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作為老師或家長,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雖然孩子語句通順,并且表達的意思也很清楚明白,但就是讓人覺得少了點什么,簡單點說,就是文章不打動人,看了就忘了,沒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就是文章語言不生動。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第一步是讓孩子能把文章寫具體。第二步,就是讓孩子能把文章寫得生動。
那么如何讓文章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
要讓文章語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兩個途徑:
1、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描繪性的語言;
2、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將修辭手法的使用與具體描寫相結合,更容易實現目標。
“描”就是依照原樣一筆一劃地摹畫或重復地畫,“繪”就是對事物的聲音、色彩、外形、運動狀態等進行充分的表現。這其中離不開運用十分具體的描寫。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面,對孩子進行訓練:
(1)在具體描繪景物的時候,就要注意寫出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等,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征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描寫景物的特點。
(2)除了具體描繪出景物的形狀、顏色外,還要注意動靜搭配,在寫景的時候還可以抓住景物的變化來寫,既要對景物的靜態進行描寫,也要對景物的動態進行描寫,做到動靜結合,這樣才能把景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更形象。另外,在寫景的時候,還可以運用想象,根據眼前之景,想象景之外的內容,這樣,有利于把景描繪得更具體。
(3)對于人物的行為,盡量不要單一地描寫或敘述他的語言、動作、神態,而是要搭配在一起來寫,這樣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文章更加出彩。
(4)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在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時候,如果能夠運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事件的經過”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就是“發生了什么事”,“事件是怎樣一步步發生發展的”,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要通過具體的描寫,描繪出在事件經過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方法,就要具體寫出在事件經過中,人物有什么不同的反映,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把這些具體的內容描繪出來。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做為家長,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加強孩子對上述技巧的使用意識。
1、平時和孩子聊天時多問問身邊的人都有哪些特點,每次問可以選擇不同的方面,比如說相貌、衣著、行動、語言、神態、性格等。并要求他舉相應的事例來說明。
2、在孩子精力許可的情況下,要求孩子每周能寫一篇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心里面想好的,讓孩子自己起個名字,如果一個系列故事每次都能達到四百字以上,半年內能超過十二篇的話,將會對孩子在作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以及把握特定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特征都有極大的幫助。
3、孩子作文中人物形象寫得不夠具體生動,往往是因為前面雖然概括地說明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但在文章中并沒有列舉具體事例,或是列舉的事例不夠具體。這種情況除了在學習學習以外,家長的幫助往往來得更快效果也要好些。
上面的做法不但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整體認識和思考水平,并將在以后的作文學習中起到良好的內在推動作用,學習和應用效果會明顯好于其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