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理想策略是跟更多的女人生育后代,而女性的理想策略卻是跟更優秀的男人生育與撫養后代,這導致男女在配偶數量問題上有了分歧,這種分歧將會帶來兩性的沖突:當兩種需求無法同時滿足的時候,沖突就出現了。
兩性沖突有著進化上的必然性。基因建構生存機器的宗旨是讓生存機器更好地將它們傳承與擴散,而夫妻雙方通常是DNA不同的人類個體,他們的生理與心理服務于不同的基因對象,競爭與沖突無可避免。首先顯著可見的就是,女性一般企圖延遲性交發生的時間,以便延長對男性的考察時間,男性卻想盡可能投入更少的時間、精力與資源達到交配的目的,在性交發生與性交發生時間的問題上,兩性就有了沖突。兩性的沖突普遍存在于兩性交往的方方面面、并且貫穿始終。可以從生理與心理、約會與性愛、生育與撫養等各個方面去解析兩性的沖突。
我們已知女性生理上為短期性策略所作的準備,給男性帶來了精子競爭環境,從而影響男性的睪丸與體重的相對值的增大,這就是兩性生理上的策略沖突的一個體現:女性的生理制造了一個問題讓男性去解決,男性雖然發展出了相應的解決方式,但問題的存在與問題的解決方式并不對稱、無法抵消。女性的生理構造讓該問題持續存在,男性的解決方式不總能成功,男性的失敗意味著女性的勝利。成敗的判定在兩性間不斷出現,兩性沖突即持續存在著。
人類女性在生理上沒有明顯的發情期,排卵期也不易識別,這也給男性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父子關系的不確定性問題,一次性交甚至多次性交,僅僅提高了受孕概率,卻無法使男性確保女性腹中的胎兒就屬于自己。女性生理上為男性制造的麻煩,影響了男性的心理,使他們發展出處女情結與性嫉妒等心理適應器來解決這些問題。男性的處女情結與性嫉妒又可能給女性帶來困擾,因此女性又發展出一些心理傾向去解決問題,比如通過告知孩子與父親在長相上的相似性來促使他相信親子關系(有時女性可能故意這樣欺騙,這又是男性必須面對的問題),男性繼而發展出相應的懷疑心理去應付女性的可能欺騙,兩性的沖突就這樣不斷從橫縱兩個方向延伸與擴散。
恐懼心理是一種關于自保的適應器,使我們的祖先能夠避免遭受一些巨大的人身財產損失,兩性沖突也帶來各種負面情緒去發揮類似的作用。性嫉妒(吃醋)這種情緒是最顯著的,除此之外,惱怒、憂傷、不信任、不耐煩與委屈等的消極情緒也是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去幫助我們在兩性沖突中取勝。可以從己方與對方兩個立場去考察這些情感策略的作用,對己方而言,負面情緒能吸取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可以暫時撇開其它事情而專注于解決兩性沖突問題,負面情緒越強烈,顯示問題越急迫、越需要被迅速解決。這些負面情緒使兩性沖突可以優先得到注意并被加以重視,讓問題在沒有被激化成難以解決之前而得到解決。對對方也有影響,我們知道,交往的雙方會很注意對方的情緒狀態,他們會根據對方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自己的言行。因此表現出負面情緒不僅能夠使自己重視問題,還能警示對方去重視問題,并且迫使對方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去扭轉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
女性可能不自覺地利用各種情感策略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以至于她們會偽裝出自己不存在的情感去享受情感策略帶來的競爭優勢。我們可以看到,在戀愛過程中,許多女性時常會故作慍怒、委屈與不安,以此吸引男方的注意力,使他為了解決“問題”而圍繞著自己。還有一個事例是,女性有意地利用男性對性意向的知覺閾限較低以及渴望提前性交的心理,對他們加以挑逗、施以誘惑來進行控制,以撒嬌、引誘式的微笑、賣弄風騷的形式。這導致男性總以為女性允許了性交,而女性卻反怪男性太過心急。
兩性在根本上的長期的、短期的擇偶策略中已經存在分歧,由此帶來的各種具體的兩性沖突又使兩性分別發展出相應的應付策略來幫助自己取勝。其中,由于愛情是作為女性長期擇偶的關鍵考察指標之一,因此兩性圍繞愛情的維系方面發展出各種情感策略以控制配偶、起碼控制其注意力;由于親子關系的不確定性問題是男性長期擇偶時面對的關鍵問題,因此兩性圍繞這方面發展出各種情結策略與心理傾向以解決由此衍生的各種欺騙與被欺騙的可能問題(處女情結、性嫉妒與占有欲等)。
隨著男女交往的不斷深入,各種形式的兩性沖突會相繼出現。從最初男女的相識開始,兩性就拿自己的擇偶標準(長期的或短期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考察對方的容貌、體格、個性、社會地位、資源擁有等方面的條件,確認對方的配偶價值。如果讓一對戀人誠心坦白,他們很輕易能夠跳出對方在長相、身材、性格上的各種毛病,并承認自己是抱著遷就、湊合的態度接受下來的,這表明兩性沖突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并且問題始終存在,是雙方以各自容忍的心理調節使問題顯得不那么尖銳與重要。
在兩性互相了解的過程中,也會有各種沖突。實施短期擇偶策略的男性通常會隱瞞婚戀情況,許多女性會隱瞞自己的年齡,男女都不會將自己的資料全盤托出,而是有選擇地規避一些“不利于對方判斷他/她的擇偶價值”的情報。正因雙方都會有所隱瞞,在交往過程中,女性會不斷采取一些措施試探男性對她的確切心意,比如約會時刻意遲到、故意避開男性的聯系、莫名的發小脾氣等等,她們喜歡設置一些暗示游戲,讓男性去猜測她們的心思,她們已經知道人們會十分關注自己所在乎的人的心情狀態,所以通過男方猜中她的心思的頻率來衡量他對自己的關心程度。由于女性對感情親密與承諾更為敏感,她們感到足夠親密、男人給出了嚴肅承諾之后,她們會允許性交,有些男性為了提前性交時間就做出虛假承諾以及夸大感情深度,通常他們以贈送貴重禮物、說甜言蜜語的方式來達到這種目的。
也就是說,在兩性交往過程中他們的目的并不統一與相容,女性傾向于讓男性對自己一心一意、難以割舍以及感情深厚,男性則主要希望及早發生性行為,他們為達到各自的目的都采取了一些相關策略。女性發展出了防御男性欺騙的心理,她們尋求一份可靠的關系時會增大對方的求偶代價,她們更長時間地考察男性(加時),對男性贈送貴重禮物所代表的承諾意義減半地理解(低估)等。兩性這類欺騙與反欺騙的博弈在進化過程中不斷上演。
在兩性結為夫妻時,沖突依然存在。性嫉妒(吃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男性身上,女性同樣會有性嫉妒,有證據表明,兩性都會刻意讓對方產生性嫉妒,由此來試探對方或者增加對方對自己的愛戀程度,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普遍采取這種策略。
男性已經發展出了對妻子可能背叛的環境十分敏感的心理,比如對妻子外出時間與次數的敏感、對妻子與其他男性接觸時樂在其中的神態的敏感等。不同的嫉妒程度,不同個性的男人對自己的性嫉妒情緒會有不同的處理辦法,有的主要去減少伴侶與其他男性的接觸機會,有的盡量去滿足妻子的要求以防止她產生背叛動機,有的去威脅與打擊與妻子接觸的男性甚至威脅與打擊自己的妻子。各種處理辦法的統一目的都是企圖降低自己戴綠帽子的可能性,減小親子關系的不確定性問題。因此妻子的性魅力越大,她越是年輕,她越能接觸與吸引其他男性,丈夫的性嫉妒心理就越強烈與頻繁。而女性由于沒有母子關系的不確定性問題(她能保證自己生下的孩子屬于自己),女性的性嫉妒的功能與男性不同。
丈夫越有錢,丈夫的社會地位越高,丈夫身邊的女人越多,女性吃醋的可能性就越大,次數也越頻繁。丈夫與其他女性的感情糾葛是導致女性的性嫉妒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與其他異性發生了性關系,與其他異性發生了感情更讓女性感到嫉妒、不安與恐慌,而對男性而言妻子與其他異性發生了性關系卻比與其他人發生了感情更令人難以容忍。性別差異(身體采取的繁殖策略)是造成兩性在性嫉妒上的差異的根源,它使男性面對親子關系的不確定性問題(指向性接觸),使女性面對配偶長期投資的中斷與分散問題(指向感情維系)——相比于丈夫與其他人發生關系,發生感情的確更可能使妻子得不到或者更少得到丈夫的資源供給。
性別差異也使兩性采取不同的策略去留住配偶。兩性各自有一套擇偶標準,他們為了留住配偶,會盡可能讓自己更符合對方的擇偶標準。比如男性會通過炫耀資源(贈送貴重禮物)、服從女性表一心一意、更多地陪伴女性、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等方式留住對方,而女性則會通過美容養顏使自己看起來更年輕、通過引誘對方產生性嫉妒來增加親密度、服從男性表依賴等方式留住對方。
在兩性采取短期擇偶策略時,也會產生各種沖突,其中最常見的是性騷擾與性暴力,通常是男性對女性采取性攻擊。由于女性即便在短期擇偶時對男性仍然會有所要求,要么要求著一定的資源、要么要求著俊俏容貌與強健的體格,無法達到要求的男性還是無法得到性交機會。而強奸,從策略意義上說確實能夠符合男性的短期擇偶策略,只付出一些體力就可以參與性交。但強奸的社會影響是深遠的,社會不允許出現太多的強奸現象,這樣會擾亂社會的穩定秩序,因此人們集體約定對強奸者施以嚴重的懲罰,讓強奸的代價遠遠超過其收益,以此抑制絕大多數男性的強奸沖動。之所以不是全部男性,是因為存在一些社會處境十分窘迫的男性,他們有可能無法以正常的吸引手段,得到女性許可的性交權。性暴力因此作為他們唯一的得到性交機會的策略而被使用。
在過去的歷史中,由于社會制度與社會福利機制并不完善,強奸問題可能是人類女性需要去應付的嚴峻問題之一,這從女性進化出“覺得在身材高大、體格強健的男人身旁很有安全感”的心理反應中可以揣測到。女性之所以恐懼被強奸,顯是因為強奸影響了她的擇偶策略的與生存適應問題。首先強奸者通常社會地位較低、也沒有多少資源,他也無意做長期投資,女性對他的長相、體格、健康水平等條件也是無法選擇的,這一切都表明女性長期擇偶的失敗。其次,女性懷上強奸者的孩子十分不利于女性的聲譽,這將影響她以后的婚嫁,如果她是已婚的,還可能立刻被丈夫拋棄。總之強奸將會給女性帶來巨大的傷害,使她承受巨大的代價。如果女性能夠進化出一些心理傾向去防止或降低自己被強奸的可能性,那么這無疑是有利的。
有研究指出,年輕女性比年長的女性更恐懼于被強奸,另外從強奸案的受害者的年齡統計來看,男性強奸者確實有選擇地挑那些有生育力的年輕女性下手,年輕女性能夠根據自己的生育力高低覺知到被強奸的可能性,從而對被強奸發展出更強烈的恐懼感,這有助于女性避免受到性暴力。女性不僅發展出了對強奸本身的恐懼感與厭惡感,對強奸的多發地點、頻發環境也有特殊的恐懼,使女性能在夜晚更多地留在家里,避免獨自去光線昏暗的地方,在排卵期避免參加存在性危險的活動等。
另外,在女性受到強奸后她們心理上留下的陰影(如恥辱、焦慮、恐懼、后悔、憤怒與沮喪等),這也是一種反強奸的心理機制,它強化了女性對再次被強奸的恐懼感。
能夠促使女性采取短期性策略的一種社會環境是,女性的長期配偶死亡或常年外出,使女性得不到可靠男人的身體保護,容易被陌生男人傷害與強奸。女性通過短期性策略與一個男性交好、結為特殊友誼,她因此得到男性的身體保護而降低被強奸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在任何情況下,女性都不愿放棄選擇權而被強奸。
上述是兩性圍繞繁殖問題(性接觸)而產生的各種沖突,在生存問題(工作)上兩性也會有各種沖突。由于女性偏好那些社會地位高、資源富足的男性,因此使男性之間的同性競爭主要圍繞“資源的獲取”展開,即男性比女性更在意資源,在兩性關于資源分配上出現沖突時,男性會更積極努力、甚至不擇手段地要得到那些資源。這種對資源的偏好經過長年累月的作用,導致現代兩性存在資源不平等:社會資源更多的掌握在男人手上,這是女性擇偶偏好導致的男性資源競爭策略的歷史結果;而男性選擇偏好導致的女性外貌競爭策略的歷史結果是現代社會服裝品、化妝品工業的風靡與興起,它們在女性消費產業中名列前茅。
兩性沖突的根源在于他們的擇偶策略與生存競爭策略存在【策略沖突】,很多時候無法兩全。從基因的穩定比率角度看,不同的基因如果要提升自己的穩定比率,總是通過減小其他基因的穩定比率來實現的,因此兩個基因不相同的男女會有各種競爭現象不足為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