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 (1833~約1908年),安徽黟縣人。又名曾培,字松生,一字雪笠,號 笠道人。程門的創作高峰期應在同治五年(1865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之間。 使用最多的名款為 雪笠程門。另外 新安笠道人、程道人名款較罕見。印章款有程門、 雪笠、笠道人、松生等。軒室號中署珠山官廨、浮梁公署、珠山官舍。程門是御廠特 聘的掛籍瓷畫師,被公認為淺絳的鼻祖。其最擅山水,近師清初“四王”,兼工人物 花鳥。
王少維(1817~約1887),安徽涇縣厚岸老街人 名廷佐。以字行,號畫餅書生。 其淺絳彩創作活躍期間始于同治十二年(1872年)。止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王少 維的名號及印章款很單一,名號多為少維王廷佐、王少維、間有三吳王少維、吳們少維, 晚年有七十老人王少維。印章:以此為王氏少維、少維、吳人、王氏、廷佐。軒室名號 有御廠軒亭號者、珠山南麓之半弓園、珠山廠署之環翠亭、珠山東麓之靜得所居、昌江 公廨且安室、珠山之蕉引軒。王少維是御廠在籍畫師,工人物兼山水。其人物用筆疏簡 淺淡 ,造型嚴謹,形神俱佳。和金品卿并稱為“御窯兩只筆”。
馬慶云 生卒年不祥,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于咸豐-同治年間。擅長人物瓷畫,設色淺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寫意畫的風采。畫娃娃,大頭、細小身軀,烏黑的頭發反襯出人物暈染的臉頰的潤澤。
高心田 生卒不詳,名鑒明,字心田。創作活躍期為1889年(光緒十五年)到1907 年(光緒三十三年)。軒室號有 倚竹軒、昌江之倚竹軒。底款為倚竹軒書畫印。高 心田山水、花鳥、人物皆能,山水最佳。其山水清淡明雅,勾勒簡潔自然。
清代
汪友棠 名棣,字柳村。安徽黟縣碧山人。創作活躍期為1892年(光緒十八年) 到1940年(宣統二年)。名號款有汪友棠、友棠汪棣。軒室號有昌浦修竹草舍。汪 友棠的山水秉承程門一派畫風,繁密窒重,刻畫細膩,作品存世量很大。
何明谷 號樵谷道人,光緒年間瓷繪名家。據《安徽畫家匯編》載,其居景德鎮,善畫瓷,人爭稱之。他的山水人物書法皆佳,極有功力,題署也耐品味。師從汪友棠,山水和人物 風格與其師一脈相承。光緒晚期到民國早期和錢安(山槎)合稱為汪門二支筆,名揚大江南北,。后人把他們二人與馬慶云、周筱松合稱民初四大家。
蔣玉卿 生卒不詳,安徽歙縣北鄉人,名龍恩,字玉卿,一字錫臣,又字壽春,號 徽北三十六峰樵人。名款有玉卿氏、壽春氏、玉卿、蔣龍恩、蔣錫臣、玉卿蔣龍恩、錫臣 蔣龍恩。軒室號為“昌江擇山氏”、“昌浦珠山寶許臺”。主要活躍于1878年(光緒四年 )~1895年(光緒二十二年)之間。曾在御窯廠創作淺絳彩瓷,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 人物仿趙大年。其書法清秀流暢,別具功力。曾和汪照藜、許士登、梁楚材合作過作品, 從最新發現的資料看蔣玉卿和蔣錫臣二者為同一人。
汪藩 (1843~1923年),安徽黟縣人,字解眉、介眉,號梅莊居士、文溪山人,是 清同治、光緒年間的一位滑稽精湛的淺絳畫師。名款有介眉汪藩、介眉氏、新安介眉汪藩,印章款有“介眉”、“眉”。其人物畫,以用筆挺健流暢見長,老者衣飾用釘眉鼠尾描,起筆落頓,收鋒輕盈,儒生衣紋用鐵線描,技法嫻熟多面。其畫題材廣泛,多以淺絳彩為主,作品以文人畫風入瓷,是民國繪瓷名家 汪大滄的伯父。軒室號為“掄珠山館”。
俞子明 生卒不詳,名義維,號硯溪漁人、硯溪山人。古徽州人(今江西婺 源)作品活躍期為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宣統二年(1910年),時三十多年, 是晚清淺絳彩畫師中創作周期最長,作品存世量最大的畫師。早期作品的印章款 多為子明、明,名款有新安俞子明、俞子明、硯溪漁人、硯溪山人、子明。底款 為“硯溪草堂”。軒室號有珠山逸致室、珠山之清林書屋、友竹山房、有竹軒、 硯溪草堂、昌江吉祥居。所繪人物多為時人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歷史典故,是一 位頗受市井歡迎的通俗畫師。
少軒,生卒不詳,同治末光緒初第一批創作淺絳彩瓷的畫師,作品活躍期1874年 (同治十三年)~1884年(光緒十年)。擅花鳥,山水、花鳥學華新羅。齋名為養心閣,署名多為少軒,有研究者稱少軒姓劉,惜未見實物。
畢伯濤(1885~1961),名達。字伯濤,號黃山樵子。祖籍安徽省歙縣,寄居 江西省波陽縣,珠山八友之一。畢伯濤以畫花瓶、茶盤,以翎毛為主。畢伯濤瓷畫著色不多,僅綠、黃、黑三色,追求淡雅畫風,作品曾在南昌瓷器店麗澤軒銷售,以小件居多。
梁兌石 別號石廬,民國時期的瓷器彩繪名家。民國初梁兌石畢業于波陽窯 業學校。梁兌石擅長粉彩人物瓷畫。梁兌石曾在南昌開設麗澤軒瓷店。由景德鎮 購進白瓷胎,梁兌石自設烤花爐,制作釉上彩瓷,并自設紅爐,且按顧客要求繪 制肖像和粉彩瓷器,梁兌石活躍于20世紀20至30年代。
方云峰(1897-1957),字佩霞,別號“惜花軒主”,江西浮梁人。是民國時期 景德鎮當地籍唯一從事陶器彩繪的藝術大師,擅長粉彩仕女,力追嘉慶、道光年間楊 州名家王小梅。繪畫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草蟲等,善于運用中國 畫“立粉洗染法”在瓷上畫花頭,為后人發展成為瓷上“水點桃花”。中晚年喜繪貓 和牡丹,常見作品如“富貴根苗”、“耄耋延年”等吉祥題材。雖不在八友之列,然其 藝術造詣及作品修養不在八友之下。
畢淵明 (1907年--1991年)別號“至樂老人”,安徽黟縣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畢淵明幼承家學,秉父傳藝工金石、詩、書畫、精陶瓷粉彩翎毛、山水、人物、走獸,尤其畫虎,有“畢老虎”之雅號,畢淵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畢淵明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文聯委員、江西省美協顧問、景德鎮書畫院顧問。1958年畢淵明被景德鎮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
章仕保(1909~1987),江西進賢縣人,陶瓷美術家。專長粉彩花鳥草蟲,精于 墨彩花卉。他在幾十年的藝術創作中,辛勤耕耘,精研古今中外名人杰作,廣收前 人精華,博采當今之長,融匯貫通,終于形成了“高古典雅,雄渾深沉”的畫風。 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獲獎。如《鸚鵡桃花》、《鸚哥石榴》曾受到周總理的 贊賞,被選為國家禮品瓷贈送外國首腦。
民國
任煥章 生卒不詳,江西景德鎮瓷繪名家。字巍山,號南樵或南樵子,其作品 活躍期間為1874年~1902年。齋名:南樵書屋春風室、江右春風室。他的畫風風格明顯,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晚清在御窯廠任畫師,善人物山水,所繪人物仙風道骨,山水意境悠遠。為文人派瓷畫師的先驅。
方家珍 生卒時間不詳,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于光緒年間,早年有在御窯廠有過供職的經歷, 除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外,也擅用紅彩畫“ 太獅少獅圖”和博古圖。軒室號有珠山尋經讀畫之樓、珠山室、松竹軒。1889年在珠山尋經讀畫之樓作淺絳彩瓷畫,許品衡 同年也在此作畫。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方家珍最早的作品是在1883年,最晚的1906年,其間跨度在22年左右,作品類型涵蓋很多,盤、碗、茶壺、瓶、筆筒、水仙盆、蓋罐等等多種多樣,他在晚清時就很有名氣,作品頗具文人氣,很受人們喜愛。
熬少泉 名清和,字少泉,江西南昌人氏,名款有熬少泉、少泉氏、少泉熬清和、清和。主要活躍于1891(光緒17年)-1914年之間。善長花鳥、山水,畫面意境清遠。
王 步 字元仁,號竹溪道人,晚年號陶青老人。1896生,1968年卒。豐城縣長湖竹溪人。畫路較寬,藝術創作涉獵釉上、釉下瓷畫和堆雕、刻花,作品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榮 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藝術著稱,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于清光緒年間,與晚清著名雕瓷家陳國治齊名。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對此有所記載,“雕瓷巧者有陳國治、王炳榮諸人所作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
王錫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夥縣,出生于景德鎮。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園。十二歲隨叔父王大凡學繪畫,197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許品衡 生卒不詳,字廷選,號醉月山房主人,江西婺源人(古屬徽州)。 名款有許品衡、品衡氏、廷選氏。軒室號有平湖書屋、尋經讀畫之樓。主要活躍 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至1918年之間。工花鳥、山水,擅畫博古清供圖。其花鳥 學蔣廷錫,清新潤麗布置工麗嚴整。山水學米元章,書法學“蘇黃”,流暢中有 跌宕之氣。
余煥文 生卒不詳,名章,字煥文,號香山、盤古山人。主要活躍于1883年( 光緒八年)~1895年(光緒二十二年)之間,名款有余煥文、香山余煥文,軒室號有“ 芹香山房”、“芹香山管”、“芹香館”。底款有“金玉藏珍”、“芹香館畫室”。余 煥文工山水、惹怒、花鳥。山水具“四王”畫風。花鳥尤為傳神,其中仙鶴最具功力。
田鶴仙 (1894~1952),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鶴仙,號梅華主人、荒原老梅, 畫室名有古士齋。浙江紹興人珠山八友之一,。田鶴仙乃珠山八友群體中天賦頗高的一位瓷畫家。他 創立了瓷畫中的“梅花弄影”技法。其人品和畫品都為后世景仰,可謂是“留得清香 在人間”
程友石 生卒不詳,海陽人(今安徽休寧)名志,又名光志。同治末第一批創作 淺絳彩瓷的畫師,作品活躍期為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所 畫梅花、蘭花、墨竹色調淡雅,極具文人情趣,書法也獨顯風采。
王琦 (1884~1937),號碧珍,別名迷匋道人,祖籍安徽,后遷居江蘇 省新建縣。1928年,王琦以“月圓會”形式,結社成“珠山八友”,共同勵志圖新。以新粉彩形式,將雅俗共賞的瓷板畫成堂配套,成一時之盛。形成中國第一個陶瓷藝術流派。瓷畫藝術成熟的王琦,寫意人物揮灑奔放,人物面部采用粉彩 裝飾,頭像多襯以明暗,結合西洋畫技藝。珠山八友之首。民國初年,王琦供職 于鎮上“彩云軒”瓷號。
王大凡 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畫見長,師從改七薌、沙山春、費曉樓,后集諸家大成,畫風工細逸麗.創“落地粉彩”工藝,即彩畫人物時,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將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綠.人物形象生動,畫面賞心悅目.1915年創作的"富貴壽考人物畫瓷瓶,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獎。
汪野亭 采用粉彩青綠山水技法,用純鈷繪山水,以大綠、水綠或雪白罩填,落筆奔放,煙云滿幅,有類潑墨,風格深厚蒼勁。
程意亭 (1895~1948),原名程 體孚,別名甫,藝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齋名佩古,江西省樂平縣人,祖居樂平縣 城南門外大碼頭官路口程家。1911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原江西 窯業學堂)圖畫科,師從名家張曉耕及潘匋宇學習花鳥,。程意亭的陶瓷繪畫,既 吸收了中國的傳統畫法,有在生活中悉心觀察季花、候鳥,在師造化中把工筆與寫 意融為一體,以質樸、沉郁、蒼勁之畫風蜚聲畫壇。
鄧碧珊 字辟寰,號鐵肩子,江西余干縣人,珠山八友成員。擅長粉彩魚藻瓷畫,構圖虛實相生黑白相應,用濕筆染墨,充實魚的體積感和質感,善于表現魚的翻波掉尾的動態,畫風洗練雅致,行書題名兼有草情綠意 。
鄧肖禹 名云耕,室名“為絢畫館”,原籍江西省余干縣,1920年11月出生于景 德鎮,祖父為”珠山八友“之一鄧碧珊,自幼受熏陶,對陶瓷藝術有著濃厚的程門 (1833~約1908年),安徽黟縣人。又名曾培,字松生,一字雪笠,號 笠道人。程門的創作高峰期應在同治五年(1865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之間。 使用最多的名款為 雪笠程門。另外 新安笠道人、程道人名款較罕見。印章款有程門、 雪笠、笠道人、松生等。軒室號中署珠山官廨、浮梁公署、珠山官舍。程門是御廠特 聘的掛籍瓷畫師,被公認為淺絳的鼻祖。其最擅山水,近師清初“四王”,兼工人物 花鳥。
喻春 生卒不詳,字子良。名款有喻春氏、子良喻春氏。軒室款有翠云別墅、 翠云軒、鹵軒、碧云別墅、碧云軒。主要活躍于1882年(光緒八年)~1910年(宣統 二年)之間。最擅花鳥,兼工山水、人物。所學淺絳花鳥彩料鮮艷,小鳥栩栩如生, 為淺絳畫師中的花鳥大家。
少軒 生卒不詳,同治末光緒初第一批創作淺絳彩瓷的畫師,作品活躍期1874年 (同治十三年)~1884年(光緒十年)。擅花鳥,山水、花鳥學華新羅。齋名為養心閣,署名多為少軒,有研究者稱少軒姓劉,惜未見實物。
畢伯濤(1885~1961),名達。字伯濤,號黃山樵子。祖籍安徽省歙縣,寄居 江西省波陽縣,珠山八友之一。畢伯濤以畫花瓶、茶盤,以翎毛為主。畢伯濤瓷畫著色不多,僅綠、黃、黑三色,追求淡雅畫風,作品曾在南昌瓷器店麗澤軒銷售,以小件居多。
梁兌石 別號石廬,民國時期的瓷器彩繪名家。民國初梁兌石畢業于波陽窯 業學校。梁兌石擅長粉彩人物瓷畫。梁兌石曾在南昌開設麗澤軒瓷店。由景德鎮 購進白瓷胎,梁兌石自設烤花爐,制作釉上彩瓷,并自設紅爐,且按顧客要求繪 制肖像和粉彩瓷器,梁兌石活躍于20世紀20至30年代。
方云峰(1897-1957),字佩霞,別號“惜花軒主”,江西浮梁人。是民國時期 景德鎮當地籍唯一從事陶器彩繪的藝術大師,擅長粉彩仕女,力追嘉慶、道光年間楊 州名家王小梅。繪畫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草蟲等,善于運用中國 畫“立粉洗染法”在瓷上畫花頭,為后人發展成為瓷上“水點桃花”。中晚年喜繪貓 和牡丹,常見作品如“富貴根苗”、“耄耋延年”等吉祥題材。雖不在八友之列,然其 藝術造詣及作品修養不在八友之下。
畢淵明 (1907年--1991年)別號“至樂老人”,安徽黟縣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畢淵明幼承家學,秉父傳藝工金石、詩、書畫、精陶瓷粉彩翎毛、山水、人物、走獸,尤其畫虎,有“畢老虎”之雅號,畢淵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畢淵明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文聯委員、江西省美協顧問、景德鎮書畫院顧問。1958年畢淵明被景德鎮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
章仕保(1909~1987),江西進賢縣人,陶瓷美術家。專長粉彩花鳥草蟲,精于 墨彩花卉。他在幾十年的藝術創作中,辛勤耕耘,精研古今中外名人杰作,廣收前 人精華,博采當今之長,融匯貫通,終于形成了“高古典雅,雄渾深沉”的畫風。 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獲獎。如《鸚鵡桃花》、《鸚哥石榴》曾受到周總理的 贊賞,被選為國家禮品瓷贈送外國首腦。
何許人(1882—1940)原名處,字德達,乳名花子,安徽省陵縣人。何許人 自幼家境貧寒喜愛畫畫,14歲與鄉友從安徽到景德鎮入瓷莊學藝。其傳世作品中 常以“許人何處畫于湓浦客次”落款。與珠山八友成員品評畫理,合作完成八塊 成堂配套的瓷版畫。他研以粉彩畫雪景,見此深諳其中奧妙,開創了景德鎮粉彩 雪景之先河。
任煥章 生卒不詳,江西景德鎮瓷繪名家。字巍山,號南樵或南樵子,其作品 活躍期間為1874年~1902年。齋名:南樵書屋春風室、江右春風室。他的畫風風格明顯,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晚清在御窯廠任畫師,善人物山水,所繪人物仙風道骨,山水意境悠遠。為文人派瓷畫師的先驅。
王 步 字元仁,號竹溪道人,晚年號陶青老人。1896生,1968年卒。豐城縣長湖竹溪人。畫路較寬,藝術創作涉獵釉上、釉下瓷畫和堆雕、刻花,作品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榮 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藝術著稱,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于清光緒年間,與晚清著名雕瓷家陳國治齊名。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對此有所記載,“雕瓷巧者有陳國治、王炳榮諸人所作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
王錫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夥縣,出生于景德鎮。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園。十二歲隨叔父王大凡學繪畫,197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許品衡 生卒不詳,字廷選,號醉月山房主人,江西婺源人(古屬徽州)。 名款有許品衡、品衡氏、廷選氏。軒室號有平湖書屋、尋經讀畫之樓。主要活躍 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至1918年之間。工花鳥、山水,擅畫博古清供圖。其花鳥 學蔣廷錫,清新潤麗布置工麗嚴整。山水學米元章,書法學“蘇黃”,流暢中有 跌宕之氣。
余煥文 生卒不詳,名章,字煥文,號香山、盤古山人。主要活躍于1883年( 光緒八年)~1895年(光緒二十二年)之間,名款有余煥文、香山余煥文,軒室號有“ 芹香山房”、“芹香山管”、“芹香館”。底款有“金玉藏珍”、“芹香館畫室”。余 煥文工山水、惹怒、花鳥。山水具“四王”畫風。花鳥尤為傳神,其中仙鶴最具功力。
熊曉峰 字號:醉翁、酒癡、竹影軒,一九一四年生于江西南昌。十二歲少年起從 師學習書畫,美術國畫先后在南昌、武漢、四川、重慶等地作畫,抗戰期間逃難到四 川重慶得助于傅抱石大師的指導和傳授(因為是老鄉和老師)。抗戰勝利返回江西景 德鎮從事陶瓷美術創作。一九五八年景德鎮陶瓷學院成立從藝術瓷廠調入陶院任美術 系老師。不為名和利,與王步、胡獻雅、畢淵明老畫家相交至深(現在很多陶瓷工藝 美術大師,都是六十年代陶院畢業生,現已成為陶瓷骨干力量),熊曉峰老師,擅長 山水、人物、墨竹等,畫風細致,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其作品陶瓷山水及國畫,不 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在日本、香港、東南亞倍受歡迎,深受海內外藝壇珍藏。本 洗險底有一點窯傷外.其它全品.屬名家作品.
田鶴仙 (1894~1952),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鶴仙,號梅華主人、荒原老梅, 畫室名有古士齋。浙江紹興人珠山八友之一,。田鶴仙乃珠山八友群體中天賦頗高的一位瓷畫家。他 創立了瓷畫中的“梅花弄影”技法。其人品和畫品都為后世景仰,可謂是“留得清香 在人間”
程友石 生卒不詳,海陽人(今安徽休寧)名志,又名光志。同治末第一批創作 淺絳彩瓷的畫師,作品活躍期為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所 畫梅花、蘭花、墨竹色調淡雅,極具文人情趣,書法也獨顯風采。
李維翰 字藝源,同治光緒時期詩畫家,淺絳彩瓷繪大家,官南昌知府,種百四十樹主人。
何許人 字德達,又名處,后改為華滋,號許人,1882-1941年,安徽南陵人,民國時期擅長粉彩雪景,布 局疏密有致,構圖簡練明快,景物傳神,畫風雍雅細麗。
鄧肖禹 名云耕,室名“為絢畫館”,原籍江西省余干縣,1920年11月出生于景 德鎮,祖父為”珠山八友“之一鄧碧珊,自幼受熏陶,對陶瓷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生前為景德鎮陶瓷美術家,曾任市書畫院畫師、市人大代表、陶瓷美術界老藝術家聯 誼會理事。他尤擅粉彩,效法景德鎮花鳥瓷畫名家程意亭的筆意和技巧,深得嶺南畫 派之精妙。畫作取材廣泛,技法獨到,色彩清麗,形神兼備,自成一格。在中國陶瓷 美術界具有很高的威望。
王鶴亭 號桃源笑山人,安徽黟縣人,1921年12月出生。1934年曾在江西 陶瓷局學藝,拜康達為師。1958年后進景德鎮藝術瓷廠畫瓷。他從事陶瓷美術創作 六十余年,專攻花鳥蟲草,尤以畫梅見長,兼繪人物。其筆下的梅千姿百態,勁俏 挺拔,技法工整,滿而不繁。其作品曾作為國家禮品瓷贈送給外國領導人,也多次 獲獎。其中大型瓷板畫“梅花圖”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曾多次參加國 內外展出和展銷,深受各界人士喜愛,并被收藏。
汪章 生卒不詳,安徽黟縣人,字漢云,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于光緒6年到 光緒26年(1880~1900)。汪章工人物,兼擅山水、花鳥,尤以人物著稱。其淺 其任務神形兼備,山水步倪云林筆法,簡淡、柔雋,墨色華滋,花鳥放達靈秀。軒 室號為青云軒、松柏軒、醉月山房。
汪大滄 生于1899年,卒于1953年,字滄生,號一粟,別號“桃源老農”、 甫藝,安徽黟縣人,是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繪瓷名家。汪大滄一生淡泊名利,善 待對人,不依附庸權貴的高尚品格,著實為后人傳頌。解放后,他先后在第一畫瓷 合作社和建國瓷廠畫瓷,為黨為人民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
石宇初 20世紀40年代景德鎮陶瓷名家,著名陶瓷大師“珠山八友”--劉雨岑 的大弟子。擅長花鳥,其的作品構圖嚴謹明快,形象生動凝練,圖案紋飾與主體畫面 相互襯映,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諧。也被稱為“珠山小八友”之一。
方云峰 號“佩霞”,別號“惜花軒主”。1897年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縣人,早在浙江龍泉瓷業工場任繪瓷技師。擅長粉彩仕女,用筆纖麗。中年喜繪貓和牡丹。曾與珠山八友配瓷板畫。
張志湯 1893---1971),江西婺源人.擅長粉彩山水,兼長花鳥,走獸.民國五年(1916),他參與了由“珠山八友”及王步,汪大滄等人組織的“陶瓷美術研究社”和“珠山八友”組織的“月圓會”.20世紀40年代時,受郎世寧繪畫影響,繪制駿馬,形象逼真,姿態生動,在景德鎮享有盛名。
張子英 又名子云,瓷繪名家,活躍于光緒時期。生卒年不詳,堂名炳星山房,齋名梯云書屋。曾在御窯廠供職,王少維弟子。擅繪淺絳彩山水、人物、花鳥,山水仿明代沈周,花鳥學清代惲南田,傳世品粉彩“富貴白頭圖”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王鶴亭 號桃源笑山人,安徽黟縣人,1921年12月出生。1934年曾在江西 陶瓷局學藝,拜康達為師。1958年后進景德鎮藝術瓷廠畫瓷。他從事陶瓷美術創作 六十余年,專攻花鳥蟲草,尤以畫梅見長,兼繪人物。其筆下的梅千姿百態,勁俏 挺拔,技法工整,滿而不繁。其作品曾作為國家禮品瓷贈送給外國領導人,也多次 獲獎。其中大型瓷板畫“梅花圖”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曾多次參加國 內外展出和展銷,深受各界人士喜愛,并被收藏。
張沛軒 江西余干人,約活躍于1920至1949年間。20年代從師鄧碧珊學繪魚 藻,為鄧氏人室弟子,其作品亦酷似其師。張沛軒擅長繪畫魚藻,其繪技完全繼 承掌握了鄧碧珊的風格技巧,魚趣的意境通過細膩、靈動、飄逸的筆墨傳遞給觀 賞者。他對中國畫詩、書、畫三者相輔相成的審美意趣有著濃厚的修養。
許達生 卒年不詳,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創作活躍期為1894年(光緒二十 年)到1922年。落款單一,只落自己的名字,作品多留“生”字印章款,光緒年間 的多品多留“有竹居”室號,國民后作品不留室號。兼擅山水、花鳥、人物。山水 設色清麗,意境闊遠。花鳥取海派畫風,用筆灑脫,賦彩雅淡。淺絳彩瓷著名畫家 之一。
余遠生 民國時期瓷繪名家,善長繪畫仕女,所繪仕女形象清雅,生動傳神;書法造詣很深,題字端正流暢,水平高超,耐人品鑒。其作品在當時就頗受人們喜愛,收藏具有升值潛力。
沛軒 約1900-1950年,江西余縣人,以鄧碧珊為師,以粉彩魚藻瓷畫見長。其畫魚藻往往參照師法,以靜反襯水藻的漂浮和游魚的動感。
王云泉 名清,字云泉,號含谷,原籍江西省樂平市,生于1916年,卒于1998 年。11歲時,他讀私塾3年,并自習芥子園、王石谷畫譜,學人物畫,兼習山水、花 鳥。15歲時,父親勞累過度,重傷病逝。他承襲父業只身漂泊,賣藝求生。1936年 春天,經人指點,徒涉景德鎮,進入江西瓷業公司陶業學校從學陶瓷美術。先師從石 奇峰,后得陶業學校老師張志湯、方云峰指導,受益匪淺,3年后學校畢業又先后拜汪 大滄、汪野亭為師,把多種陶瓷山水和國畫山水技法融會貫通,技藝逐精,為建國后 創新“王氏山水”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曉凡(1919~1963),又名王錫瑞,系珠山八友王大凡之子, 首批陶瓷美術家,珠山小八友之一。
李明亮 安徽黟縣人,擅長粉彩花卉、蟲草瓷畫,筆法細勁,工筆寫意結合, 畫風清秀不凡,境味雋永,系江西“珠山小八友”之一。其所繪花卉、蟲草有輕靈活潑之趣,特別在瓷面上尤顯畫面明朗秀潤,質感濃淡相間,粗細有致,生趣盎然。時江西景德鎮繪瓷風格多見為人物、山水、花鳥題材,可李明亮畫技卻獨樹一幟,他以雙勾填彩之法,用工細清麗的筆墨在瓷面上表現花鳥蟲棲花飛草之態,不但富麗明媚、雅致大方,而且所繪花鳥蟲魚,形態逼真,甚至達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效果,的確令人眼目一新。
汪小亭 (1906~1970)汪野亭之長子,名松。自幼隨父習畫。在其作品筆法 細膩,畫面簡潔明快,整體畫風與其父早期作品相似。曾獲得“珠山八小名家之一” 的美譽。四十年代末專用禿筆作畫,筆力厚實雄健,構圖多取深遠布局,晚年,其 作畫運筆神速,其畫形神皆盡其妙。
汪少平(1914~1970),汪野亭次子,名柏。自幼隨父習畫,繼承其父汪派瓷畫 之畫風,用筆細膩柔婉,構圖平淡簡明,多為平遠布局。汪少平山水瓷畫設色之技 堪稱瓷都一絕。因而極少作墨彩畫。汪少平之書法與繪畫運筆一致,亦善書鐘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