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腸道內生活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它們與身體的其他部位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的人體的正常運作,是人體健康的關鍵,所以生活中也有“人老腸先衰,養生先養腸”的說法。
然而現代人一些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不吃早飯、熬夜、酗酒、精神壓力大等等都會加速腸道的衰老,很多人年紀輕輕,腸道卻已是“高齡”,總是動不動就腹瀉、便秘、腹脹等。
腸道一旦老化,健康就岌岌可危,各種疾病接踵而至,輕者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營養缺乏、機體免疫力下降,重者可能誘發消化道腫瘤、肝臟病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哪些癥狀提示我們的腸道可能老化了?
如果不是單純因為吃壞了東西腹瀉,或者說吃壞了東西腹瀉只是一個誘因,導致長期腹瀉,那就表明腸道可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腹脹是腸道中無法消化的食物腐敗后形成的一種氣化生理反應。如果不及時排出,可能會流回到胃里,引起胃部和腸部擴張,導致打嗝,產生臭味和酸味。
長期便秘,堆積的糞便在有害菌的作用下產生各種毒素,當毒素擴散到身體各個部位的時候,可能引起相關的疾病。便秘還可能會引起消化道的癥狀,如反酸、消化不良等,增加患結腸息肉、結腸癌等疾病的風險。
大量攝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會導致腸道環境酸性化,使得腸內有害菌活躍,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影響到腦部血液運輸,引發頭痛等癥狀。
莫名出現肩膀酸痛,走一點路或爬一小段樓梯,就產生疲勞感;上班時缺乏活力,坐下就想睡覺……這些癥狀也可能是腸道老化引起的,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
腸道老化,腸道中的有毒物質無法順利隨著糞便排出時,就會滲入血液,進入皮膚,通過皮膚表層排出,從而引起皮膚暗沉、黃褐斑等各種皮膚癥狀。
情緒和腸道關系密切,人體有一種控制心情的關鍵因素,叫做血清素,人體內將近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里產生的。所以腸道有問題的時候,體內的血清素就會減少,人會變得暴躁、抑郁。
及時發現腸道老化的癥狀,積極地進行調理,是有可能逆轉腸道“年齡”的!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調理腸道健康呢?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腸道年齡與其生理年齡相差不大,腸道內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達到一種平衡協調的狀態。
但由于壓力增大、精神緊張、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濫用藥物等原因,很多人的腸道內有益菌數量越來越少,而有害菌數量不斷增多,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腸道提前老化,引發腹瀉、腹脹、便秘等各種不適。
點擊下方視頻,
聽中日友好醫院肛腸中心主任醫師王晏美講解
腸道菌群均衡的重要性
↓↓↓
要想腸道健康,恢復年輕態,關鍵在于保持有益菌數量>有害菌數量。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建立有益菌占優的腸道環境
一個直接方便的方法就是適度補充促進有益菌生長的微生態制劑,比如乳酸菌素片,它能夠保護并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幫助有益菌占據腸道菌群的主導地位;同時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不給有害菌興風作浪的機會,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幫助腸道恢復年輕狀態!
腸道菌群平衡了,不僅能緩解便秘、腹瀉、腹脹等腸道不適,還能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抵御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
第二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于生活、飲食、作息習慣長期不規律的人來說,更容易出現腸道問題,日常調理至關重要:
拒絕不良飲食,調整飲食結構;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和久坐不動等;
不濫用抗生素,抗生素服用過多,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