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各方面的生理機能都趨于成熟,第二性特征開始出現,性器官開始發育,會表現出對另一個對象的傾慕和好感。在當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戀愛不僅發生在不同性別的男女生之間,還包括了同性別青少年之間的戀愛、跨性別青少年的戀愛等。把這些所有在進入大學以前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戀愛行為,統稱為“青春期戀愛”,而不是“早戀”。
青少年之間這種美好的情感體驗由于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做支撐,再加上青少年還處于人格發展的過程,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常常給當事青少年帶來各種負面影響,所以青春期戀愛,被貼上了“早戀”的標簽,必然造成很多家長和老師強烈的反對。
第一、由于對青春期戀愛知識的缺乏和誤解,許多孩子與家長在認知上把青春期戀愛等同于性行為的發生,而青少年的性行為從道德、法律、面子等層面,都會給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帶來不良影響,于是青春期戀情就被遞進為違反道德、違反法律和沒面子的事情。然而,青春期戀愛中的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從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并不易產生性沖動,只有極少數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相關性教育的知識,會偷嘗禁果。
第二、每一個青少年的身上都承載著父母的期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發展,家長們絕不容許這一主要任務收到任何侵害,青春期戀愛就
是其中一種。媒體上和身邊眾多的負面案例,使家長們堅信青春期戀愛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業發展,造成厭學棄學、誤入歧途,耽擱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生活目標實現,于是就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來進行強硬干涉。
雖然家長會強烈的反對,但青春期戀愛有沒有可取之處呢?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青春期戀愛也是如此。
第一、青春期戀愛的產生并不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只要通過合適的引導,可以讓孩子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可以讓純真的愛情成為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每一年都會看到很多優秀的青少年情侶一起考上名牌學校的報道。
第二、青少年處于一個自我認識萌芽和發展的階段,非常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也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戀愛中的青少年在互動過程中,通過彼此的交流溝通、交往,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認可,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學會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并不斷規范、塑造和完善自己。
雖然家長會強烈的反對,但青春期戀愛有沒有可取之處呢?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青春期戀愛也是如此。
第一、青春期戀愛的產生并不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只要通過合適的引導,可以讓孩子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可以讓純真的愛情成為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每一年都會看到很多優秀的青少年情侶一起考上名牌學校的報道。
第二、青少年處于一個自我認識萌芽和發展的階段,非常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也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戀愛中的青少年在互動過程中,通過彼此的交流溝通、交往,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認可,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學會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并不斷規范、塑造和完善自己。
第三、青春期戀愛沒有很多的物質因素、功利因素,是青少年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雖然大部分不能修成正果,但也有很多人和青少年時期的戀人一起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向我們的社會傳達出真愛的美麗信號。
家長越是反對和壓制,越容易適得其反,造成“禁果效應”。對于青春期戀情,既然有有利的方面,家長就不應該主觀地夸大不利的方面。那么家長該如何正確來應對早戀的孩子呢?
第一、對于情竇初開的孩子來說,喜歡一個自己欣賞的對象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成長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成長過程,既然每個人都會經歷,那么就應該將其“正常化”,不去隨便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
簽,盡可能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自身的戀愛,據調查,很多孩子都認為家長對戀愛的干涉是多余的。
第二、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認知,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用客觀的視角來看待青少年早戀,與孩子一起,積極面對、健康引導,讓這份青澀的愛情點綴孩子的人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學業的良好發展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第三、學習如何管理情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冷靜的心態分析孩子早戀的原因,做到知己知彼,不過度放縱孩子的戀愛行為,也不過度去干涉。不采取打罵、冷嘲熱諷、壓制等過激行為,給孩子留下青春期的陰影,形成心理問題,損害親子之間的關系。
第四、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平等、公開的和孩子談論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性相關問題和困擾,揭開性的神秘面紗,讓他們獲得正確的性和戀愛知識,而不是抱著獵奇的心理,從非正常渠道去獲取性和戀愛知識,這樣很容易形成錯誤的、扭曲的性和戀愛的價值觀、道德觀。
第五、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關心和陪伴,了解孩子的各種生活和心理需求,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去滿足,避免由于家長的忽視和排斥等造成孩子內心的孤獨感和空虛感,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
青春期戀愛不可怕,經歷了過青蘋果似的戀情,會讓青少年對愛情有一個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無論這個青蘋果能否待到成熟時,青少年都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去愛人,學習到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愛;青春期戀愛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階段,既然每個人都會經歷,并從中得到身心的成長,體驗到愉悅的體驗,那就是一個最普通的事情,為什么要刻意得去剝奪孩子這種愉悅的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