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每天忙前忙后,工資低、壓力大的管理者,他們在速效救心丸的藥廠都是有股份的。隨時準備救人治病的同時,還要防病。心不夠大,藥不夠多,壓根做不好管理者。下面就給大家列舉20個價值千金的管理工具,它們是速效救心丸的成分表,請安心服用。但凡無法決策
拿出它們就對了
1 SWOT分析法
想必這是一個你能倒背如流的工具,但我還是要給你隆重地介紹一下。偉大的工具一定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成就,SWOT分析和SMART原則就像一對異父異母兄弟。但經常還是被人認錯,以為他們是一對雙胞胎,多年之后,SWOT分析回看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時,一定會想起身旁那個不依不饒的SMART原則兄弟,盡管他們長得完全不一樣。常見使用場景:1.艱難抉擇瞬間;2.競爭對手分析;3.目標人才篩選......
2 狩獵模型
這是一個日本名字,和你猜想的一樣,這一模型是由日本學者狩野紀昭提出來的。這是一個經典的決策應用工具,當你腦袋混沌時,可以拿出來使用,反正我每次用它的時候,思考的速度都會從《安靜》變成《忐忑》,專業術語叫:腦高潮。用過之后,你會發現這個工具非常美,它會幫你解決如何優化自己、優化工作、優化產品。
常見使用場景:1.需求調研;2.工作、產品、自我優化;3.職業生涯規劃......
3 八何分析法
八何分析法又稱“6W2H模型”。這是一個會幫你理清思路的絕佳工具,能幫人理清思路的工具其實很多,但是能理清的同時,又會讓你知道自己能有幾斤幾兩,并給你一個全面的指引,八何分析是唯一一個。任何問題都可以套用這個工具,哪怕你要找到失戀的原因。常見使用場景:1.匯報工作;2.工作復盤;3.自我分析......
4 STAR原則
STAR原則不僅可以幫你做好工作,還能幫你追妹。說實話,我做管理這么多年,管理有很多時刻讓你感覺時鐘是靜止的。在那段靜止的神秘時間里,空間是彎曲的,歲月是延展的,時空變成一個看上去沒有出口的莫比烏斯環帶,一片混沌之中有人手指一個方向,那個方向可能就是STAR原則。當你真的熟練使用STAR原則的時候,一定會回頭來找我,給我一個擁抱。你仔細思考一下,追妹子是不是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常見使用場景:1.關鍵溝通(聊天通用);2.目標達成(戀愛通用);3.制度設計(情書通用)......
5 時間四象限法
又是一個經典模型,在我每次用到這個工具的時候,都在想,壓垮大象的永遠不是最后一只螞蟻,而是之前已經讓它消耗殆盡的負累。可見,這個工具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常見使用場景:1.你的時間管理;2.你的進度安排;3.你的人生抉擇......
但凡要深入了解人性
拿出它們就對了
6 馬斯洛需求理論
這個理論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但馬斯洛需求理論用得多了,有時候也會出現詛咒。通常情況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自己都是處在馬斯洛金字塔的頂層,而別人都處在中下層,別不承認,這是人性的弱點。人總是過度自信,高估自己,低估別人。你低估了別人在馬斯洛金字塔上的位置,然后總是會認為別人只講利益,別人的認知充滿偏頗,甚至敵人非蠢即壞,這是一個嚴重的偏見,經常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所以,馬斯洛需求理論,需要你辯證地學習和使用。常見使用場景:1.大眾需求分析;2.產品需求分析;3.個體需求分析......
7 帕累托法則
帕累托法則有一個特別通俗的叫法“二八原則”。近期,它又有了個兄弟,叫做長尾理論。
雖然這個工具很簡單,但它也很深刻地在提醒我們,我們打小精通漢語言文化,都知道的一個道理:所有“雖然”的鋪墊,都是為了一個“但是”。
“但是”就是那個20%的少數,它讓“但是”之前的話都變成了廢話。
常見使用場景:1.優秀員工培養;2.時間利用安排;3.管理本質理解......
8 HCD模型
坦率說,我總是會把它念成 HDC 模型 (腦海中都是廣告詞......)這個模型的重點就是展示如何把一個想法變成具體行動,模型中最頂層是愿景,最下端是行動。
一般來說,在一家企業內部,從愿景到行動,要經過這三個層面:
1.公司層面,思考企業的使命、架構、價值觀等;
2.部門層面:思考部門目標、勝任力、行事原則等;
3.個人層面:思考個人目標、個人能力、個人意愿等。
有了這個工具,以后再也別說分解不了目標。
常見使用場景:1.企業目標制定;2.員工個人轉型;3.項目內部分工......
9 MECE法則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每次我看到 MECE 法則的時候,都會想到《西游記》第九十九回,唐僧師徒四人開開心心扛著經書匣子騰云駕霧,然后突然從天上掉到了水里,經書撈出來一翻全是空白。佛祖給出的官方解釋是:九九八十一難,你們還少一難。這就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最好解釋。
常見使用場景:1.做出關鍵決策;2.分析工作任務;3.管理工具整理......
10 六盒模型
六盒模型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組織診斷工具,可以幫助企業盤點現狀、展望未來,搭建起現實與未來的橋梁。
通俗地說,六盒模型就是一個組織的星盤。
它有六個維度,分別是:
1.使命/目標
2.結構/組織
3.關系/流程
4.獎勵/激勵
5.支持/工具
6.管理/領導力
做組織發展可少不了它。
常見使用場景:1.新團隊摸底;2.組織中調頻;3.組織架構調整......
但凡要深入了解業務
拿出它們就對了
11 BLM模型
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即業務領先模型,是一個完整的戰略規劃方法。業務領先模型是個很屌的工具,華為引進后業務突飛猛進,但是這個普遍性并不高,因為作為屌絲的我,和很多公司目前面臨同一個困難。這個困難的名字叫: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我都解決不了。常見使用場景:1.制定目標;2.業務分解;3.編制確定......
12 WBS模型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結構,指把一個項目或工作,按一定的原則分解成任務,任務再分解成一項項工作,再把一項項工作分配到每個人的日常活動中,直到分解不下去為止。這是工作分解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作為管理者,在分解業務目標的時候,記得用上WBS,別分解目標不到位就像為人父母,總是喜歡以“轉學之后第一年不適應”為自家孩子開脫。常見使用場景:1.業務目標分解;2.業務流程梳理;3.業績目標核算......
13 BSC模型
BSC (The 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是大神級的工具,它的厲害之處,超出你的想象。在管理方面,BSC 除了不能生孩子,它可能在其他方面都是十項全能。在使用這個工具的時候,管理者頭頂都會有專屬光環:泰勒、德魯克、赫茲伯格、梅奧、卡普蘭、諾頓會不斷浮現,因為在做日常管理的時候,這個工具實在太好用。常見使用場景:1.績效管理;2.能力評估;3.管理各類疑難雜癥......
14 GROW模型
這是輔導下屬了解業務、了解工作的萬能模型。GROW模型,顧名思義,即“增長模型”,主要內容如下:不知道有多少管理者面對公司來的新人,都是抱著“這應該是我帶的最后一個人”的心思開展工作的,至少我是。GROW模型這個時候還真的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因為這個工具,確實很好用。這個工具會告訴你,首先應該做什么,然后該怎么去做。常見使用場景:1.教練技術;2.績效約談;3.晉升指導......
15 SMART原則
終于輪到SMART兄弟出場了,它一定憋了很久,有很多話想說。SWOT和SMART使用頻率有多高呢,這么來說,一枚管理者所精通的所有管理工具,放眼望去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往往是這些工具應該有:SWOT、SMART、其他工具......這個原則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54年提出來的,我們這些晚輩一直使用至今。但凡要培養核心人才
拿出它們就對了
16 GAPS模型
GAPS模型,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熟悉?GAPS,即Goal、Analyze、Problem、Solution的簡寫。在用GAPS模型進行人才管理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個模型的對象往往是曾經有著非凡業績的員工或者高管,給他們做人才盤點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做過人才管理的HR,你們懂得。常見使用場景:1.人才盤點;2.員工績效提升;3.人才梯隊建設......
17 柯氏四級評估模型
柯氏四級培訓評估模型由柯克帕特里克博士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人才培養和評估工具。這個工具會告訴所有管理者一個很樸實的道理,錢可以再賺,客戶也可以再培養再尋找,但如果核心人才走了,那才是最傷筋動骨的。常見使用場景:1.人才培養;2.培訓評估;3.培訓結果應用......
18 戴明循環
戴明循環又叫PDCA循環,別問我為什么叫戴明,我就覺得這樣叫比較與眾不同。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任何的優秀都要盡力爭取,當你贏得了一個優秀,優秀的底蘊就會融入進來,會鞭策你贏得更多優秀,最終讓你變得卓越。PDCA循環就是讓你變得卓越的最好工具。常見使用場景:1.工作部署;2.活動組織;3.任務推進......
19 ADDIE模型
ADDIE模型主要應用于培訓課程的開發階段,為確定培訓需求、設計和開發培訓項目,實施和評估培訓效果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的指導流程。每次我用到這個工具的時候,都會覺得學生時代那些和你一起上課開小差、下課打游戲,卻回回考試都名列前茅的人,很可能他們就是在ADDIE的每個環節都勝過我。常見使用場景:1.培訓需求分析;2.培訓課程設計;3.培訓評估......
20 KPI
把KPI放在最后,因為最近它收到的冤屈真是太多了。作為管理史上最優秀的工具之一,它身上背負了太多它不應該背負的罵名,但是沒辦法,因為用KPI的人實在太多,多到很難讓你找不到它的一個缺點。有人說:業務決定上限,管理決定下限,也有人認為業務決定下限,管理決定上限。所有“KPI已死,XXX當道”的故事,都是為了博人眼球、割韭菜而已。KPI是個偉大的工具,是的,它配得上偉大。KPI的使用場景不介紹了,想對最上面的19個工具說一聲,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