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戀愛時,人心靈深處兩個最大的心理需求,同時得到滿足
1、被愛人無條件接納。
2、在愛人心中居首位。
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1、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愛情關系,基本上都是親子關系。
2、依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間最強烈的愛與恨。
1、安全型
2、逃避型
3、焦慮型
4、紊亂型
A、愛,可以是很痛苦的。你最愛的那個人,有可能也是帶你最大痛苦的人。
B、18月大的孩子的依附形態,可以預測到他18歲以后的依附形態。
C、身旁的人際環境,可以影響到腦的發展。而影響最強的,是3歲以前的人際環境。
D、父母的愛是安全感的基礎。
E、安全型的孩子較能忍受挫折,延緩欲求立刻得到滿足的沖動,在焦慮時能自我撫慰,也較能處理人際沖突。
F、安全依附,就是知道在危急之時,所愛的人會跟你站在一邊,共同面對人生風暴。
H、據瑪麗·梅恩(Mary Main)的實證研究,70%~80%的子女重復父母的依附型態。
I、小時候的依附形態,可以預測到長大以后的依附形態。
四、四種依附類型的表現
安全型的人:
看好自己是好的、行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看別人也是好的、行的有價值的;
·看自己是好的、行的、有價值的;
·看別人卻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過度需要掌控,不分享感受;
·不易信任或依靠別人,怕別人依賴;
·傾向以事、物取代人際情感交流;
·別人較常抱怨的是他(她)太獨立,不讓人親近;
焦慮型的人:
·看自己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而看別人卻是好的、行的、有價值的;
·對愛饑渴,怕被拋棄,怕別人不想與他親近;
·對過敏感,容易受傷,對親密對象常常愛恨交加;
·別人較常抱怨的是,他(她)情感太過依賴,不給人空間;
紊亂型的人:
·看自己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看別人也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對愛饑渴,卻充滿懼怕,無法信任人。
·徘徊與麻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極端逃避型,和焦慮、常被強烈情緒淹沒,對親密對象愛恨交加的極端焦慮型之間。
五、影子人格
·逃避型與焦慮型彼此互為之“影子人格”。
·逃避型已經有很強的能獨立、有空間的部分,所以要努力發展能依賴、能親密的部分。
·焦慮性正好相反。若星要有健康、快樂的人際關系,每個人都要成長,讓人格中不同部分能均平發展。
六、自測你的依附類型
·請問你的依附形態在四種樣板類型中比較類似哪一種?
·比較怕被拋棄?還是比較怕被粘得窒息?
·跟父母或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依附經驗又是如何?
七、借著愛得醫治
·我們的腦可以借著愛的關系,重新產生連線,幫助我們疏導情緒,醫治心靈創傷。
·醫治的具體步驟是:
1.
2.刻意經營友情;
3.發展健全真我,建立愛的關系,把愛內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