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外用水劑配方
第二節水劑
2.2.1蛇盤濕敷液配方:荊芥、防風、川椒、艾葉各10g 靈仙12g 黃柏15g 蛇床子 苦參、馬齒莧、透骨草各20g 制法:煎煮至沸后10分鐘,濾渣存液約1000ml左右。主治:帶狀皰疹。取藥液作開放性間歇性冷濕敷。
2.2.2皮炎濕敷水配方:蒼術、黃柏、明礬、白鮮皮、川楝皮、苦參片各9g、螞蟻草15g、律草15g 制法:煎水2次,濾液混合,冷涼后待用。主治:急性濕疹,急性皮炎,手足癬感染。用法:作開放性冷濕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3-5次;而手足癬感染者,方中加百部、土槿皮各9克為宜。
2.2.3皸裂洗液配方:當歸、黃精、希薟草、臭梧桐、白鮮皮、苦參片、黃柏各9g、律草15g 制法:水煎成500ML藥液,待溫使用。主治:手足皸裂癥。用法:每次應用時藥液加溫,手足浸泡,每次30分鐘左右,每天2-3次。
2.2.4滌毒祛濕湯配方:槍耳棵30g(亦可用蒼耳子15克代替)蛇床子、白鮮皮、蒼術、苦參、生地、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水煎2次后,濾液混合,待溫涼后使用。主治:嬰兒濕疹。用法:洗敷患處,每天早、中、晚各洗敷1次。2-3歲者用此量,若1歲以下者可減量1/3。
2.2.5自敏液配方:黃芩、甘草、明礬各20g 制法:煎水,或用開水沖泡30分鐘后,均取濾液待冷,備用。主治:自體敏感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嚴重者,可內服煎劑:當歸、黃芩、丹皮、升麻各10g 生地30g 苦參20g 白鮮皮20g ,每日1劑。
2.2.6腳汗泡腳水配方:白礬(或枯礬)25g 干葛25g 制法:兩藥打碎,水煎2次,混合兩次煎液,共約1500ML。主治:腳汗癥。用法:每天泡足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鐘,泡前加溫,以藥液不燙皮膚為度。藥液不得用鐵器盛裝。每劑藥可洗泡2天,6天為1療程。用藥時禁食生蔥,生蒜,生姜等辛辣食品。
2.2.7鼠疣洗液配方:鮮馬齒莧62g 枯參31g 陳皮31g 蛇床子24g 蒼術 蜂房18g 白芷18g 制法:將上八味中藥濃煎成300ML水劑。主治: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用法:藥水加溫,乘熱用紗布或棉球蘸藥水反復擦洗患處,以不擦破皮膚為度,每日3次,每劑可用1周。
2.2.8復方菖蒲敷洗液液配方:朱菖蒲、知母、鹽射干、薄荷葉、黃精各30g、白礬40g 制法:將六味中藥用冷水浸泡2小時,再煮沸15-30分鐘后,煎成300ML藥汁。主治:神經性皮炎。用法:加熱藥水趁熱用紗布塊(4-6層)蘸藥水外敷患處,皮厚者可浴擦多次,每次30分鐘,每日3次,每劑用1日,連用20劑。
2.2.9復方蛇黃浸泡液配方:土槿皮、蛇床子各30g 黃柏、沒食子各15g 加水2000ML制法:上藥加熱煮沸20分鐘,過濾后加入枯礬15克,溶化即可。主治:手足感染。用法:將患足浸泡于微溫的藥液中,每閃15-30分鐘,每天2-3次,治療后暴露患處,保持清潔干燥,無需包敷。每劑可連用2天。
2.2.10腳癬感染浸泡液配方:苦參15g 蒲公英15g 明礬10g 丁香6g 百部12g 黃柏12g 黃芩12g 敗醬草15g 地膚子10g 川椒10g防風1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2次,再將2次濾液混合,備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患處浸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
2.2.11止癢洗藥配方:苦參60g 地膚子30g 白鮮皮40g 蛇床子40g 鶴虱30g 生杏仁15g 枯礬15g 黃柏15g 制法:上藥加水1000-2000ML,煎煮30分鐘后過濾后待用。主治:皮膚瘙癢癥。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每劑可用3-4次。
2.2.12抗癬方配方:黃柏、黃連、苦參、烏梅、花椒、蟬蛻、白芷、蛇床子、地膚子各15g、當歸12g水5000ML 制法:前十一味中藥加水煎成3500ML,另將冰片、白礬投入藥液中溶化,涼后備用。主治: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足癬、體股癬等。用法:手足癬可用浸泡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體股癬可用外擦法,每日4-5次,1劑可連用7天。
2.2.13三葉煎劑配方:桉樹葉、麻柳樹葉、艾葉各100g 水500ML 制法:上三藥洗凈,投入砂罐內放水,煮沸20分鐘后,濾液備用。主治:陰囊急性濕疹。用法:先以干凈紗布蘸藥水清洗患處,再用四層紗布蘸藥水作冷濕敷,每次30分鐘,每天3-4次。每劑可連用2天。經多次濕敷皮損無滲液后,可改為外搽,每日3次,至愈。
2.2.14復方蒼術浸液配方:蒼術30g 甘草30g 百部30g 75%酒精410ML蓖麻油400ML 制法:將三藥加入酒精內,浸泡1周后濾渣存液,再加入蓖麻油拌勻,備用。主治:剝脫性角質松解癥。用法:每天外搽患處2-3次,至愈。
2.2.15鵝灰浸泡劑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雄黃各10g 皂莢15g 土槿皮30g 信石1.5g 鮮鳳仙花一撮 食用醋1000ML 制法:將上藥與米醋放在砂鍋內浸泡一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待用。主治:手癬、甲癬。用法:加熱微溫后再將手浸入藥液內,每天2次,7天為一療程。用藥期內不用堿水、洗潔凈等洗手。浸泡后灼熱作脹,不影響治療。
2.2.16癬濕藥水配方:土槿皮250g、大楓子仁、百部、透骨草、花椒各100g 防風、吳萸各50g 當歸、側柏葉各100g蟬蛻75g 斑蝥3g 制法:前十味中藥共研粗末,斑蝥粉研成細末,共同混勻。采用滲漉法,用乙醇與冰醋酸依3:1比例的混合液作溶劑,浸漬48小時,緩慢滲漉,收集滲漉液2000ML,靜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少許,攪勻即成。每瓶分裝成50ML,備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疊瓦癬,甲癬等。用法:溫水洗凈患處,每天擦3-4次。甲癬須去除空松部分,使藥液容易滲入。本品嚴忌入口或觸及眼鼻口腔粘膜處。
2.2.17桂附煎液配方:桂枝50g 紅花20g 附子20g 荊芥20g 紫蘇葉20g 加水3000ML 制法:浸泡1天后,煎煮至沸30分鐘后,過濾存汁,待用。 主治:未破凍瘡。用法:稍冷后即將患部浸泡在藥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鐘,邊浸邊揉患部;若在面耳等部位,可用毛巾蘸藥液作熱敷,每日熱敷3次,每次10-15分鐘。
2.2.18濕疹外洗液配方:生山楂、生大黃、苦參各60g 蛇蛻30g 芒硝60g水2000ML制法:煎煮,沸后10-15分鐘,入芒硝,再煎一二沸,離火濾液待冷備用。主治:各期濕疹。用法:急性者作泠濕敷;亞急性與慢性者用藥棉蘸洗患處,每天洗搽5-6次。
2.2.19蛇床子洗搽方配方:蛇床子、地膚子各12g 蒲公英、苦參、生大黃、川黃柏各9g 威靈仙、白鮮皮、枯礬各6g 薄荷3g 制法:共研粗末,裝入布袋內,水煎2次后混合使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臨用時加溫,毛巾蘸水洗敷患處,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鐘。
2.2.20陰囊濕疹敷搽劑配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黃柏、明礬、川椒各20-30g 水2500ML 制法:煎沸30分鐘后,去渣取汁。主治:陰囊濕疹。用法:急性期,外用冷濕敷,一日多次,皮疹收水即停;慢性期,外搽患處,每日3-4次,皮疹消退為止。
2.2.21柳花散含漱液配方:青黛10g 冰片9g 黃柏15g 甘草15g 制法:煎汁1000ml ,待涼后備用。主治:口瘡。用法:含漱用,每日3-4次,連用1周。禁食辛辣食品。
2.2.22偏沮洗液配方:麻黃6g 桂枝10g 羌活10g 蘇葉10g 細辛10g 路路通10g 生姜5片 蔥白3莖 水1000 制法:藥物共煎煮2次,頭煎及二煎藥液混合后備用。主治:汗閉癥(局限型)。用法:先熏后洗,每天3次,每次10-20分鐘,一劑可用3天,10天為1療程。好轉后,亦可用此藥液外搽,以防復發。
2.2.23膿瘡洗液配方:黃柏、生大黃、苦參各30g 蒲公英、百部、銀花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150ML藥汁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有粘稠滲出液或結痂時,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有膿皰者,先用剪刀刺破放膿,淡鹽水清洗患處。以上瘡面處理好,再外搽此液,每天3-4次,至愈。
2.2.24疣滌凈配方:蒼術9g 細辛6g 陳皮12g 白芷12g 板藍根30g 貫眾30g 制法:加水300ML,煎煮2次,頭煎與二煎合并,存汁約150ML,主治:扁平疣。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洗擦至皮損發紅或局灼痛為度。每劑可用3天,15天為1療程。
2.2.25復方醋液配方:木賊、香附各50g食醋200ML 水500ML 制法:將食醋加熱濃縮至半(100ML);再將木賊與香附加水25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傾出濾液,藥渣再加水250同法煎濾,合并2次濾液,加熱濃縮成100ML。最后將濃縮醋與香木液混合,再加熱濃縮為100ML,即可。主治:扁平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健康皮膚請勿搽藥。
2.2.26復方狐臭液配方:丁香、黃連各5g 醋酸洗必泰40g 花露水10ML 75%酒精加至1000ML 制法:先將丁香、黃連用500ML酒精浸泡3天后,濾渣存汁,再將余藥混合、攪溶,即得。主治:腋臭。用法:患處溫水洗凈,外搽本品,第周2次,15次為1療程。
2.2.27喜樹鹼溶液配方:喜樹鹼注射液20毫升(每安瓿2ml,含喜樹鹼5mg)二甲基亞砜70ml 蒸餾水30ml 制法:混勻,配成0.04%溶液,避光保存待用。主治:傳染性軟疣,扁平疣,尋黨疣,尖銳濕疣等。用法:臨用時以棉球棒蘸藥液少許,直接涂于皮損表面,每日2次。根據病情,可用15-30天。本品有一定刺激性,應避免入眼口等處。 2.2.28外洗靈藥水配方:地膚子、蛇床子、大黃、苦參各30g 、川椒10g、 冰片8g 制法:前五味藥先后煎煮2次,合并濾液,再放入冰片溶化。主治:皮膚瘙癢癥,藥物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用法:急性者,可作冷濕敷;慢性者,可洗搽,每日1劑,每天外用3-5次,第次30分鐘左右。
2.2.29木香煎劑配方:木賊、香附、大青葉、板藍根各30g 水加至500ml 制法:煎沸10-15分鐘后待用。 主治:扁平疣。 用法:紗布蘸藥水溫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劑可用3天,9天為一療程。
2.2.30白銀煎劑配方:白芷10g 、銀花30g、香附30g、桔梗30g、紅花10g、甘草10g、木賊30g 制法:加水500ml ,煎煮2次,2次濾液混合即成。 主治:扁平疣。 用法:趁熱熏洗,外擦,每次20分鐘,每日3次,至愈。 2.2.31椒礬洗劑配方:川椒10g 、白礬30g、苦參30g、 蛇床子30g 制法:煎煮2次,加水1000ml,2次混合液再濃煎成500m; 存用。 主治:急性、慢性濕疹。 用法:急性者作冷濕敷,慢性者外搽,一日多次,至愈。
2.2.32蛇黃水劑配方:蛇床子30g、黃柏15g、沒食子15g、枯礬10g 制法:將前三味藥加水2000ML煎至1000ML,過濾后加枯礬而成。主治:陰癢。用法:用紗布浸液后外洗外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10天為1療程。
2.2.33雙甘搽劑配方:寮刁竹、毛麝香、甘草各500g 甘油100ML、梅片0.5g、香精10滴 制法:前三味藥,用50%酒精5000ML浸泡15天,去渣過濾待配。取上藥液300ML,甘油100ML,冷開水100ML,梅片(先用95%酒精少許溶解),溶入香精即可,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掌跖角質松解癥,冬季皮膚瘙癢癥。用法:外搽患處,每日3-4次,每晚睡前涂搽1次尤為重要。注解:毛麝香又名麝香草、涼草、藍花草等。
2.2.34扁疣靈搽劑配方:當歸、板藍板、紫草、木賊、生米仁各60g、紅花、牡蠣各30g、二甲基亞砜40ML 制法:前七味中藥加水煎熬30分鐘后過濾,反復2次,然后收集此濾液溫火煎成約200ML溶液,待涼后加入二甲基亞砜溶液,搖勻即成。主治:扁平疣。用法:用紗布或棉球浸沾藥液,適當用力揉擦患處30分鐘,使局部有灼熱感,每日2-3次。每劑藥液可用3-4天。一般應用3-4劑后疣體縮小,5-10劑疣體多數消而愈。
2.2.35脂溢水配方:地榆20g、連翹20g、甘草20g、艾葉20g、丹皮20g、黃芩20g 制法:加水1000ML,煎2次后,濾液混合。主治:脂溢性皮炎。用法:油性者,多作冷濕敷,日用3-5次,每次30分鐘;干性者,外搽患處,每日搽3-5次。嚴重者,可同時煎服中藥:黃連5g、黃芩20g、連翹15g、公英15g、知母15g、當歸10g、升麻10g、白芷15g、石膏30g、甘草2g 每日1劑。
2.2.36香仁去疣液配方:香附150g、生米仁g、木賊各100g、水1500ml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傾出濾液,再將藥渣加水500ML,用同法煎液,兩次濾液混合后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臨用時先將局部用熱水洗凈,將藥液加熱30度左右,外洗患處并用力摩擦,直至患處發紅、疣破為度。再用鴉膽子五粒去殼搗爛,用一層紗布包如球狀,用力磨擦,每次10分鐘,早晚各1次,1周為1療程。外洗藥每3天1劑;鴉膽子仁每天更換1次。
2.2.37足癬浸液配方:白皮40g、苦參30g、防風20g、荊芥穗20g、黃柏30g、蒼術30g、蛇床子50g、地膚子50g、白礬10g、黃精50g、藿香50g、蔥白4枚(鮮品洗凈)制法:上藥加水3000ml,煮沸20分鐘后,濾液存汁,待用。主治:手足癬。用法:手或足部浸泡藥水中,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5-10劑即可痊愈,每劑可用2-3天。 2.2.38脂禿洗發劑配方:蛇床子、苦參、白鮮皮、荊芥、硼砂、硫磺各10g、蒲荷葉、川椒、明礬、防風、蟬衣、皂角各3g、制法:加水煎成500ml ,臨用時再加溫水1000ML。主治:脂溢性脫發。用法:每日洗頭2次,每次15分鐘。如病期長,脫發廣者,可配合脂禿煎劑:當歸、生地、首烏、枸杞、菟絲子,山楂,白鮮皮、白蒺藜、白芍各10g、夜交藤20g、甘草3g、30天為一療程。
2.2.39苦參洗泡劑配方:蛇床子、生百部、土槿皮、白鮮皮各25g、明礬30g、黃柏15g、苦參30g、制法:上藥加水3000-5000ML,浸泡1小時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鐘。主治:足癬或足癬感染。用法:將藥液倒入腳盆中,浸泡患足,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藥液第二天可加溫再用。一般浸泡5-7天后,局部癢痛即可消失,滲出物吸收而愈。
2.2.40菊薇嗽口水配方:野菊花、野薔薇各120g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煎煮30分鐘,后存濾液,入瓶備用。主治:口瘡防治。用法:每日早晚用100ML含漱,不能自理者,用棉簽蘸藥水擦洗口腔及涂擦患部,7天為1療程。 2.2.41包皮炎冷敷液配方:生地榆30g、黃柏30g、白及6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水1000ML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成500ML左右。主治:陰莖龜頭包皮炎。用法:冷濕敷用。 2.2.42愈癬浸劑配方:土槿皮30g、蛇床子30g、透骨草30g、徐長卿30g、黃芩30g、土茯苓25g、苦參25g、枯礬20g 制法:煎煮后取濾液,待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用法:手足癬者,藥水溫熱浸泡,每次半小時,每日2次;體股癬者,藥水外搽患處,每日3-4次。 2.2.43苦參濕敷劑配方:苦參、忍冬藤各15g 薄荷葉、赤芍、芒硝各10g 制法:加水1000ML,煎煮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用藥前先以75%酒精消毒皮損四周健康皮膚,皮損處作冷濕敷,2-3小時1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若嚴重者,可輔以耳穴壓治:將膚疾寧貼膏剪成0.4CMX0.4CM的小方塊,中央放王不留行籽一粒,貼于耳穴上(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相應穴)每次貼左右耳一個穴位,連貼切2天換1次。病人用手拇食指揉壓穴位3次(早、中、晚)每次持續15分鐘。
2.2.44去疣搽劑配方:板藍根、馬齒莧、紫草、木賊草各60g 苦參、地膚子、蛇床子、蒼術、薏仁、蜂房各15g、白芷、北細辛各10g 制法:諸藥用紗布包好,加水2500-3000ML,水煎至300-400ML。主治:扁平疣。用法:用時加溫,用藥棉或紗布在患處用力涂搽約20-31分鐘,局部灼熱微痛為度,每日2-3次。
2.2.45紅黃液配方:紅花、大黃、黃柏、牡丹皮各100g 制法:加水1000ML,浸泡1小時,煎沸10分鐘,然后用文火煎至250ML過濾;二煎加水煎煮同上,也煎成250ML過濾。兩液混合即得。主治:丹毒,接觸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用。
2.2.46金蓮液配方:金錢草15g 穿心蓮15g 土茯苓10g 貫眾1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200ML左右即成。主治:類丹毒。用法:先冷敷,每次30分鐘,每天3次,紅腫消退后,外搽,每日多次。
2.2.47四黃搽劑配方:大黃、黃芩、黃柏各50g 硫磺15g 蒸餾水500ML 制法:上藥各研粗末,過80目篩,硫磺先用75%酒精少許溶解,然后投入蒸餾水搖勻,密封1周后備用。主治:痤瘡。用法:用棉簽蘸藥水外搽,每日3-4次。
2.2.48復方大黃痱子水配方:制大黃100g 黃柏20g 冰片3g 薄荷腦3g 75%酒精400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制法:大黃與黃柏研成粗粗,加酒精浸泡5天,濾取有色浸液,再加入冰片和薄荷腦。另將藥渣用300ML蒸餾水浸漬3天,其反復3次,除去藥渣。將三次濾液與酒精浸液混合,加蒸餾水至1000ML而至全量。分裝成50ML一瓶,備用。主治:痱子。用法:外搽患處,每天3次,6天為1療程。
2.2.49艾蒿水劑配方:艾葉、黃花蒿、紫蘇各100g 冰片10g 制法:先以前三味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液約1000ML,濾渣存液,再投入冰片粉溶勻后即成。主治:陰囊濕疹。用法:取紗布或藥棉蘸取藥水濕敷患處,每次半小時,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飲酒及忌食辛辣魚腥食品。
2.2.50酒渣濕敷劑配方:百部、苦參、蛇床子、土槿皮、黃柏、烏梅、野菊花、土茯苓各15g 制法:加水1000ML,煎水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酒渣樣痤瘡。用法:作冷濕敷,每次5-20分鐘,每日2次,1劑用1天。
2.2.51消疣靈方配方:紫草15g、苦參9g 土茯苓15g 板藍根15g 大青葉15g 丹參12g 赤芍9g 紅花9g 紅花9g 桃仁9g 干蟾皮9g 生甘草9g制法:上方加水1000ML、煎成500ML左右,另加明礬、食鹽各9克,溶化后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洗后敷,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
2.2.52藥疹濕敷水配方:蛇床子20g、黃柏15g 苦參30g 荊芥12g 生蒼術12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枯礬6g 川椒12g 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煮10分鐘后,濾渣存汁,備用。主治:固定性藥疹糜爛處(龜頭包皮炎,口腔糜爛等)。用法:龜頭處先洗后敷,每日多次,口腔內外搽,唇圍冷敷,至糜爛滲液停止,創面平復為止。
2.2.53沒銀煎液配方:沒藥50g 金銀花50 g 制法: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接觸性皮炎,腳癬感染等。用法:本品可作冷濕敷用或外搽患處。濕觸每日多次,外搽每日3-4次。
2.2.54紅花丁香液I、II號配方:I號:艾葉15g 老松皮30g 威靈仙15g 紅花10g II號:艾葉30g 丁香50g 紅花20g 冰片6g 制法:I號:上藥加水浸泡1小時,1劑煎煮2次,合并兩次濾液約3000ML。II號:先將艾葉與丁香加水1000ML,采用蒸餾法提取揮發油300ML;紅花用75%酒精浸泡滲濾,在醇中加冰片溶化。以上兩液混勻即得II號。主治:燒傷后疤痕增生。用法:采取干凈毛巾或4層紗布浸透I號藥液,外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30-40分鐘;不敷時外搽II號藥液,每日3-4次。
2.2.55復方烏梅浸泡液配方:蛇床子100g 烏梅肉 苦參、苦楝皮各30g 蒼術、黃柏、川椒各20g、白及粉、枯礬粉各15g 制法:加水3000ML,文火煎煮15分鐘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15分鐘,將藥液傾入盆中,待溫度適當時,患足浸入其中,早晚各浸泡1次,3劑為1療程。
2.2.56疣靈涂劑配方:板藍根、苦參、生香附、木賊草、露蜂房各250g 制法:共置容器內加水5000ML,煎煮1小時,去渣得澄清液約2000ML,再兌入陳醋500ML。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以棉簽蘸藥涂點于病變表面,每日3-5次,2周為一療程。
2.2.57復方黃柏浸泡劑配方:土槿皮、黃柏、苦參、蛇床子、百部、花椒、明礬各100g 制法:粉碎成粗末,混合均勻,用塑料袋分裝,每袋150克。主治:疥瘡。用法:取1袋藥粉用紗布包扎,開水3000ML浸泡30分鐘,放入盆內浴洗浸泡患處,第晚1次,每次20-30分鐘,小兒用半袋,7天為1療程。治療期間,每日洗泡后需換衣服。1療程后仍癢,可行第二療程。
2.2.58參柏浸泡液配方:苦參、黃柏、蛇床子、野菊花各30g 制法:上藥放入剛燒開的水3000ML中,盆上加蓋悶泡30分鐘,放涼后待用。主治:足癬合并感染。用法:患足放入藥水中浸泡,每次半小時。癢重者加地膚子30g,感染嚴重者加馬齒莧30g 。10天為1療程。
2.2.59足癬洗方I、II號配方:I號:黃柏、土茯苓、苦參各50g 大黃、公英、白鮮皮各30g 兒茶、黃連、滑石各20g II號:黃連、當歸各20g 首烏、生地、公英、板藍根各30g 黃柏、土茯苓各50g 元參25g 制法:以上兩方每劑各加冷水3000ML,浸泡1小時,煮沸30分鐘,分別存放待用。主治:足癬糜爛型。用法:滲液多者用I號,滲液少者用II號。臨用時將患足浸入溫熱藥液中,每次1-1.5小時,每日2-3次,10次為1療程。
2.2.60粉刺靈搽劑配方:茵陳揮發油1g、吐溫80g、外用香精0.01g、尼泊金乙脂0.0g、蒸餾水加至100ML 制法:上藥均投入水中攪勻而成。以上為1瓶劑量,配制時可增大劑量成批調制。主治:尋常痤瘡。用法:外涂,每日3—4次,同時內服甘草鋅0.25G,甲硝唑0.2G,每日3次。4周后無效,改服消痤美容湯:石膏、銀花、白茅根各30g、知母、白芷、丹皮、紅花、甘草各10g、枇杷葉、菊花、大青葉各15g、黃芩12g、每日1劑。
2.2.61蛇傷潰瘍洗敷液I、II號配方:I號:山葡萄根、杠板歸、虎杖、半枝蓮、(song的3聲,左邊是“木”右邊是“蔥”去掉艸)木根皮、木芙蓉葉、千里光各50g II號:紅花、赤芍、苦參、蛇床子、白鮮皮、荊芥、防風、羌活各10g 制法:各方分別加水2000ML,各煎沸1小時,存汁分別為500ML左右即可。主治:蛇傷后潰瘍。用法:早期潰瘍用I號方,晚期潰瘍用II號。先用藥水清洗潰瘍,再用4層紗布浸透藥水作濕敷,并包扎,每日3—5次。同時煎服黃連湯:半枝蓮、半邊蓮、八角蓮、墨旱蓮、黃藥子、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青木香、花粉、甲珠、白芷、麥冬各10g、每日1劑。
2.2.62凍傷外敷液配方:肉桂40g、附子、干姜各30g、紅花20g、當歸40g、細辛、桂枝、赤芍各15g、川椒40g、兒茶30g、海螵蛸20g、甘草10g 制法:上藥加水6000ML,濃煎成2000ML藥汁,待用。主治:凍傷。用法:藥水在水溫38—45度時,用紗布蘸藥水外敷傷處,每次20—30分鐘,每晚睡前1次。每劑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若有破潰時,可作濕敷換藥,每日多次。
2.2.63火炭母沖洗劑配方:火炭母150g、蛇床子30g、冰片6g 制法:前二味中藥先煎成600ML,再加冰片溶化而成。主治:霉菌性陰道炎。用法:用消毒膠管插入陰道內3—4CM處,以注射器吸取藥液60—100ML,緩慢注入沖洗陰道,每日2次。并采用余藥坐浴熏洗外陰,每日早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