營養進行固氮,這些營養中包括碳水化合物與礦物元素,最重要的礦物元素是鉬離子。不同生理小種的根瘤菌,分別感染不同互接種族豆科植物;能感染同一種豆科植物的不同生理小種的根瘤菌,固氮能力也不同,有一些無固氮能力,有一些固氮能力高,有一些固氮能力低。不同固氮能力的根瘤菌,感染豆科植物后,所形成的根瘤顏色有區別。固氮能力強的根瘤菌所形成的根瘤顏色深紅,固氮能力差的根瘤菌所形成的根瘤顏色淺紅,無固氮能力的根瘤菌所形成的根瘤顏色呈土黃色。

利用根瘤菌固氮的技術,分為根瘤菌培養和接種兩部分,根瘤菌培養時,從特定的豆科植物中篩選根瘤較紅的根,接種在培養罐里,繁殖到一定數量后,用泥炭土吸咐,然后用于種子接種。根瘤菌的種子接種,要注意,同一種根瘤菌只能接種到相應互接種族的豆科植物上,才能有效固氮?;ソ臃N族就是能共同使用同一種根瘤菌的豆科植物種類。例如豇豆屬的植物與菜豆屬的植物屬于同一互接種族,那么,豇豆的根瘤菌就可以在菜豆的根結瘤固氮;豇豆屬植物與大豆屬植物不同互接族,豇豆根瘤菌就不能接種于大豆,不能使大豆結瘤并固氮。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3

大綠豆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大綠豆是菜豆屬一年生飼用植物,原產印度尼西亞,是莖葉籽實兼用品種。大綠豆葉大莖粗,但較為幼嫩,分枝較多,枝葉繁茂,植株高大,株高100120厘米,鮮草每畝產量30006000公斤,每畝種子產量可達70100公斤。直根系,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土層中,根瘤多,固氮能力強。大綠豆喜溫怕寒,日平均溫度達1520攝氏度以上生長較適宜。對土壤適應性廣,較耐干旱,雨水充足的夏季,多次收割,因再生力較好,可獲高產。大綠豆的抗逆性強,耐瘦瘠,病蟲害較少。大綠豆是短日照作物,在亞熱帶地區,春末播種,生長期在晝長的夏季,莖葉產量較高。

大綠豆的栽培,在整地前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和磷肥2025公斤,然后犁翻20厘米,耙碎土地,整地挖溝,起平畦,寬度80厘米,畦溝寬20厘米,以便排水。播種前可用根瘤菌拌種并包衣。播種時用條播法,行距4050厘米,播幅1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每畝播種34公斤。出苗至34葉齡應及時間苗,以株距10厘米為宜。春分以后,就可以播種。播種后如果不下雨,就要淋一次水,結合苗期松土除雜草,每畝可施5公斤的尿素。出苗后60天,株叢高度為5060厘米時可以收割,收割高度2025厘米,以利再生。收割后每畝施尿素10公斤,結合灌溉一次;再過40天左右,當植株重新長到50厘米時可以再次收割。半年的生育期內可以刈割3次。收割的大綠豆莖葉,可以鮮喂畜禽,適口性較好,也可以曬制干草和青貯,其干草粉和青貯飼料,飼用價值與苜蓿干草相近。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4

蠶豆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蠶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豆類作物之一,生育期內可收割兩次,每畝共產莖葉30004000公斤。蠶豆是野豌豆屬一年生植物,根系發達,主根入土可達1米以上,根瘤菌固氮能力強,除了高蛋白的籽實外,莖葉營養好,品質柔軟,是豬、牛的優質青飼料。蠶豆對零下4攝氏度以上的低溫能夠忍受,要求涼爽的氣候,最適溫為16度,1520攝氏度較為適宜,蠶豆需水較多,但田間積水也容易誘發立枯病、褐斑病、赤斑病和銹病。蠶豆適宜在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和粘土種植,如果在砂質土栽培,必須有很好的灌溉和施肥條件,否則產量很低。它吸收土壤中磷肥能力強,對硼肥極為敏感,缺硼時,根瘤減少,植株發育不良。

栽培蠶豆,要求收獲晚稻后盡快施土雜肥或腐熟廄肥5001000公斤,然后耕犁耙碎土壤。起畦前,每畝施用磷肥30公斤,起平畦,畦寬1.2米。播種期最好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進行。如果以種子為主要收獲物,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每穴播12粒種子,如果以飼草為主要收獲物,株距減為10厘米。播種深度可達69厘米。小粒種每畝需播15公斤種子,中粒種要更多,為1520公斤。播種前,需用清水浸種23天,溫室催芽23天,然后用根瘤菌拌種,播下后復土,灌水。蠶豆萌發后,要注意補苗和施肥、除草、培土工作。中期要施一次追肥,每畝可用尿素25公斤,收割后要注意施510公斤尿素,使其盡快恢復。一般收獲期在盛花和莢果形成期。蠶豆種子不含抗胰蛋白酶等抗營養因子,是良好的蛋白質飼料;蠶豆秸和莢果殼可作反芻動物的粗飼料。要注意,患赤斑病、褐斑病的莖葉不要用來喂豬,否則,會引起中毒。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5

紫云英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紫云英原產中國,為豆科黃芪屬越年生草本飼料植物,是我國水田地區主要冬季綠肥及牧草。紫云英產量高,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富含各種礦物質及維生素,鮮嫩多汁,適口性好,豬很愛吃,是一種很好的青飼料。紫云英主根肥大,側根發達,密集于表土15厘米以內,有許多深紅色或褐色根瘤。紫云英喜歡溫暖潮濕氣候,生長適溫1520攝氏度,-5至-7攝氏度開始凍死,能耐濕,生長發育期積水也不行,耐旱性弱,久旱能促使紫去英提早開花。紫云英喜砂壤土和粘壤土,耐瘠性弱,較能耐酸,耐堿性弱,土壤酸堿度5.57.5為宜。

在廣東宜種植中熟品種。在播種前可用碾軋方法消除硬實種子的休眠。一般在水稻收獲前20多天在稻株底下播種。播種前,要進行拌種,每兩公斤種子拌2克鉬酸銨、100克根瘤菌制劑,可播種1畝面積。播種時田面保持淺水層,23天后種子露芽,可以將田面水排干。在晚稻收割后,每畝用磷肥10公斤加糞水250300公斤潑施,促使幼苗生長壯實,晚稻收割后,盡快用牛犁環田溝、中溝、以及每4米挖一條廂溝,要求做到溝溝相通,排干田面水。如遇干旱需要灌溉,一般冬季灌跑馬水23次,12月底,每畝施草木灰50公斤,2月下旬每畝施尿素5公斤,3月中下旬就可以收獲。每畝可收獲鮮草15004000公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6

柱花草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柱花草原產中美洲,因其形態似苜蓿,故稱巴西苜蓿,適宜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種植。柱花草生長繁茂,產量很高,營養豐富,栽培容易,是畜禽的好飼料,適宜青飼、青貯、調制干草或放牧用,也供綠肥或水土保持用。柱花草喜高溫多雨氣候,不耐寒,只宜在熱帶、南亞熱帶種植。病蟲害較少,適應各種酸性瘠薄的砂土至重粘土山坡地生長。幼苗生長較慢,耐旱、耐熱性均較差,一俟封行后,則生長迅速,耐旱、耐熱、耐瘠能力大為增強。

柱花草種植前,要求深耕土層,每畝施腐熟廄肥15002000公斤,然后深翻20厘米,再深松至3550厘米,把土壤耙碎,然后整地作畦進行播種。柱花草種子的種皮堅硬,播前需將種子放在75攝氏度溫水中浸泡6小時,晾干后,用羧甲基纖維素無毒膠水,拌根瘤菌劑,進行接種及包衣。先用拌根瘤菌劑的膠水與種子充分拌勻,再用碳酸鈣粉拌種,至不成團為止。經過拌種的種子,這時已經成為丸衣化種子。把這些種子鋪在水泥地板上約2厘米厚,兩個小時之后,就可拌磷肥并立即播種,柱花草播種以條播為宜,行距約80厘米,播幅約10厘米。種后不需復土。種子出苗后,每畝施尿素2.5公斤,如果出現雜草,每畝用200毫升拿捕凈,結合40公斤水噴殺雜草。種植后45個月可以第1次收割,留茬2035厘米,每年可刈割23次,每畝全年產鮮草4000公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7

新銀合歡的栽培和飼用技術?

新銀合歡是1種高蛋白的木本飼料。新銀合歡是暖季生長的植物,只能在熱帶亞熱帶低海拔地區生長,由于根深,耐旱性很強,耐受洪澇能力很差,不耐蔭,喜光,能廣泛適應所有土壤,但在土壤酸堿度5以下時生長不良。霜凍時,地上部凍死,地下部在春季再生。新銀合歡在華南的南部終年青綠,平均畝產鮮嫩莖葉40005000公斤。

種植新銀合歡,最好采用育苗移栽的技術。由于新銀合歡幼苗對偏酸的紅壤適應差,結瘤慢,發育不良,容易被雜草覆蓋而死,所以不宜采用種子直播。育苗時,應選擇優質壤土土地作苗床,播種前用80攝氏度始溫的溫水浸種330分鐘,晾干后用根瘤菌膠水混合劑拌種,每畝苗床播種8公斤,播種后覆土2厘米。當幼苗長至3050厘米時,就可以移栽。移栽時,先在穴里覆蓋肥土15厘米,每畝施石灰20公斤,拌均勻,每穴種一株,然后用土壤填平。穴的深度5060厘米,株行距2×22×3米。一般每穴施廄肥1015公斤,磷肥0.25公斤,石灰0.5公斤。定植后春、秋每畝各施磷肥1520公斤。新根合歡側芽再生力強,可以多次收割,一般在收割后要求追施少量氮肥,每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收割留茬3050厘米,當植株長到1.2米時,可以收割。新銀合歡的葉子含有大量葉黃素和胡蘿卜素,但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豬禽用量不能超過10%,新銀合歡莖葉含有少量毒素“含羞草堿”,反芻動物日糧中不能超過30%。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8

薯類、直根類的生物學共性與栽培要點

薯類和直根類都是以地下部的塊根塊莖為收獲物,栽培技術大致相同,但也有個別不同之處。薯類和直根類的生物學特性有下列共同點以及小的差異:

1、兩者都是在地下部貯藏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為了碳水化合物在運輸到地下部時需要大量 鉀離子作為物質轉化酶的活化劑,所以,需要施用大量鉀肥。

2、貯藏營養的地下部呼吸強烈,要求土壤疏松,通氣條件好,最好采用壤土或砂壤土栽培,粘質性強的土壤強調起壟種植,有利于疏氣和排干積水,使地下部膨大,以至高產。

3、葉寬大,不宜過度密植,使得單位面積土地的葉面積過大,否則會影響地下部的營養貯存,地上部與地下部競爭營養不利于根、莖產量的提高。對于直根類如蘿卜、胡蘿卜類型,莖葉調控主要從播種密度方面控制,用間苗方法調控即可,對薯類,還應該從氮肥施用方面、起壟方面對莖葉光合作用的形態結構來調控。

4、薯類根系比直根類發達,有一定耐旱耐瘠能力,而直根類根系不如薯類龐大,需要種在排灌好的農田種植,對土壤肥力要求較高。

5、薯類以無性繁殖為主,直根類以種子繁殖為主,其種子含油脂較多,要求土壤中通氣條件好,水分供應充足,而且發芽速度較慢。在生產上,一般都要起平畦,播種量加大,以保證苗數,過多的苗通過間苗來調節,而不能采用移苗法補苗。原因是,直根類飼料作物的種根是貯藏營養的主要部位,移栽時傷害種根,會大大減少產量。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39

甘薯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甘薯原產于南美洲,目前幾乎遍見全中國,在華南幾省沿海地區,四季幾乎無霜,甘薯可以周年生長,這對于調節飼料平衡供應具有重要意義。甘薯喜熱,不耐寒,15攝氏度就停止生長,2630攝氏度莖葉生長旺盛,高溫多雨的季節會引起莖葉徒長,影響結薯,要注意控制灌水、施肥量,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有利于結薯及薯塊高產優質。由于甘薯葉子較寬,莖葡伏生長,總葉面積中能產生凈光合產物的葉比例較少,調控葉的光照效率是首要的技術。調控的方法,首先,要起高壟,通過地面起伏增加葉光合面積;此外,還要施用有機肥,以有機肥為主,要避免偏氮,使莖葉生長失控。要求優質產品時,要選擇葉片掌形為好。耐旱是甘薯在秋冬季成為寶貴的多汁飼料和青飼料的優越條件。在栽培上,只要能排干田間積水,就能高產,如果能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70%更好。在施肥上,鉀肥最重要,高溫條件和雨水多時一般不施氮肥,只有土壤中確實缺氮,不利于莖葉生長時才追施化學氮肥。甘薯的一生中,根對空氣的追求是十分迫切的。因此土壤通風透氣,排干積水十分重要。

甘薯主要靠無性繁殖,要選潛伏芽眼多的薯塊作薯種,先育出薯苗,再剪帶7片葉子的苗段作薯苗,薯苗要求節間短,不定根點未萌發的苗較壯,結薯較多。插植后20天,要淋水抗旱,并薄施少量復合肥(每畝5公斤)作壯苗肥。2040天為分枝結薯期,要減少施氮肥,防止徒長。40天至90天為莖葉盛長和塊根膨大期,應停施氮肥,增施鉀肥,如果徒長,則要及時翻蔓控制生長。最后,甘薯莖葉漸衰期,可以在90天以后加強施氮肥,以延長葉壽命,使高產優質的甘薯品種發揮其增產潛力。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0

木薯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木薯是優質飼料作物,塊根富含淀粉,可以作能量飼料;葉片可作葉粉,用于喂雞。木薯原產南美熱帶,喜溫熱氣候,能耐旱耐瘠,對 土壤適應性強,病蟲害少,栽培技術簡易。

木薯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以利于塊根呼吸需要,耕犁深度為20厘米以上。每畝施廄肥15002000公斤,草木灰4050公斤,耙碎土壤,然后起平畦種植。每35節切成11215厘米的短段。切種莖刀口要鋒利,切后當天要種完。種植株行距為55×90厘米。以斜插為主,種莖可露出地面23厘米,不要倒插,插后1015天可以發出新芽。一般以34月份插植為宜。插植后1個月應間苗,去弱留強,每株保留12芽,多余的芽用小刀從基部割下作補苗用。栽植后4050天,小苗株高1520厘米時,可以進行第2次中耕,離根部2030厘米處鋤土培土,防止倒伏。株高100厘米時,摘去頂芽,可抑制徒長,提高薯塊產量。12月份可以收獲,每畝產鮮薯3000公斤左右。木薯的鮮薯含有羥氰配糖體,鮮喂時,通過動物消化道的酶可產生氫氰酸,引起中毒,通過青貯或切片曬干,毒素可分解。木薯葉經曬干粉碎,可以成為優質葉粉,蛋白營養較高,含有較多的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可以作為雞日糧的成份。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1

胡蘿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胡蘿卜是西方重要的優良多汁飼料。由于產量高,栽培易,耐貯藏,營養豐富,病蟲害少,在全國各地均很受歡迎。目前是畜禽冬春重要的飼料。

胡蘿卜根系發達,主要根群分布于75厘米左右的土層內,肉質根是貯藏器官,沒有葉芽,側根從肉質根長出,為吸收器官。胡蘿卜喜溫耐寒,植株能忍受-3~-5攝氏度的霜凍,最適溫度為2325攝氏度,根生長膨大以1318攝氏度為宜。胡蘿卜喜光,不耐蔭,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格,酸堿度58都可以,以肥沃的壤土與砂壤土為宜。

整地前,以人糞尿、廄肥加上土雜肥合共每畝4000公斤作基肥,另加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翻土后,要精耕細耙,使土壤膨松勻細,起平畦。胡蘿卜種子外殼的果皮上有刺毛,易粘結成團,播種前應該用細砂將刺毛搓去,有利于均勻播種,土壤也能粘結種子,令種子充分吸水,正常發芽。一般在7月下旬就可以播種,采用條播法,行距1620厘米,開淺溝23厘米深,播后輕覆土12厘米。每畝播種量0.75公斤。出苗兩周后進行第1次間苗,使株距達到到5厘米,56葉第2次間苗,使株距控制到1020厘米。胡蘿卜前期生長緩慢,容易被雜草覆蓋,應結合間苗進行細致除草,同時進行松土、培土。胡蘿卜生長期要追肥23次,用20%稀糞水結合少量磷鉀肥施用。12月開始收獲,一直收到立春,每畝可收肉質根15002000公斤,莖葉1000公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2

蘿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蘿卜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產量高,耐貯藏,適于喂豬或作為冬春的貯備飼料用。蘿卜的主根為肉質根,根上分枝出細細的吸收根。在短縮的根頭上,著生長卵形和長橢圓形的葉,有的品種葉上有深的缺刻,有利于增加光合葉面積。蘿卜喜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但幼苗抗寒性較強,可以忍受零下3攝氏度的低溫,肉質根在零下12攝氏度就受凍害,生長最適溫度為1820攝氏度,在高溫干旱環境下,會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必須充分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

結合整地,每畝要求施用土雜肥、廄肥、人糞尿或畜糞水堆漚腐熟肥4000公斤,整地后起畦,畦寬6070厘米,點播種植,株距為2030厘米,行距為30厘米,每穴56粒種子,覆土45厘米,中型蘿卜每畝播種量0.75公斤。播種后34天即可出苗,齊苗后1周后每穴間苗成1株,在間苗之前,可以薄施一次氮肥,以人糞尿為好,也可用尿素每畝5斤溶于水淋施。在蘿卜生長期中,應中耕除草34次,露土生長的品種,露肩后要施1次較濃的氮肥,最好是每畝施7501000公斤人畜糞,施肥后過10天再施草木灰(或氯化鉀)和過磷酸鈣1次,每畝為15公斤氯化鉀和15公斤過磷酸鈣的用量較好。一般情況下,8月上旬-9月中旬播種,11月中旬以后就可以收獲,在較溫暖的地區如廣東、福建、廣西、可在下一年12月收獲。每畝肉質根產量,中型品種30004000公斤,大型品種可在達5000公斤,其葉的重量一般約等于肉質根的3040%左右。蘿卜肉質根可以切碎喂豬、牛、葉可以喂豬、牛、羊、兔,也可以青貯或曬干后喂給。蘿卜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可占風干物20%以上,其中約有50%是純蛋白,是優良的青綠多汁飼料。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3

南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南瓜是優質高產飼料作物。產量高、耐貯藏、運輸方便,是優良的多汁飼料,可代替部分精料,瓜果和藤蔓都可利用,青飼青貯均宜。南瓜的直根系比較發達,主根入土可深達1.5米。攀緣莖,匍伏時能發生不定根,容易徒長,葉片大,排列空間較難調節,要求搭架及有猛烈陽光。南瓜喜溫,不耐寒,最適氣溫2530攝氏度,南瓜抗旱力強,但水份有利發揮高產潛力,適宜種在粘壤土上,酸堿度以中性為好。

南瓜種植應選不積水土地,每畝以人畜糞1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磷肥20公斤,腐熟后撒施,然后耕整土地,起平畦,畦寬2.53.5米,挖穴,穴之間隔6080厘米,每畦種1行。南瓜在3月下旬播種,每穴34粒,深度34厘米 ,每天淋水1次,連續3天。第1片真葉展開后,追施稀薄的氮肥,莖葉封行后,追施復合肥,對于過多分枝,要摘去,防止莖葉徒長,造成落花落果,一般留4條長蔓,引向4方。待瓜長到一定大小時,施氮肥,每畝510公斤尿素,延長葉壽命,促進南瓜果生長。當果面出現白粉,外皮硬化,果梗變硬時,即可以采收。每畝可產南瓜20004000公斤,莖葉1500公斤。南瓜葉和果都可以用于喂牛和喂豬。最近引進的簇生型南瓜新品種,不用搭架種植,葉柄豎立,光合作用效率比攀緣性南瓜強,產量較高,可以作為飼用南瓜品種。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4

苦荬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苦荬菜原為我國野生植物,經馴化選育而成。它是1種適應性強,產量高,營養好,鮮嫩適口的優質青綠多汁飼料。苦荬菜喜歡溫暖濕潤氣候,既耐寒又耐熱,成年植株能耐零下34攝氏度低溫。夏季高溫期,如水肥充足,生長很快,每畝鮮草產量為500010000公斤。苦荬菜的病害和蟲害較少,有時有蚜蟲為害??噍げ说母鶠橹备?,根系不發達,怕旱、怕澇,久旱生長緩慢,如果根部淹水,容易死亡??噍げ说脑耘喾譃橛缗c大田兩階段。

在育苗階段,要把苗圃地細耙整平,種子要淺播,每天澆水兩次。由于苦荬菜種子含有大量脂肪,出苗時要求大量空氣和充足水分,土粒細碎和淺播,勤澆水有利于種子萌發。在南方,每年11月至下年3月都可以播種,春播產量較高。當苗圃的種子發芽,長至56片真葉時,就可以移栽。苗圃育苗時,每畝地可播種籽57公斤,其幼苗可移栽50畝大田。大田栽植一般以溝畦式種植為好。整地前,每畝施入腐熟豬、牛糞2500公斤,耕翻后耙碎土塊。挖貯水溝時,溝寬60厘米,溝深50厘米,畦寬180厘米,溝貯水深度25厘米,以便淋水。移栽時,行距為2530厘米,株距1015厘米。移栽定植10天左右,要中耕除草和及時追肥,以促進生長,追肥以氮為主,每畝用尿素5公斤,定植25天后,每畝施尿素10公斤。當植株高度達到50厘米時,可以刈割,留茬58厘米,以利再生。68月生長特別快,再生力強,每隔2025天就可刈割1次,每年可割58次,刈割后每畝施尿素10公斤??噍げ说那o葉喂豬、牛、禽、兔、魚都可獲良好效果。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5

甘藍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甘藍原產歐洲,是重要的蔬菜品種,由于產量高,品質好,耐貯藏,用途廣,有助于保證畜禽青飼料周年平衡供應,也成為優良的葉菜類飼料作物品種。甘藍為直根系,主根圓錐形,基部粗大,具貯藏養分的功能。根入土淺,不耐干旱,也不耐澇,葉包心結球后,成為貯藏糖分的器官,由此,甘藍的栽培技術和飼用上有一些特殊之處。甘藍的耐寒力較強,能忍受零下1012攝氏度的短期寒凍,生長適宜溫度為25攝氏度,結球時,過高的溫度引起呼吸消耗營養過多,不利于營養貯存,因此結球的適宜氣溫為1520攝氏度,過高溫度不能結球,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由于糖分的貯藏與運輸,結球期需要較多的鉀肥和磷肥,而在此之前長葉為主的蓮座期,要求大量的氮肥。

甘藍的育苗地應精耕細耙,以便淺播,滿足種子發芽的要求。育苗地作成140170米寬的平畦,整地前每畝施1500公斤人糞尿作基肥。育苗可在8月進行,每畝育苗地播種0.751公斤,淺覆土,苗床要使用遮蔭網架降溫。播種后3540天,當幼苗長到78葉時,可以進行大田的移栽定植。每畝大田應施40005000公斤的腐熟廄肥作基肥,犁耙后作11.2米寬的畦,株行距為50×60厘米,定植宜稍深。定植后灌水1次,但要排干積水,以免爛根。蓮座期第1次追肥,結球時再追肥1次,兩次每畝共用人糞尿或畜糞尿30004000公斤。甘藍前期生長緩慢,應及時中耕除草,灌水后中耕有利于保墑。封行后停止中耕。當植株長至葉球包較為緊密時,就可以收獲,一般畝產可達40006000公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6

牛皮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牛皮菜又稱葉用甜菜,原產歐洲,我國栽培歷史也很久,屬于優良葉菜飼用植物,也可作蔬菜用。牛皮菜產量高、適應性強,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嚴,易于種植,病蟲害少。其葉柔嫩多汁,營養價值較高,適口性好,是豬喜愛的一種青飼料。牛皮菜的根部主根粗短,入土亦淺,屬于直根系,不耐干旱,不耐積水。牛皮菜的生長適溫為1525攝氏度,能忍受零下1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當溫度大于30攝氏度時,生長緩慢或停止,品質變劣,飼用價值降低。

牛皮菜的種植一般為育苗移栽。播種前用55攝氏度溫水浸種半小時,冷卻后再在冷水浸種24小時,播種后往往數苗集生,要在23葉時及時間苗。育苗期間,應施腐熟人糞尿23次。當苗高2025厘米時可以移栽。移栽前12天要充分淋水,以便拔苗時減少斷苗及傷根。定植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移栽后要馬上澆水。整地時要求施腐熟的廄肥,每畝計2000公斤,作成2米寬的高畦,畦溝深50厘米,寬60厘米。牛皮菜定植成活后先追一次稀薄的人糞尿或尿素水溶液。以后每隔半月后結合澆水、中耕、除草進行追肥,以尿素為主,可結合施用人畜糞尿。在越冬前,施一次鉀肥,可提高耐寒力。當牛皮菜長至封行時,可以采收外葉。每株1次采收34片,畝產可達1.22萬斤。喂飼時要生喂,成豬每日每頭投喂量為23公斤。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7

小白菜的栽培與飼用技術

小白菜也是普通白菜,原產我國,是常見蔬菜,是家畜家禽的良好青飼料。小白菜種植容易,生長快、產量高、生長期短,是解決青飼料缺乏時應急的良好飼料品種。小白菜性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多數品種不耐寒。小白菜在南方種植,一般生長良好,不會遇到難以抵御的嚴寒。由于對光照要求不高,可以密植提高產量和品質,但要求有充足大量的水分,才能發揮其速生高產的潛力。一般每畝可產青飼料15002000公斤。

小白菜的生長期只有60天左右,一般采用直播方式種植。栽培前,選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和壤土種植,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精耕細耙,起平畦,畦面寬100120厘米。播種方法較簡單,每畝播種量為0.751公斤種子,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用耙輕輕淺耙一遍,壓實即可。小白菜長至34葉期,可以間苗,一般間苗分兩次,第2次間苗時,按10×10厘米株行距定植,拔下的苗如果根沒有大損傷,可用于移植,第2次間苗的時間應安排在出苗后1個月為宜。秋季移植的株、行距為16×16厘米。定植后,要勤施薄施氮肥,幼苗期每畝用5公斤尿素用水潑施,施肥10天后用量加大1倍再施,再過15天后每畝用尿素15公斤,溶于水淋施。在生長旺期,每天要求澆水兩次。60天后,可以收獲,用于喂鵝、鴨、雞、豬,效果好。不宜熟喂,以免破壞維生素和發生亞硝酸鹽中毒。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8

綠萍的放養與飼用技術

綠萍也叫紅萍,是滿江紅科蕨類植物。綠萍具有共生腔,在共生腔內有共生的固氮藍藻,具固氮能力。綠萍在水深1530厘米,氣溫835攝氏度能夠生長正常,大田放養產量高,喂飼方便,是有發展前途的飼料作物。綠萍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高,對磷、鉀肥要求很高。一般氣溫條件下,藍藻可以固氮,不需要氮肥,當日平均氣溫低于15攝氏度和高于30攝氏度時,固氮藍藻在萍體內固氮不正常,需要施氮肥。

綠萍的養殖,分萍母田和大田的水田養殖和利用溝塘的水面放養兩種方法。萍田選擇背風向陽,水源便利,有肥水灌溉的水田較好。整地的主要原則,是田面平滑,然后分格下種,格寬22.5米,長510米,兩格間留130厘米的排水溝,每小格兩頭設1排灌水口,設閘各1個,讓水能自由通過,而萍體不流失。每畝放養萍苗400500公斤,剛鋪滿田面為準。萍田經常保持水層812厘米,當氣溫低于15攝氏度時,上午排水曬田,下午2時灌水加溫,為保持水質新鮮,67天換水1次。在育萍期,以1%的尿素加1%的過磷酸鈣溶液,用噴霧器噴施,有利萍體生長,當萍面起皺褶時,可以撈取采收。夏季高溫,綠萍多病蟲害,要求以江水流入降溫,以便提高其抗病力。同時,在放萍前,用毒殺芬、亞胺硫磷處理萍田,前者150毫升,后者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如萍體有蟲害,用敵百蟲50克或馬拉硫磷5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即可防治。綠萍鮮嫩多汁,纖維含量少,味甜適口,是畜、禽和魚的好飼料。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49

青貯飼料的制作與飼用技術

青貯飼料是用含高水分的作物經發酵調制后的產物。發酵過程稱為青貯,使用的容器稱為青貯窖。青貯的方法是一種古老的貯藏飼料方法,近代在西方得到很大的發展。在發酵過程中,以乳酸菌為主的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利用青飼料、多汁飼料滲出的簡單糖類和氨基酸作養料,進行乳酸發酵。乳酸菌不會破壞植物的細胞組織,產生乳酸后,飼料的酸堿度下降,抑制了其它微生物,從而達到保存青飼料、多汁飼料的營養和維生素的效果。在此同時,提高了適口性,增加了微生物蛋白質。

進行青貯發酵時,主要的原則是要造成厭氧乳酸菌活動的有利條件,即密封無流動空氣、糖含量高兩方面。如果厭氣環境形成不理想,酵母、醋酸菌、腐敗菌、霉菌、放線菌等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強烈,飼料很容易霉變,細胞破壞,養分從細胞內流出變質,這就要求采用密封性能好的青貯塔、青貯壕、青貯窖,塑料袋等,將青飼料切碎,壓爆部分細胞,切碎長度為58厘米,堆放在青貯容器中,每20厘米1層,分層壓緊,緊靠在容器的壁部的飼料,尤其要壓緊,以免反彈,重新形成空間。如果青貯原料含水量低于60%,會壓實困難,可以拌以含水量較多的青貯原料,青貯容器的壁要密封,底部留暗道排水溝,令廢液自行排出。封頂之前,在青貯飼料頂部撒鹽,防止上部青料變質,然后用尼龍膜覆蓋壓緊,可以用廢輪胎、黃泥土壓緊上部薄膜。此外,要采用含糖多的青貯原料,如乳熟期玉米植株、含水量少于85%的優質禾本科牧草、薯塊、根莖類多汁飼料、甘薯莖葉等。而豆科牧草、含水量高于85%的牧草、瓜蔓等不能單獨青貯。這類原料含糖少,含水分多,在厭氣條件下,乳酸菌得不到養料,繁殖很慢,而酪酸菌趁機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氫氣、丁酸和二氧化碳,形成餿味,使青貯飼料的適口性大為下降,一些厭氧有毒微生物也在活動。因此,對含水量高的青貯飼料,要先曬半天,至萎蔫,再行青貯。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B29050

干草的加工與飼用技術

干草是草食家畜舍飼的主要飼料,它的作用是保證全年飼草均衡供應,降低配套的日糧含水量,使家畜避免食入大量水分而降低食入營養量。干草調制加工過程中,如條件滿足,營養損失就少,飼用價值就高。干草調制的營養損失途徑,有酶變損失(含水量降到17%以下停止)、落葉損失、陽光漂白和雨水淋洗后的霉變。

在華南、空氣潮濕、雨水較多,一般采用低溫烘干結合田間干燥法。可以減少陽光對維生素的大量破壞,減少干葉脫落的機械損失,減少烘干能源的消耗,降低調制成本。牧草收割一般采用割曬機,割下的牧草平鋪在田間曬3小時,再用摟草機翻曬2小時,然后送入干燥室,開始用40攝氏度空氣風干幾小時,再用5070攝氏度的干空氣風56小時直至干燥。干草的加工,可以采用脫葉、壓草塊、葉的粉碎、草莖壓成顆粒等一系列加工方法。先將烘干的牧草送到逐稿機進行莖葉分離,進一步采用正壓氣流把葉和莖分開。葉子用錘式粉碎機粉碎后,作為單胃動物的配合飼料原料。莖經過切草機切短,再用壓粒機壓成草塊,作為反芻動物的干草飼料,經過壓塊的干草,草食動物采食量高,適口性好,容易貯藏,售價較高。

(華南農業大學 盧小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青貯窖青貯牧草如何加工?
小尾寒羊牧草的管理
關于養牛的幾種牧草搭配介紹
怎樣青貯飼料
生態農業模式
求學這所農業大學就是“賺到”!12位院士坐鎮,近2000名專任教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九龙城区| 历史| 清涧县| 石泉县| 得荣县| 鸡西市| 昭平县| 定南县| 北票市| 三穗县| 凤台县| 尼勒克县| 南宁市| 库伦旗| 拉孜县| 大冶市| 金秀| 梅州市| 子长县| 图木舒克市| 勐海县| 克拉玛依市| 太仆寺旗| 庆元县| 清丰县| 炎陵县| 南丹县| 崇左市| 安国市| 枞阳县| 莒南县| 平昌县| 阿勒泰市| 广西| 浙江省| 宁陵县| 普定县| 山丹县| 河北省|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