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購物小票是消費者購物憑證,但許多消費者購物后都不看小票,隨手就扔了。超市與顧客的糾紛大多因購物小票而引起的。近日,家住淮安市清浦區閘口的韓女士就是因購物小票中的價格與標價不一樣遇到麻煩了。
商品價格玩“穿越” 前兩天,韓女士在淮安市區一家超市看到,一款手帕紙特別便宜,就一次買了三大包。本想圖便宜,可便宜沒揀著,卻惹來一身麻煩。購物小票上清清楚楚地寫著,三包手帕紙單價6.3元,而貨架上標明的價格是4.9元,結賬的時候怎么就變成6.3元呢?
“起初,我也沒太在意,從超市出來以后,我坐上公交車,閑著沒事順手把購物小票拿出來查看,沒想到一下就看出問題來了。”采訪中韓女士這樣對記者說到,“我清楚地記得貨架上的價格是4.9元,而且還是特價商品,為何瞬間到了小票上就變成了6.3元呢?”
“其實,這一兩塊錢是小事,關鍵就是超市的信譽問題,如果我要不去找超市的話,說不定還不知道有多少人上當受騙呢,想想就氣不打一處來。”盡管公交車都已經開出很遠了,但韓女士還是下車回到了超市,找到了超市銷售人員。
超市人員消極處理 回到超市后,韓女士向超市工作人員說明了來意,但是得到超市工作人員的答復是:“昨天晚上盤檢時,不知道怎么無意當中價簽掉下來了,誰又掛上去了。這個是疏忽,工作疏忽。”說完就沒了下文,這位工作人員也沒有和韓女士積極地協商退款事宜,而是采用了一種消極的態度。
既然是盤檢那就更應該能檢查出來啊!韓女士越想越覺得自己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便找到超市的負責人討要說法。
后來,清河區消協介入,超市的一位客服經理才勉強出面了解情況,退還了多收韓女士的1.4元錢,同時還向韓女士當面道歉。不僅如此,這位客服經理還保證近期對超市內的所有商品價格進行一次整頓。“我并不是刻意地去爭這1.4元錢,雖然事情得到了解決,但是也給超市的負責人敲了一個警鐘,顧客就是上帝,這一宗旨永遠不能動搖。”
據清河區消協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很多消費者到大超市購物都是一次性采購多種商品,很多人認為超市信譽好、商品質量有保障,在購物后不仔細查看購物小票,也不清點商品。殊不知,超市內貨物眾多難免出錯,再加上部分超市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出現差錯。
對此,清河區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到超市購物要記住所購商品的價格;付款時,不要將自己的所購商品、后顧客的所購商品混放;付款后,要當場核對購物小票清單與商品是否相符,特別是讓利促銷商品是否享受到優惠價格;最好保存購物小票,以便發生糾紛時作為索賠憑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