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病因
老年人發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性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神經細胞會逐漸減少,自然就會影響大腦功能而引發睡眠障礙,而失眠則是其中最常見的病癥之一。第二是腦部器質性病變: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動脈硬化程度逐漸加重,或伴有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癡呆、震顫麻痹等疾病,這些疾病的出現都可使腦部血流量減少,引起腦部代謝失調而產生失眠。第三是全身性疾病:進入老年期后,人體各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幾率大大增高,有些疾病可以對睡眠構成不利影響,如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擾亂睡眠;慢性肺部疾病造成的肺功能降低,通氣換氣不足極易致使失眠發生;因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癢也會顯著影響睡眠。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控制有關疾病,以減輕疾病所致失眠的發生。某些藥物又會反過來加重失眠,必要時進行藥物調整。第四是精神類疾病: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由于各種原因,老年人群中有抑郁狀態或抑郁傾向的比例明顯高于年輕人。大多數抑郁癥患者都伴有失眠癥狀。第五是各種心理社會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情緒低落、不安、憂傷、煩惱、焦慮、痛苦,從而使老年人產生失眠。
六大證型
中醫學認為,老年人失眠的發病原因以情志、飲食或氣血虧虛等內傷病因居多,由這些病因引起心、肝、膽、脾、胃、腎的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和陰陽失衡,其基本病機一是以心血虛、膽虛、脾虛、腎陰虧虛進而導致心失所養;二是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熱、胃失和降進而導致心神不安。認為其病位雖然在心臟,但與肝、膽、脾、胃、腎等臟腑關系密切。老年失眠虛證多由心脾兩虛,心虛膽怯,陰虛火旺,引起心神失養所致。實證則多由心火熾盛,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難經·四十六難》云,老年人“臥而不寐”是由于“氣血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就是這個意思。
在治療方面,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臨床上常將老年性失眠分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型;津虧腸燥,腑氣不通型;氣機郁滯,心神被擾型;肝腎不足,氣化失司型;脾腎虛寒型;陽氣虛衰型等六個證型,然后按不同的證型來進行針對性選方遣藥,一般都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關于鎮靜安眠藥,由于老年人肝、腎等重要代謝器官功能已較青壯年明顯衰退,所以要特別慎重,避免藥物成癮依賴等不良反應。服用時要掌握小劑量、多間斷為原則,并一定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應用,切忌盲目大劑量應用和擅自突然停藥,以免發生不測后果。
三招助眠
為了遠離失眠困擾,老年朋友要做到以下幾點:1. 白日少睡,增加活動。除了午睡30分鐘至1小時之外,要盡量保持清醒狀態。2. 飲食合理,不過飽,不飲酒或少飲酒。老年人晚飯吃得早也吃得少,臨睡前夜宵吃得過飽會降低睡眠質量,飲酒后的睡眠質量也遠遠不如不飲酒者。3. 睡前洗洗,少看電視。臨睡前不宜觀看劇情緊張刺激的影碟,這樣容易造成睡眠質量降低,甚至失眠。在晚餐后最好用熱水洗洗腳,可使全身放松易于入睡。 本版圖片 TP
施明(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失眠專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