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內容,學校不僅要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更要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我們柳河縣實驗小學在2014到2017年間,被評為了信息化應用示范校。我校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將信息化融入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信息化已經成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點,作為工作在一線的班主任,又應該如何在信息時代立足呢?下面就結合自己的一點做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融入環境,利用資源,優化教學。
為加速實現校園的現代化,我校加大投入,在2002年,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大電視。方便所有教師們播放課件及進行其他的教育教學活動,我經常領著孩子們利用中午時間觀看時事新聞以及播放動畫片娛樂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使他們愛上實驗學校來。隨后又安裝了投影儀,更為教學提供了幫助,尤其講長度單位時,真是節省我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圖的時間,方便快捷更有時效性。隨著觸屏時代的到來,我校在2008年引進了一批60寸的觸屏電視,緊接著在全校安裝了百兆寬帶,這樣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教育大平臺便出現在了我們每一個班級中。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信息中心,專門負責學校的網絡設備維護、信息技術的師生授課培訓。為了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在教學中充分用好信息技術手段,每學期都會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安排信息組的專業人士為教師們講解觸屏電視的操作,投影儀的使用,每個人配備的U盤文件如何導取,教學軟件及教學平臺如何完善應用等,這樣我們每位教師都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應用能力。與此同時,校長還結合自己網上參加的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內容,選取相關視頻利用開學初的時間還領全校教師觀看,我看后還談了收獲,談了今后的打算。每學期初組織教師申報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應用研究,制訂好應用研究計劃,學期末,進行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應用成果匯報,評出等級給予相應的獎勵加分,這種做法有效推進了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向前發展,調動了教師們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我還曾經在期末匯報中獲得了一等獎。同時在評比過程中,我會總結反思,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使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得更有實效性。通過這些學習,我的信息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堂堂課都能應用到信息技術,播放生動有趣的課件,不僅使課堂大放異彩,孩子們也更愛上我的語文數學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