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助有心理危機或自殺傾向者,最為重要的是,能夠及時覺察到他們的自殺傾向。這樣才能給予及時的心理干預與心理援助,改變他們的自殺傾向。
要想覺察到他人的自殺傾向,以下信息需要特別留意:
一、自殺性的言語
當一個人猶豫要不要自殺,或決定自殺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出現自殺性的言語。比如“活著真沒意思”,“我對這個世界真的很失望”,“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人死了之后會是怎么樣的狀態”,“人死了還會有痛苦嗎”這些充滿死亡、活著的意義、自殺性的言語都可能是當事人準備自殺的重要信息。
二、情緒的變化
當一個人的情緒出現較大變化時,也要警惕。例如本來遭遇了不幸事件的某人,本來應該情緒低落的,但突然有一天一反常態的開心起來,這時就要小心,這往往是他已經決定要自殺的信號。
當一個人在猶豫要不要自殺的時候是猶豫的、彷徨的、痛苦的,然而一旦決定要自殺,這時他就仿佛是找打了解脫的方法,情緒會出現180度的轉變,變得開心、活躍、興奮。切記,這時一定要小心,而這往往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
而原本外向、活躍的人,突然變得木訥、內斂,不茍言笑,這時也要小心,這也可能是自殺的信號。
三、反常的行為
一個人一旦決定了自殺,必然會有反常的行為出現。
例如:莫名其妙地離開,在工作場合,一個人突然離去,沒有給任何人說原因,回來后別人問也不說,面對領導的批評、同事的抱怨也沒有情緒反應;
莫名其妙地彷徨,一個人總是在高處或沒人的地方彷徨,情緒又低落,其實這是在選擇自殺的地方;
莫名其妙地贈送,一個人會把心愛的東西莫名其妙地送給別人,這也是自殺的標志性行為。
四、最后的告別
自殺者在決定自殺后,很可能還有一個最后的告別,這是幫助自殺者最后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當一個人說一些告別的話語,例如“以后你要多照顧下我們的孩子”,“如果我死了你會不會想我”,“以前是我做錯了太多,對不起,以后不會再給你添麻煩了”,“明天早上你醒來之后,你就永遠看不見我了”等。
最后的告別還可能是行為上的,比如某個好朋友突然請自己吃飯,還說了一些奇怪的話語;某人去照了一些正式的相片,而這些相片不是現在所需要的等。
所有這些信息都在提示著:我要自殺了!
如果有人看到了,一定要有緊急意識,不能再放任他,而要做點事情來阻斷當事人的自殺念頭與行為。
通常,發現別人有自殺念頭的人,都是身邊的人。而身邊的人常常會不知所措,這樣導致了自殺行為屢見不鮮的結果。
所以,一旦發現了有人要自殺:
第一步,第一時間需要通知他的家人,讓他的家人能盡快過來。
第二步,自己需要陪在準備自殺者的旁邊,以阻止他的自殺行為。
第三步,立刻實施關懷。立刻問問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事了,心情是不是不好等等。幫助他宣泄心中的情緒,給予他愛的感覺。
第四步,幫助他全面地看待事情,引導他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或許事情沒他想象的那么糟糕。
第五步,如果第四步沒能打消他自殺的念頭,就巧妙引導他看到他自殺后給親人、朋友帶去的影響,以此來打消他的自殺念頭。
第六步,抓住時機帶他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讓他在自己選定的自殺地多呆,應帶他到安全的地方。有時候離開了自殺地,自殺情緒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第七步,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強制性送入醫院或心理咨詢機構,由專業的人員來實施自殺干預。
本文來自:廣州心燈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 張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