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愛孩子, 就是不要為他們擦屁股

(1)

摘要:
把“行為有后果”的這個觀念運用到管教子女的原則上,作父母的讓子女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那么管教的挑戰(zhàn)已解決了一大半。
*********************

內(nèi)容:
周末大清早還想賴床時,傳呼機像催命符一樣的響了起來,那電話號碼看起來還算眼熟,就打了個電話過去,看看是怎么回事。電話另一頭的婦人聲音急促∶“昨天晚上我孩子沒回來,我好著急,該怎么辦?”我仔細地問了些情況,知道這個母親推測孩子可能在外面玩得太晚,也許還喝了點酒,不敢醉醺醺的回家,只好去朋友家睡到酒醒。她大概處理孩子這類問題行為很有經(jīng)驗,馬上就問到孩子回來該怎么辦,要怎么處罰,將來孩子才不敢再犯?

[怎樣處罰才收效]

我怎么能保證用什么方法使這個孩子下不為例?

這位媽媽談起不再給零用錢、禁足、沒收開車的特權(quán)……,大清早問我這么棘手的問題,我還沒完全清醒呢!突然靈機一動,想到這已不是第一次她問我這類的問題。以前這個孩子被警察抓起來,媽媽說不要立刻保釋孩子,讓他在監(jiān)牢里面嘗點苦頭,也許以后比較乖些。但是后來禁不起孩子苦苦哀求,沒幾天就把他保出來。再過了幾天,孩子痛苦全忘,像個沒事人,故態(tài)復(fù)萌,父母親和他對質(zhì)時,他還嫌他們啰嗦,使得父母親非常懊惱當初為什么那么快就把他保出來。

管教子女時,父母親常問∶在子女出現(xiàn)問題時,該怎么樣處罰他們?有一派的心理學(xué)家認為根本不該用“處罰”這個字眼,因為一方面這個字眼太過負面,另一方面 “處罰”可能也沒法那么有效地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他們用“后果”這個字眼來取代“處罰”,認為任何行為都有后果,后果有正面性的,也有可能是負面性的。大部分的后果是伴隨行為而來,或是約定俗成的,像是進食與重量,遲到與考績間的關(guān)系;少部分的后果是由制定制度的人決定的,像是銷售業(yè)績與傭金間的關(guān)系。這些后果的用意是希望人能保持良好行為,若是嘗到行為的苦果能記取前車之鑒,避免再度犯錯,就是達到了目的。

拼命吃肥肉、蛋糕、糖果等熱量高的東西,又少運動,會變胖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新陳代謝極端快速的特例一定有,卻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上班總是遲到的人,除非自己是老板,如果老板不嚴格督促屬下,公司會賺錢,誠屬少見。許多員工是老板不下班,自己不敢走;如果遲到不被扣薪水,或是老板不叫去訓(xùn)話的話,很難改變慣性遲到。所以,如果不良行為沒有負面后果,一般人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問題。紐約市大停電的時候,一片漆黑,人做壞事沒法找到證據(jù),許多人就在那個時候又偷又搶,人性丑陋的一面表露無遺。

[從小培養(yǎng)好習(xí)慣]

當然有些人自律嚴謹,心里有把尺,不會逾矩。但是這種特質(zhì)若不是從小培養(yǎng)出來的話,很少會在成年之后,自然衍生出來;除非一個人幡然悔改,使得他的世界觀、價值觀完全轉(zhuǎn)變。

當然,有些不良行為并非每次都嘗到惡果,因此造成人們在嘗到后果時只會抱怨,并不見得會省察自己。大部份的人開車都有超速的經(jīng)驗,被警察攔下來開罰單時,不會想到從前有多么僥幸,只會認為自己這次特別倒霉;然后循規(guī)蹈矩了一陣子,又故態(tài)復(fù)萌。但如果每個路口都裝了隱藏的相機,一不守規(guī)矩,自動照下照片,罰單送上家門,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那還有什么人會不循規(guī)蹈矩?即使有,這種現(xiàn)象也相當少見。

學(xué)習(xí)心理學(xué)說到,行為建立之后,若繼續(xù)不斷不定時地給與獎勵或報酬,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變成習(xí)慣。賭博如果是次次輸,大概不會有砍斷手指的賭徒。就是有贏、有輸,人們才會不斷地想法翻本。當然這只是用淺顯的道理來解釋后果如何影響行為。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在行為建立的初期,逢好行為必獎賞、鼓勵;到行為成為模式之后,可以不定期的獎賞、鼓勵,那么良好的行為或可繼續(xù)保持下去。

至于不良行為出現(xiàn)時,若每次必嘗痛苦的后果,甚或這苦是刻骨銘心的痛,那么當事人會因此不敢再重蹈覆轍。怕就怕在出事時,有人解救危難,可能令當事人產(chǎn)生這樣的心態(tài)∶既然這次有貴人相助,下次可能不會那么慘,沒關(guān)系,再試試自己的運氣吧!

[親嘗行為的后果]

有個母親要孩子把玩具收好,不要亂扔,還說如果媽媽看到玩具丟在客廳時,一定把玩具丟掉,孩子保證一定好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有天不知怎么搞的,他把一個最名貴、值好幾百塊的玩具扔在客廳里,媽媽看到之后立刻丟到垃圾桶,孩子好傷心,直說下次不敢,媽媽還是不讓他由垃圾桶里撿回來。當筆者演講時,用這個例子問家長們,在相同狀況中會怎么處理時,許多家長都說會把玩具藏起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給孩子玩。許多家長認為丟掉價值不菲的玩具太可惜,我也很不明白為什么要給孩子買這么貴的玩具,但卻很佩服她的鐵血手腕,這一來孩子亂扔?xùn)|西的壞習(xí)慣一定改好了。當然教導(dǎo)孩子寬容、原諒的功課是很重要的;然而若每次遇事,就為他們收拾殘局,寬容或原諒原屬特例反而變成了慣例,孩子根本就不會在乎自己的不良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不好后果
了。

那些遇事能拖則拖,甚或拖到最后一秒鐘,還是“皇帝不急”的人,每次在緊要關(guān)頭都能化險為夷,而且在做事情時,腎上腺素的亢奮給自己一種有效率、罩得住、洋洋得意的感覺,要這種人改變行為模式,簡直是不可能。因為他們并沒有經(jīng)歷到這種壞習(xí)慣的后果。但是如果有這么一次,因為拖的緣故,錯過了一生難得一見的機會,那么改變才可能發(fā)生。不然的話,別人怎么勸,都沒用。

把“行為有后果”這個觀念運用到管教子女的原則上,作父母的讓子女知道自己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那么管教的挑戰(zhàn)已解決了一大半。常常看到父母親在家里甚或公眾場合數(shù)數(shù)字,多半是數(shù)到三。倒不是有人數(shù)學(xué)不好,需要父母耳提面命,而是在數(shù)三以前,父母常說∶“你再不聽話,我就要……我現(xiàn)在數(shù)到三,一、二、二點一、二點二……”有時小公主、小王子連眼皮都不抬一下,作父母的受不了挫折,認為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挑戰(zhàn),總是要教訓(xùn)孩子一下,打了下去,旁邊的人大喊:“虐待兒童!”,搞得父母親和孩子兩敗俱傷,落荒而逃。

[別為孩子擦屁股]

杏林子在“北極第一家”的著作中提到,兩歲的侄兒自己會上廁所之后,有一回,他在別人幫他擦屁股時大哭起來,因為他要自己做。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親立刻為他們收拾殘局、擺平場面,孩子可能不會當場大哭,然而以后可能就該父母老淚縱橫了。父母對子女愛到深處無怨尤,什么事都肯為孩子做;但若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其實是為孩子擦屁股,等到來不及之后才恍然大悟,不過是徒增悲傷。

 

 

(2)

摘要:
佛州州長的女兒在購買處方的藥物時作假,做州長的爸爸在女兒出庭時,并沒有陪著出席,卻透過兒子向媒體道出他的立場……
*********************

內(nèi)容:
在上期與這期雜志出刊之間又有件與本篇文章要探討的主題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讓我越發(fā)覺得愛孩子,真是不要為他們收拾殘局;不然孩子老沒學(xué)會教訓(xùn),不但使得父母萬分頭痛,對他們自己也百害而無一益。

事情是這樣的∶當我正在劇場欣賞百老匯音樂劇如醉如癡之際,傳呼機突然抖動不已,趁著中場時間回復(fù)那個傳呼。一個氣急敗壞的母親在電話另一頭,聲音又快又大∶“你趕快去看我的孩子,我把他趕出去了,他又賭、又用毒品,我們不給錢,就罵我們,或是威脅我們,最近更是變本加厲,還打我們。”在進一步澄清的過程中,我了解當媽媽不給孩子錢時,起了沖突。她氣不過,打了電話給警察,警察來了要強制帶走孩子,并且計劃強行送去戒毒中心。

[沒輒的母親]

做母親的擔(dān)心孩子在警局里留了檔案,因此用了個借口又把警察打發(fā)走了。其實早幾個月前,父母親曾把孩子帶來找我協(xié)談。孩子一直否認自己有問題,也不愿意再繼續(xù)接受輔導(dǎo),當然也就沒什么好談了。當時我與父母親提到不該繼續(xù)給他零用錢,他們還說不給不行。孩子身上有錢,要叫他不賭、不用毒品,我看絕對的不可能。因為他如果能克制自己的沖動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問題了。當我明白這個孩子還是跟以前一樣的拒絕尋求專業(yè)的幫助與介入,因此表示就算我去了孩子暫住的地方,跟他談話也沒用。做母親的繼續(xù)說,他在外面沒錢用很可憐,把他趕出門之前,還給了他一點錢。如果過幾天錢用完了,該怎么辦?看來我需要好好費番口舌,說服她不該這么做,音樂劇中場的時間已到,這番談話只好暫時打住。

走筆至此,想到這些日子來,正好是布什家族年輕一輩的事情鬧得滿城風(fēng)雨的時候∶總統(tǒng)的兩個女兒使用偽造的身份證買酒,被識破;接著是佛州州長的女兒在購買處方的藥物時作假,做州長的爸爸在女兒出庭時,并沒有陪著出席,卻透過兒子向媒體道出他的立場,雖然很關(guān)心孩子,但他們作父母的使用“堅韌的愛”的原則,認為這個女兒該受點教訓(xùn),不然學(xué)不會功課。雖然貴為總統(tǒng)或是州長的女兒,老爸大可使用職權(quán)把這些丑聞壓下去(也許在美國硬要壓制、走關(guān)系的話,可能在將來選舉時,會給對手一個大作文章的機會),但是他們沒有,我想如果小輩們的問題在接受專業(yè)幫助與嘗到痛苦的后果之下,再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她們的問題有長久的歷史并且超過常人想象的嚴重。

[管教孩子有原則]

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不良行為沒有嘗到后果的滋味,長大后,不良行為很可能使他們身限囹圄。然而在公共場合時,因為父母親不讓他們率性而為,父母在施行管教時,作兒女的大哭大鬧,引來外人虐待兒童的批評。有的父母確實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嫌疑甚或是問題,但是并不是每一個體罰的舉動都是在虐待兒童,當然在氣頭上打孩子,可能會失控。

如果管教孩子沒有計劃、原則,追在孩子的問題行為之后才想對策,那么這樣的管教形式就可能在縱容和虐待之間打轉(zhuǎn)。當然孩子上學(xué)時,老師會把“保護自己、不容他人虐待”的觀念教給孩子,孩子多半都清楚什么是虐待。但在公眾場合孩子行為失控,父母干預(yù)時,外人搖旗吶喊說父母在虐待孩子的話,父母自覺權(quán)威掃地,孩子覺得有外人撐腰,以后父母更要認為管教難為了。孩子可能在父母作勢要打他時,就威脅父母做出要舉發(fā)他們虐待子女的舉動。筆者并不全然反對體罰,但是認為許多父母用手打孩子,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手是牽著他們、呵護他們的,是表達愛與接納的方式之一。若用來處罰他們,只會讓他們又愛又怕,長期下去增加混淆的感覺。有的父母認為用手最方便,在氣頭上那里顧得這么多。若是有這種想法,那顯然是這類父母管教子女,受到自己
的情緒影響,沒有計劃、沒有原則。

小人兒也許說不清道理,但是卻很清楚父母親數(shù)一、二、三,純粹是威脅的舉動,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事情不會太糟的。而父母親以為自己是給孩子恩典的寬延,誰知孩子卻不領(lǐng)情。更糟的是孩子以為父母不過只是個紙老虎,說話不算話,有什么好怕的?

[操心一輩子]

除了數(shù)一、二、三之外,明明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父母總是覺得孩子做不來,就算是可以做也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來得便捷、麻利,孩子若沒有學(xué)會一些面對生活所需的基本技巧,長大之后,仍得依靠父母,不然就一團糟,那該怎么辦?朋友曾告訴我這樣的故事∶有個孩子回臺灣去看生病的父親,沒定回程票,后來看到爸爸的情況逐漸康復(fù)中,想想也該回美國的家了。正在打電話給航空公司確認回程的日期與位置時,爸爸問他在干嘛,兒子說了一下來龍去脈,爸爸馬上說∶你不會,讓我來打這個電話。這個故事特別突出的地方在于兒子已將近七十歲,爸爸也九十好幾了。

聽起來好笑,然而這類的對話在父母、子女之間屢見不鮮。姑且不論子女的年齡有多大,許多父母親恪守著這樣的想法“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總是得為他們操心”。甚至于子女長大、成家立業(yè)、有了孩子之后,常常年長的父母還會跟著他們背后,叮嚀他們穿衣、吃飯的事,雖然這是一種表達關(guān)心的方法,但是父母親需要在孩子成長之后把呵護的關(guān)系慢慢變成友誼性的關(guān)系。其實有些父母在老年的時候,因著健康的緣故,還須依賴子女甚或子女得要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若是清楚親子的關(guān)系可能面臨的改變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學(xué)習(xí)的技巧,也許父母親可以在許多事上漸漸放手,輔助孩子長大成人。因為隨著孩子在各方面的發(fā)展,呵護性的關(guān)系會帶來窒息的感覺,成長中的子女若是要面對發(fā)展課題的挑戰(zhàn),那么就很有可能要掙脫只有呵護性的關(guān)系,比方說,要他多穿點
衣服,他偏偏短袖、短褲、打光腳亂跑;要他穿正式點,他偏穿上到處都是補釘?shù)囊路D切┎辉敢膺`逆父母心意的子女則變得非常依賴父母、無法獨立,或者他們到了中年階段,看起來好像進入中年危機,其實是面對延遲青春期的叛逆。

[給孩子機會學(xué)習(xí)]

這種父母親事無巨細必躬親督促的行動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方說孩子小時在母親喂飯時跟著媽媽搶調(diào)羹,有些媽媽一掌打下去,罵到∶“搞得到處都是,臟兮兮的,不要搗蛋,媽媽喂比較快……”。其實各種技巧都是在錯誤與嘗試中慢慢嫻熟,若是剝奪他們學(xué)習(xí)的機會甚或重復(fù)地說他們不行,那對孩子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當然父母確實知道當孩子到了某個年齡,再給孩子喂飯、替他擦屁股,也太過頭了。有些事情可能沒有那么顯著的分野,比方說∶孩子明明有時間的觀念,也懂得撥鬧鐘了,作媽媽的還是要作孩子的人工鬧鐘。當然如果是柔聲細語一邊摸她的頭發(fā)、一邊親她的臉頰,還叫著“小公主,該起床了”。用這種方式表示親密,心理學(xué)家也不會反對。但是如果動氣似的,每隔兩分鐘就叫她幾聲、甚或去掀她的被子,用這種方式叫孩子起床,大家都不高興,只會更助長孩子的依賴,何必呢?父母親常說不叫他們起床,萬一上學(xué)遲到怎么辦?我猜若是告訴孩子非得早上六點出發(fā),去迪斯耐樂園玩,起來晚了就不帶他們?nèi)ネ妫綍r可能是孩子催著父母快快起床、快快出發(fā)。孩子們碰到想去做的活動,一定會顯示出自動自發(fā)、起床的能力,若父母親平常不給孩子學(xué)習(xí)的機會,他們根本
不會在這方面督促自己。

[你是否溺愛孩子]

父母親在面對如何合宜地愛護、管教子女,而不至于造成他們依賴、不能面對自己行為后果的議題時,需要先認出自己在那些方面常為孩子擦屁股,若是否認自己溺愛孩子,那么這兩期的文章會讀來不痛不癢;若您覺得“心有戚戚焉”,請拭目以待下期的應(yīng)對之道。

 

 

(3)

摘要:
天下的父母都認為該盡力保護孩子,他們不能犯錯,若是留下不良記錄,一生就完了。
*********************

內(nèi)容:
談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如何可以避免為他們擦屁股的場面,可能要先探討父母怎么看待孩子,因為他們對孩子的看法,會影響到管教的模式。

一般來說,華裔父母對子女常有下列幾種看法:

父母親總是認為孩子嘴上無毛,做事不牢,自己吃過的鹽比他們吃過的飯還多,走過的橋比他們走過的路也多,不管他們年齡有多大,就是沒長大,表現(xiàn)不夠好,需要自己的督導(dǎo)、影響。擁有這種看法的父母總是認為自己需要事必躬親的管教,孩子或者會完全照著父母的心意去做,這樣一來,孩子變得依賴、被動,但看起來是乖乖牌的樣子,卻很難擔(dān)保成人之后會免除一段令人跌破眼鏡的“離經(jīng)叛道”逆反行為。有些孩子接受父母過度的愛心,會覺得窒息,落入了常見的青少年反叛的風(fēng)暴期。

[包庇流于姑息]

天下的父母都認為該盡力保護孩子,他們不能犯錯,若是留下不良記錄,一生就完了。因此若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如果能私下料理好,就竭盡所能去做。比如說,當少女懷孕時,通常父母第一個想法就是拿掉胎兒,完全不顧慮生命的尊嚴。當孩子闖了其它的禍,有時他們并沒有提出要父母收拾殘局的要求,父母就先把狀況處理好,孩子既然沒有經(jīng)過刻骨銘心的痛苦,問題行為的故態(tài)復(fù)萌自是常見。就算孩子提出要父母收拾殘局的要求,如果父母照著去做,其實是給孩子姑息的信息。如果父母能了解這樣做法背后的議題,可能當初就不會采取息事寧人的做法了。

中國人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tài),尤其在第一代移民群體中,更是認為只要進到好學(xué)校,拿到高學(xué)位,人生便會一帆風(fēng)順。因此只要子女讀書好,對其他方面的要求則大為放寬。孩子的聰明在知道有機可乘的時候,表露無疑。父母親既然網(wǎng)開一面,孩子為什么非要循規(guī)蹈矩?再加上許多孩子的好成績是父母的督促與補習(xí)堆積起來的,如果孩子自己不會自動自發(fā),總是父母撥一下算盤珠子、才動一下,好的大學(xué)是進得了,但可以待多久就難說了。

在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中,這幾年來常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在加州,亞裔的孩子高中畢業(yè)時成群結(jié)隊進加州大學(xué)九大分校讀書,但念了兩年之后,無法繼續(xù)保留學(xué)籍,而提早離校,這種狀況的學(xué)生數(shù)目逐年增加,雖然目前沒有實際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但從一些個案的口中知道這些孩子并不笨,但是他們不是延后青少年時期逆反心態(tài)的階段,就是無法自動自發(fā)。被督促的經(jīng)驗并沒有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因此離家住校之后,當父母管不著,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時,就成了這種局面。

有些父母自己太忙,對孩子的處境覺得內(nèi)疚、憐惜,也有些因著離婚或喪偶的關(guān)系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卻無法得到雙親的照顧,怪可憐的,或者自己尚未從失婚、喪偶的痛苦中掙脫出來,因此對孩子的行為常常網(wǎng)開一面。還有些父母沒有先設(shè)定管教計劃,常在氣頭上告訴孩子,如果他怎么做,就會有那樣的后果。等到事情真的發(fā)生、他們的行為越界時,父母有可能是因隨興所至立下的規(guī)矩,到時卻忘了自己當初是怎么說的,或者后果太過嚴重、于心不忍,更遑論夫妻之間意見不同,而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有不同的作法。于是所說的后果無法執(zhí)行,再加上孩子可能會察覺到父母不記得細節(jié),從中賴皮;種種因素都可能造成子女行為逾矩、沒有規(guī)范的現(xiàn)象。

[讓孩子自己來]

在父母為子女擦屁股的前題是他們認為孩子無法獨立自主。那么在哪些方面,父母總是無法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呢?日常生活、睡覺、起床、洗澡、穿衣、吃飯、甚或時間的運用、金錢的管理等,在在都可以看到明明孩子已經(jīng)夠大了、可以慢慢學(xué)習(x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任,但是父母還是不放心。

比方說,在美國出生、成長的孩子對冷熱的感受,因體質(zhì)好的緣故,與父母的不同。但許多父母成天叮嚀孩子該多穿衣服,孩子當耳邊風(fēng)、自己生悶氣。像這類父母撒手不管、孩子可能真的會遭殃的議題,也許可換一個做法來幫助孩子負責(zé)任。

有位母親為了讓孩子學(xué)習(xí)自己照顧自己,就給孩子設(shè)立健康基金。如果孩子一年不發(fā)燒、不生病、不需要看醫(yī)生,就有多少的獎金〈當然給孩子的獎勵或處罰得與行為的幅度有相當?shù)谋壤@些后果也是他們所在乎的〉,結(jié)果那個孩子比父母更小心氣候的變化,相當在乎自己不要生病。

至于吃飯方面,有時小孩像是搖頭神仙,給他們吃什么,他們不是用舌頭頂出來,就是拼命搖頭,一餐飯吃下來,父母親得追在后面喂,該是一個輕松愉快的場面,常常搞得人仰馬翻。最近在 Focus on the Family的廣播節(jié)目中,Dr. Leman 談到怎么治孩子偏食的毛病。一位母親問他,說自己的孩子痛恨吃意大利面條,該怎么辦?Dr. Leaman建議那位母親做一餐就只有意大利面條的晚飯,同時不為那個孩子擺上餐具,也不要叫他來吃飯。當孩子發(fā)現(xiàn)全家人,除了他以外,都在吃飯,問為什么不叫他,也沒有他的份。媽媽回答說:“因為你不愛吃”。孩子?xùn)|看西看,最后終于說他可以試試看。之后,再也沒有聽到孩子抱怨意大利面條了(當然各家的情況不一樣,可能做法不同,但只要原則抓對,結(jié)果應(yīng)該是蠻正面的)。

[親子關(guān)系的消長]

Dr. Dobson在一次的演講中提到,其實父母與子女的差距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越來越小。他用數(shù)目的比例來闡述這個觀點。比方說孩子出生時,父母那時已是二十歲,孩子才一歲,因此是二十比一的差距。十年之后,父母三十歲了,孩子是十歲,親子間的比例成為三比一。再過十年,比例成為二比一。在二十比一的階段對待孩子的方法與在二比一時,自是大不相同。但許多父母并沒有這樣的領(lǐng)悟,還是一成不變。

當親子的比例越來越小時,關(guān)系的成份會帶上一些友誼的色彩,甚或到一個地步親子關(guān)系易位,需要成年子女來照顧年邁的父母。然而父母若從不曾接納孩子會長大成人的事實,在親子的互動中,隨著歲月的度過,會感覺越來越疏遠、緊張有增無減,搖頭嘆息,根本沒法享受子女逐漸成長后親子關(guān)系中的新光景。

在《過優(yōu)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一書中,克勞德與湯森德指出:作父母的對有問題的兒女會發(fā)出最后通牒,如果父母對這些警言都能堅持到底,我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會浪子回頭的。他們還提到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父母常常會對孩子大聲嚷嚷或嘮叨不停,卻又不讓孩子承受惡行的后果。“愛,卻有限制”,“溫和,仍要求子女必須為后果負責(zé)”的父母,才能養(yǎng)育出有信心、對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

不為子女擦屁股的道理實在很簡單。父母先得有自知之明,知道問題出在那兒,再加上夫妻或是同輩朋友之間的互相督促,同時對孩子問題行為的管教是有計劃的,不為他們擦屁股自是不難。孩子出招可能使得父母措手不及,但總是可以說:“讓我好好想想在這個問題上怎么管教你”。省得常給孩子的警告好像是稻草人似的威脅。如果孩子相信父母是言出必行(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行為后果),他們的行為一定會有許多的改進。




此帖由 annete 在 2005-12-01 20:55 進行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父母之愛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衛(wèi)生
不要對孩子大吼打罵了!這4條管教要領(lǐng),既簡單又有效……
斯賓塞論自然管教(中)
切記!管教孩子的4條鐵律
夜讀丨不懂感恩的孩子,再優(yōu)秀也沒用
第二章第二節(jié)、孝敬老人、管教子女(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西峡县| 防城港市| 鄂州市| 资兴市| 宜都市| 米泉市| 郸城县| 和平区| 玉溪市| 平阳县| 隆回县| 堆龙德庆县| 芒康县| 襄垣县| 正阳县| 禹州市| 临邑县| 佛冈县| 平凉市| 石楼县| 当涂县| 资兴市| 登封市| 渝中区| 尖扎县| 县级市| 平顺县| 正蓝旗| 阜城县| 会昌县| 乐安县| 漳浦县| 原阳县| 敦化市| 东平县| 宁国市| 寻乌县| 繁昌县| 常山县|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