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會經常遺忘,就是老年癡呆癥的前兆表現。昨天,在由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際老年醫院學術研討會”上,對老年癡呆癥發病前兆進行了明確界定。
據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副院長保志軍教授介紹,老年癡呆癥的前兆表現,具體舉例說就是:對幾小時前剛吃過的菜已不能清楚回憶。隨著病情加重,遠事記憶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如不能回憶過去的經歷。有的患者還表現為情感障礙,早期有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容易流淚,遇事抑郁愁悶,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懼等表現。一些患者還有認知障礙,開始時是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說話重復,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與以往的精明強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旦有類似癥狀出現,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診斷。
昨天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87.62萬人,占總人口的27.1%,而60歲以上老年人患癡呆癥的患病率在20%-30%之間,80歲以上老年人更是接近50%。
除遺傳因素外,把老年癡呆癥的發病前兆癥狀界定下來,就可以進行有效的干預,如對左手指有意識地運動,增加腦部血流量;家人經常與其交流,用大量信息刺激腦部;必要時還可以用藥,以減輕癥狀。
復旦大學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教授指出,老年癡呆癥的預防要從中年開始做起,老年癡呆癥如能在癡呆前期或癡呆初期被發現,采取相應措施并堅持做下去,是完全可以控制其發展的,并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轉化。從近年研究的結果看,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是要避免腦動脈硬化及腦血栓等疾病的發生,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培養業余愛好,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注意維持人際關系,避免長期陷入憂郁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