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家庭安全認知現狀 |
![]() |
有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有超過5萬名1-14歲的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這與不少家長不夠重視安全教育有很大關系。昨日,廣東省婦聯發布《兒童家庭安全教育調查研究報告》,對廣東1094名3-6歲兒童的家長(其中城市家長727人,農村家長367人),圍繞家長安全教育意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安全教育行為、家庭環境安全、親子互動、家庭安全教育方式等六方面展開調查。
城市家庭更有安全意識
報告首先從家長安全教育觀念、兒童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家長安全教育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父母的安全教育觀念越強,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就越強;城市家長的安全教育觀念、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家長安全教育行為均顯著高于農村家長的水平。
報告顯示,城市和農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隔代教育現象。在受訪的城市家長中,77.56%是孩子父母,22.44%是孩子的祖父母。隔代教育在農村更為普遍,367名受訪的農村家長中,43.8%是孩子的祖父母。
調查發現,父母與祖父母在安全教育觀念和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在“只要少讓孩子參與戶外活動,就能減少幼兒的安全隱患”這一選項上,81.5%的祖父母表示認同,而僅24.5%的父母表示認同;在另一選項“在家里,我們對孩子的行為制定了規則和限制”,祖父母選擇“同意”的只有36.1%,父母表示認同的高達78.85%。
專家認為,隔代教育可能對孩子表現出過度溺愛,而忽視了兒童自主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意識的培養。
超七成家庭未用防觸電插座
調查顯示,整體而言,大多數受訪家庭都比較關注家庭安全環境,城鄉差別不明顯。然而,在“使用防觸電插座或帶有防觸電設施的插座”以及“乘車外出時,抱著孩子或讓孩子單獨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這兩個項上,不少家庭的安全意識較為淡薄。76.5%的受訪者表示,在家中沒有使用防觸電插座或帶有防觸電設施的插座;46.8%的家長在“乘車外出時,抱著孩子或讓孩子單獨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在“我很注意食品、藥品的保質期或有效期”及“危險化學品(如藥物、殺蟲劑)被存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位置”這兩項上,城市家長的認同率達92.8%,高于農村家長的65.4%。
另外,在“帶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游玩”的選項上,67.12%的城市家長和70.29%的農村家長都表示,很少帶孩子到戶外與其他孩子游玩。而不少家長給出的理由是“工作忙,沒時間”及“在外面不安全”。而當研究人員對孩子進行抽樣訪談時,30名孩子中僅4人表示不想和爸媽去外面玩。
七成家長傾向“被動保護”
報告對于家長安全教育觀念與親子互動質量也進行了相應的分析:父母的安全教育觀念越積極,親子互動的質量就越高。盡管93.65%的父母認同“溫馨的家庭氣氛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必要,但僅有56.49%的受訪家長表示自己會每天抽空與孩子交流自己的心情和感受;56.54%的家長發現孩子情緒不佳時會主動問其原因。
而在親子互動中,城鄉家長在“對孩子采取全方位保護,不讓孩子獨自處理自己的事務”的比例依然偏高。35.2%的城市家長表示認同,39.5%農村家長表示同意。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家長還存在消極保護心理。報告還對兒童的性別進行了比較分析,72.12%的家長愿意讓男孩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顯著高于女孩的比例。研究人員通過訪談了解到,不少家長對不絕于耳的女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心有余悸,希望對女孩進行全方位的保護。
此外,72.5%的受訪家長表示,當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不允許孩子說“不”,較為傾向于專制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被動保護”會使孩子無法真正掌握基本的求生技巧和安全防范技能,也可能讓孩子產生不易接受挫折、孤獨感強、缺乏獨立性等心理,甚至出現無助感和失能感。如有的孩子缺乏急救知識,在流鼻血時,往往嚇得哇哇大哭,不會基本的安全處理常識,這增加了孩子的危險系數。
安全教育多用“安全提醒”
在家庭安全教育方式上,報告總結了10種最常見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其中“安全提醒”的方式是城鄉家長們最常用的方式,(比例分別為87.5%和91.20%)。記者留意到,城市家長們第二常用的方式是“培養規則意識”,78.6%的家長表示自己參加過至少一次由學?;蛏鐣C構組織的有關家庭教育的專題講座;而農村家長們則較多采用“口頭禁令”(72.54%)。有家長表示:“農村周邊環境雜亂,不知該如何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不準做什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p>
而“通過實例說明危險后果”這樣的方式,在城市家長中較為常見,比例達82.76%,僅60.21%的農村家長會用到這樣的方式。
豐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