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運動員或潛水者。葉子柔軟而透明,有的呈絲狀,如金魚藻。絲狀葉可大大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使葉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證光合作用的進行。
水生植物是園林植物中一個重要的植物類群。如今,生態景觀工程對水生植物的應用也日益增多。如何用水生植物打造更富情趣的景觀,是每一個景觀從業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水生植物景觀效果圖
水生植物的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能在水中完成自我生長代謝和繁殖,對水分的要求和依賴較強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分類
水生植物可分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濕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分類示意圖
(1)挺水植物——固岸、水體造景的主要材料。常用挺水植物有再力花、水蔥、蘆竹、常綠水生鳶尾、梭魚草、香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蒲草和荷花等。
▲挺水植物
(2)沉水植物——主要的水治理植物,水體凈化的主要材料。常用沉水植物有苦草、黑藻、金魚藻、眼子菜、貍藻、狐尾藻和水車前等。
(3)浮葉植物——水面景觀、水體凈化的主要材料(葉片漂浮于水面,根在水中)。一般,對重金屬的富集作用,沉水植物 > 漂浮植物 > 浮葉植物 > 挺水植物。常用浮葉植物有睡蓮、王蓮、碗蓮、荇菜、菱角、芡實等。
(4)漂浮植物——水體凈化的主要植物材料,多具有侵略性,需謹慎配置(葉與根同時在水中,對底泥的要求不高)。常用漂浮植物有鳳眼蓮、大漂、水鱉、滿江紅和槐葉萍等。
▲漂浮植物
(5)濕生植物——含部分濕地緩沖區大喬木。常用濕生植物有垂柳、落羽杉、美人蕉、千屈菜、紅蓼、狗尾草、矮蒲葦和花葉蘆竹等。
▲濕生大喬木
水生植物的造景類型
水生植物常于溪流、小水池、棧橋、噴泉,假山,雨水花園、河道、湖泊、島嶼和旱溪等景觀節點,水體景觀的常見類型有以下三種:
(1)小型水面景觀。此類水體景觀的植物配置主要考慮近觀,對植物的姿態、色彩和高度有更嚴格的要。運用手法細膩,注重水面的鏡面作用,以小見大,故水生植物配置不宜擁擠,以免影響水中倒影及景觀透視線。
如黃菖蒲、水蔥等可以多叢小片栽植于池岸,岸邊搭配少量觀賞草,疏落有致,倒影入水,自然野趣。水面上還可適當點植睡蓮和景石,豐富景觀層次。
▲小型水面景觀和剖面示意圖
(2)大型水面景觀。以營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觀為主,主要考慮遠觀。植物配置注重整體寬闊而連續的效果。大型水面景觀主要以量取勝,營造一種壯觀的視覺效果。如黃菖蒲片植、荷花片植、睡蓮片植、干屈菜片植或多種水生植物群落組合等。
▲大型水面景觀
(3)復合型水面景觀。大小水體交替出現,兩種水體類型相結合。
① 河道景觀:河流兩岸帶狀的水生植物景觀,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能充分體現河流的節奏與韻律,忌所有植物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城市河道景觀
▲平面示意圖
② 人工湖景觀:近處水景應精心點綴,遠處水景可簡單成片,兩相對比。如辰山植物園的礦坑花園上方的小人工湖,流暢蜿蜒的湖岸線將水面分割成了大小兩處水面,水生植物配置趣味橫生。
另外,一般水生植物占水體面積的比例不宜超過 1/3,否則易產生水體面積縮小,視覺狹隘的效果,更無倒影可言。
水生植物造景原則
水生植物是植物造景的一部分,水生植物的造景可遵循“小景精致,大景壯觀”的原則。
水生植物造景應注意:
(1)遠近關系。近處應仔細精致,供游人欣賞;遠處可大氣成片,營造良好的水景氛圍。
▲近處水生植物
▲遠處水生植物成片栽植
(2)空間關系。注重遮掩和轉角處的處理。可使用高低不同的水生植物來圍合空間,產生視線變化。
▲高大植物阻隔視線,分隔空間
▲木棧道的轉角處理
(3)構圖關系。需考慮水生植物的高低、層次、色彩和進退關系。許多水生植物有著豐富的色彩變化,在搭配時應該考慮色彩配置,暖色植物應栽植在突出顯眼的位置,冷色系植物宜作為背景植物。
▲水生鳶尾開花色彩絢麗
▲水生植物的色彩各異
除了色彩,也需考慮進退關系。應根據水景效果,選擇合適的植物群落搭配,可從自然中尋找靈感。自然界中,由于河道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河岸內凹處往往是受水流沖刷的河灘,高大植物難以生長。如圖分析:
▲自然景觀水系中,內凹水灣和凸出部位植物生長區別
生態園林景觀的營造是尊重自然、模仿自然和再現自然的過程。基于模仿自然的原理,參考研究了一些較好的水生植物配置效果,總結了如下基礎水生植物配置方式:
▲基礎的水生植物配置平面示意圖
在岸線凸出處,可用形體高大、厚重、根系強健的植物(如再力花等);內凹處水流比凸出處平緩,可利用低矮的挺水植物(水生鳶尾、黃菖蒲等)或沉水植物(黑藻、狐尾藻等);水生植物不僅可以適當降低水體流速,還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庇護,為其躲避天敵以及產卵提供適宜的環境。
高大且色深的植物可在岸線凸出處栽植,與內凹處水生植物相對比,有進退感,強化岸線效果。切忌將水生植物密布于水岸線,因游人置身其中而無法欣賞景觀,就失去了造景價值。
同時,同品種的水生植物不可圍滿整個水岸,會顯得水體景觀呆板和無趣。應將不同高低、大小的水生植物,模仿自然群落,有層次的自然布置在水域周圍。
以上配置方式可用于島嶼、棧道、河道和騎行道等復雜水生植物配置。部分人流量大的平臺、廣場可適當設置安全淺水區,既可以作為水生植物種植平臺,也可以保護游人安全。
▲島嶼濕地景觀水生植物種植平面示意圖
▲小橋水生種植平面示意圖
▲綠道水生種植平面示意圖
另外,在配置水生植物時,還應提前調查實地的水文情況、地勘和水系管網等資料,避免造成水位控制不當、駁岸水土流失嚴重、水生植物泛濫生長或水生植物生長不適的情況。
▲水葫蘆泛濫成災
▲荷花覆蓋整個水面 , 景觀效果較差
▲不同水生植物的種間競爭
由于荷花和菖蒲都具有一定的入侵性,若施工栽植時未做一定的控根措施,兩三年后同一生態位的兩種優勢植物會長滿整個水面。植物配置時,需考慮部分植物有一定害它性,要對其習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使用它。如蘆葦和再力花混栽,因蘆葦分泌物抑制再力花生長,導致再力花長勢不佳。
配置時,要注意處理生態關系和保證生態協調。在植物選擇的過程中,要慎用易泛濫成災或破壞生態平衡的品種。
▲蘆葦和再力花混栽
水生植物種類豐富,沉水、浮葉和挺水植物等特色類群具有變化多樣的景觀和視覺效果。也成為現代園林中水景園造景的重要元素。只有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態習性,結合現場情況運用一定的科學的手法,才能打造良好的水生植物景觀。
本文為嶺南論壇原創,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