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的媽媽說,由于女兒上學總是磨磨蹭蹭,忍不下去的她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孩子準備出門上學時,也假裝穿脫衣服好幾次,沒想到女兒直接急哭了。
3小時內,近6萬網友對視頻中媽媽的機智做法點贊,而這也表明了“孩子磨蹭”真的讓父母“積怨已深”。
都說,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可育兒,真的是越快越不行。
你急著出門,孩子卻怎么也穿不好衣服;你著急上班、上學要遲到了,ta卻依然慢慢悠悠……
每次都要等到耐心告罄,使出“獅子吼”的功夫,孩子才不情不愿穿衣服、背書包、穿鞋子。
而這才僅僅是開始,寫作業上的磨蹭、拖延更是分分鐘逼瘋家長,讓眾多老母親深受其苦,掬了一把辛酸淚。
怎樣才能讓孩子改變磨蹭的毛病?
作為一名有20年教齡的班主任,兩個娃的媽,翻閱書籍和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運用下面這5個方法效果極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自驅力越差。
很多時候,孩子磨蹭,其實是因為父母太過急躁,也與父母事事周祥,時時督促,喜歡越俎代庖,密切相關。
而我原來也是這樣的媽媽,在兒子上小學時,我總是忍不住反復提醒,起床、寫作業,每天家里都是雞飛狗跳。
特別是早上,害怕遲到,我總是提前30分鐘叫而這起床,以為時間充足,就可以有條不紊,也省得早飯吃得太快不利消化。
可誰知道,只起床一項就耗費掉了我全部的耐心,5分鐘過去了,他還在床上;再過3分鐘,才剛坐起來……每次不等到我生氣,兒子就不會加快速度。
次數多了,我意識到孩子磨蹭,僅靠催催催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再這么催下去,孩子只會根據我的著急程度來判斷時間,不利于孩子自驅力的形成。
于是,我決定改變策略,先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心,早上按時起床是自己的事,你這么大了,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不管再著急,也努力管住自己的嘴,耐心等待之后我發現,孩子也只是比以前晚了2、3分鐘而已。
可見,著急、反復提醒,效果其實并沒有那么好。
不要害怕一時缺乏束縛,孩子會有壞習慣反彈的情況,從長遠來說,停止嘮叨,對孩子多些耐心和引導,學會放手,孩子的自驅力才會慢慢提高。
孩子起床磨蹭原因很多,后來我發現,其中之一,還在我太想當然。
我以為早上稍微早一點兒,可以輕松吃個早飯,但詢問之后才發現,兒子更傾向于早飯方便攜帶,留出時間多睡一會兒。
于是,我適時進行了調整,變稀飯、炒菜為雞蛋餅、茶葉蛋、手抓餅、包子等,然后輔之溫牛奶、熱豆漿和一兩個水果。
而這樣做其實是雙贏:既達到了兒子好吃又方便的目的,還可以減少我洗刷做家務的時間,且營養也足夠。
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有時候磨蹭并不難治。
就像網友評價這位90后媽媽學女兒磨蹭事情時所說:有這樣一次哭的經歷,孩子一定印象深刻,改掉磨蹭的毛病。
周日,想帶孩子出去吃飯,可是反復催了好多遍,孩子還是只顧玩玩具;晚上,寫作業,催了好多遍,孩子還是放不下手機。
遇到這種不聽話、磨蹭的孩子,與其惱怒,不如做好這“三步”:
首先,面對面說出要求。10分鐘之后,我們要出門,玩完這一局,把手機收起來。
第二,要求要具體。如,反復提醒孩子整理玩具,不如說,把玩具放進玩具箱里。
第三,及時表揚孩子的正確行為。
正向反饋越多,孩子的自控力越強,不吝嗇自己的表揚語言,孩子才會越來越聽話。
“再看10分鐘,睡覺!”10分鐘過去了,15分鐘過去了,孩子還是在電腦前紋絲不動。
別急著發火,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并不是磨蹭,而是缺乏時間觀念。
不說孩子,我們在很多時候不也如此嗎?本來準備看手機半小時,結果一不小心1、2個小時就過去了。
那該怎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有一個非常有效而簡單的小游戲——“鬧鐘法”。
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或者孩子做作業之前,放一個鬧鐘,然后告訴他,媽媽有工作要忙,讓他自己把握好時間。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放心大膽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幾次之后,孩子的時間觀念就可以明顯提高。
“鬧鐘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孩子產生緊迫感,這其實就和我們平時打游戲一樣,因為有時間限制,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效率也會更高。
孩子做作業前磨蹭,很多時候是因為有畏難情緒,或者是無從下手。
想改變這種情況,可以讓孩子在作業前進行簡單復習,減少做的過程中翻書,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最好能對作業進行分割,讓孩子列好計劃,每完成一項就在后面打個對號,當完成情況顯而易見,磨蹭就會減少,做作業也就不用督促了。
很贊成某位名家說的一句話:當我們覺得培養孩子很累,一定是我們的方法不對。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也曾說:“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最后,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善于學習,讓孩子愉快成長,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