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彌爾頓及其三大詩作?
彌爾頓是17世紀40年代英國清教徒文學的代表人物,是17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政論家,一直投身于政治斗爭,代表為“三大詩作”:《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這三部詩作一脈相承,都以宗教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對復辟時期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清教徒思想的贊頌。
64.17世紀的“理性”與18世紀的“理性”有何不同?
1)17世紀古典主義的“理性”主要指人的思維能力與人的智力,而這一“理智”是具有特定的政治內容的,就是服從國家意志,克制個人情欲,就是說以國家的利益為最高利益,服從國家與民族統一的任務;
2)18世紀啟蒙主義的“理性”指的是人類的自然天性,認為凡是符合自然和符合人性的東西,就是理性。它肯定了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強調“自由、平等、博愛”的原則。
65.啟蒙運動?
18世紀具有全歐性質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與發展,是又一次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運動就是要在黑暗中照亮人、啟蒙人的靈魂,核心是“理性”。
66.啟蒙文學?
啟蒙文學是伴隨著18世紀啟蒙運動而興起的文學,是啟蒙運動的擁護者和參加者在文學領域把文藝當作宣傳啟蒙思想的工具和批判封建主義的武器,從而在歐洲形成了啟蒙文學的強大潮流,特點如下:
1)
2)
3)
4)
67.法國四大啟蒙家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
伏爾泰:《中國孤兒》、《老實人》;
狄德羅:《修女》、《拉摩的侄兒》、《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盧梭:《論科學與藝術》、《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愛彌爾》、
《新愛洛伊絲》、《懺悔錄》。
68.盧梭的主張及其文學創作的特點?
盧梭的主張主要體現在他的三部論著之中:
《論科學與藝術》:主張“返回自然”;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以辯證法的方法論述了私有制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抨擊專制政體,提出以暴力推翻暴力的主張;
《社會契約論》:提出“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政體的社會理想。
文學創作的特點:強烈地表達了個性解放時代的要求,突出了主體感情,主張“返回自然”,這使他突破了啟蒙主義文學的“理性”框架,他與他的主張即強調感情、自然,標志著一種新的文學的誕生,使他的文學創作成為推崇感情、歌頌自然、歌頌自我,這也成為后來浪漫主義創作的特點。
69.萊辛與《拉奧孔》、《漢堡劇評》?
萊辛是德國啟蒙運動的偉大代表,德國民族文學的真正奠基人,現實主義美學家和劇作家。代表作是美學名著《拉奧孔》,戲劇評論輯集《漢堡劇評》和市民戲劇《愛米麗亞·伽洛蒂》。
《拉奧孔》是萊辛的一部美學論著,副標題“論詩與畫的界限”。
《漢堡劇評》是萊辛的一部戲劇評論輯集,猛烈批判高特舍德機械式模仿古典主義的傾向,提出了德國應有自己的民族戲劇即市民戲劇,強調戲劇的教育作用。
70.笛福與《魯賓孫漂流記》?
《魯賓孫漂流記》通過青年商人魯賓孫海上冒險和滯留并開辟了島國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著名的英國“真正資產者”的典型形象,魯賓孫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化身,體現了資產階級向上發展時期的奮發進取和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