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想補充蛋白質而已,不是吃肉。
貍藻類——越是美麗的東西,越危險
圖為:小白兔貍藻
長得是不是很萌很可愛,是不是很像一只一只的小白兔,但是,這可不是一只單純的小白兔喲,這是一只吃肉的兔子,貍藻有一個補蟲囊, 這些小袋子構造別致,每個口袋都有一個和外界相通的開口,開口上有個向內開的小蓋子,蓋子上著四根長長的觸毛,似乎在水中悠閑地召喚著小蟲子們來游玩。水里的小蟲子如果游到那袋子的開口,只要輕輕觸動了觸毛,小蓋子就向內打開了。許多小蟲不知深淺地以為找到了一個舒適、寧靜的窩,于是,隨著水流流了進去。結果,這個“窩”只許進不許出,它把蓋子一合,這蓋子只能向里開,向外推是推不開的,而且行動迅速。
茅膏菜類——為抵御捕食者而使自身變成捕食者
科學家發現,當一只昆蟲誤入到食蟲茅膏菜的黏性觸須上時,茅膏菜的葉子會卷成一種外胃式的樣子,并于中消化這些獵物。這不僅僅是一種條件反射,更是一種捕捉和吞噬活獵物的復雜化學系統。
當研究人員用制備的茉莉酮酸酯液體碰觸它們時,這些葉子也會發生卷曲。這表明卷曲反應不只是對接觸或運動的反射。死果蠅也不會引起其反射。然而,被壓碎的死果蠅會引起葉子卷曲——表明被吞噬的獵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起茉莉酮酸酯的產生,葉子因此成為一個胃。
很多植物為抵御昆蟲咬嚙而產生茉莉酮酸酯。但食蟲植物卻貌似進化成了為抵御捕食者而使自身變成捕食者
豬籠草屬
豬籠草屬(Nepenthes)植物是具有籠狀捕蟲籠的主要類群。豬籠草的捕蟲籠生長于籠蔓末端。豬籠草主要捕食昆蟲。引誘昆蟲爬到籠口的正上方,昆蟲一不小心就會墜入籠子中,之后被消化液淹死。 豬籠草捕蟲籠的內表面具有作用類似的光滑蠟質區,可防止獵物從籠中爬出。
瓶子草屬
瓶狀捕蟲器結構最簡單的可能是太陽瓶子草屬(Heliamphora)植物。它們的捕蟲器是由葉片卷曲融合成的一個簡單的瓶狀結構演化而來。
瓶子草屬植物為了解決捕蟲瓶中液體過度而導致倒伏的問題,進化出了瓶蓋。瓶蓋是位于瓶口的一片寬大的葉狀結構。它覆蓋了整個瓶口,使得雨水不能進入其中。
土瓶草屬
澳大利亞西部特有的土瓶草(Cephalotus follicularis)具有“莫卡辛”鞋狀捕蟲籠。捕蟲籠的籠口很顯眼并會分泌蜜液。在唇的內緣具有唇齒,以防止捕蟲籠內的獵物爬出。昆蟲常常被它們唇上分泌的蜜液和類似花朵般的形狀和顏色所吸引。
食蟲鳳梨
瘦縮布羅基鳳梨(Brocchinia reducta)是具有籠狀或瓶狀捕蟲器的一種食蟲鳳梨。與其他近緣個體一樣,其帶狀蠟紙葉片的基部會緊密的包裹成一個甕狀結構。大部分的鳳梨科植物的這個甕狀結構只有收集雨水的作用,可成為青蛙、昆蟲或固氮菌的棲息地。食肉的鳳梨的甕狀結構已特化成為具有蠟質內壁的捕蟲器,在其中生活著大量的消化性細菌。
捕蟲堇屬
捕蟲堇屬(Pinguicula)植物的黏液腺柄非常短小,且葉片具有油亮的光澤。其葉片對于捕捉小型飛蟲十分得力。其黏液的恢復能力較強。其葉片具有向觸生長性,包括為了防止獵物被雨水沖走葉片邊緣會向內卷曲;以及葉片會在獵物下形成一個消化淺凹。
露松屬
露松屬(Drosophyllum)與茅膏菜屬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 關系,其葉片可以快速運動和生長。幾乎所有的食蟲植物都生長于沼澤或潮濕的熱帶地區,但露松屬植物很特殊,其生活于類似沙漠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