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手笨腳的爸爸沖好奶粉興沖沖地準備喂奶,“哎,你把寶寶的頭放得那么低,寶寶會嗆奶的!”媽媽一個箭步,把寶寶摟到自己的懷中。寶寶拉便便了,爸爸自告奮勇地給寶寶清理屁屁,“哎呀,你擦得太重了,寶寶會疼的!哎呀,擦屁屁是從上往下擦,你全搞反了!”媽媽把爸爸扒拉開,自己卷袖子上。被鄙視的爸爸只好退居二線,樂得清閑……這些是媽媽的問題嗎?是現代媽媽太強勢的表現嗎?其實不然,這是母性的本能反應。
為了保證來之不易的寶寶能安全成長,升級做媽媽的女人將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轉化成了雷達探測器,凡是會損傷寶寶的,哪怕只是潛在的可能性,做媽媽的也會想法設法將它們扼殺在萌芽里。可憐的新爸爸們,在媽媽們的眼里儼然成了會傷到寶寶的“害蟲”,驅趕害蟲也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可是,寶寶會長大的。很快寶寶不再需要抱著奶瓶、裹著尿布,他的各項能力在飛速的增長:坐、爬、站、走、跑、說,他可以清晰的表達自己,躲避危險,選擇喜好……媽媽的360度雷達系統顯得有點過時了,這時的寶寶需要一個可以陪他瘋玩的人,需要另一個小孩子。好吧,爸爸們,準備好了嗎?It’sshowtime!
男人終其一生只是一個男孩,處長也好局長也罷,禿頂也好凸肚也罷,臺面上拗造型的時候頗像那么回事,但其實永遠長不大。所以,當爸爸們會和寶寶們一起癡迷某一部卡通、某一項游戲時,是參與者而不僅是旁觀者,是比媽媽有趣太多的玩伴。
當寶寶在襁褓中時,一方面由于媽媽的驅趕,另一方面由于寶寶不會說話,爸爸們會覺得有些無聊。要知道陪伴不是爸爸的強項,玩耍才是。所以,爸爸們從寶寶的視野中消失了,3歲前寶寶的眼里只有媽媽,3歲后寶寶的世界里才多了一個爸爸。
既然是玩伴,那就是平等競爭的關系,游戲的追逐中總要分個勝負,寶寶當然不是爸爸的對手。爸爸也是孩子,游戲一旦開始,爸爸自然而然進入角色,忘了對手是自己的小寶寶(如果是個女寶寶,爸爸還會憐香惜玉一點),“贏”才是唯一的目標,爸爸和寶寶的游戲,多數以寶寶輸后的嚎啕大哭作為終止符。人性中有一個特性:對優勢力量認同,向優勢力量學習,成為優勢力量。對寶寶來說,一直是贏家的爸爸就是優勢力量的象征——強大!“我贏不了他,就讓我成為他吧,成為他就能贏!”寶寶心里的內心獨白引導著寶寶開始觀察爸爸,模仿爸爸的一舉一動。如果這是一個男寶寶,我要說:恭喜!寶寶順利進入了同性認同學習期,他開始成長為一個男人!如果這是一個女寶寶,我要說:恭喜!寶寶開始了了解異性、學習和異性互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