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 方 棲 居 美 學 」
文人空間 | 書畫藝術 | 生活美學
▼
清
靜
居室、書齋(書房)與作家、詩人的個性、情趣、習慣相互關聯,古往今來,我國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給自己的居室、書齋命名,用以抒懷勵志。有些室名寓意深刻,予人以啟迪。
讀書的風氣綿綿不絕,便是書齋產生的深厚基礎。久而久之,書齋便從居宅中分離出來,形成了清靜的環境,配備了相關的用品,擁有了獨立的功能。
書齋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性,古時通過讀書成為賢達,進入品級,科舉及第,于是讀書便成了大多數人成功的必經之路。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無論成功與否,當在外面厭倦了斗爭,或在外面獲得了樂趣,在書齋里吟詩作畫紓解心情,是古人文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
隨著書齋的在古人生活的重要性,不同的各樣的書齋也都崛起,有的專門筑樓,有的雕梁畫棟,有的環堵蕭然,有的僅一席......但有一點,書房應有的品質,那就是清雅。其中有些是裝飾品、藝術品,有些是文房必須,也已由實用器發展成玩好,人們統稱之文房清玩。
盡管現代的我們已經不怎么看書了,可是我們小時候也畢竟是小學、中學、大學上出來的“文人”,可以說是寒窗苦讀十余載?;蛟S每個人的工作不同,接觸的人以及環境不同,有些人,仍舊保留了古人的這個習慣,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個書齋。
書齋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當我們在外面累了,遇到挫折,獨自躲進書齋,翻翻收藏的書,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將自己沐浴在陽光下;燒一壺好茶,看那茶水逐漸的沸騰;拿起文房四寶,在書桌上寫寫畫畫。
書齋只是一個地方,大多數人卻還是希望自己的書齋是美麗壯觀的,可就我而言,書齋是一個休息的地方,宜簡不一繁,即使很少的裝飾,是要用心,讓書齋變成一個舒服的地方,便會有高雅絕俗之趣。總之就是自己喜歡就好!
書的吸引,精力投入,房頭窗外,車水馬龍隨它去,喧囂繁雜心自靜。耐得寂寞,耐得誘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不斷陶冶,人變得如茶一樣,清徹開闊,明朗通透;變得如書一樣,文雅內涵,沉著厚重。雖身為凡夫俗子,但心如閑云野鶴;不斷提升,變化無窮;搏擊風浪,遨游長空;使人生繁忙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