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柳絮加花粉將要來襲,過敏的小伙伴們準備好“防毒面具”了么?
五方九如呦呦有客
2022-03-25 08:00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唐·鄭谷《柳》
鼻炎咽炎結膜炎,全都來湊熱鬧了,讓人苦不堪言。尤其是咽炎,卡在喉嚨里,讓人時刻有種窒息的感覺。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就說自己咽炎犯了,隨便喝點糖漿了事;鼻炎犯了,就吃點抗過敏藥;過敏性結膜炎來了,就滴點激素類的眼藥水了事。而下一個過敏季一來,還是一樣,周而復始,非常痛苦。其實,過敏并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癥狀之一。隱藏其下的病因繁多,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不能夠對癥下藥,有可能小問題拖成大麻煩,所以應對過敏性反應,首先要知道,到底病根在哪里。我們說過,過敏性疾病的根源,大多是脾氣虛弱。因為脾主升清降濁,這個“交通樞紐”一旦堵塞,就會讓體內的平衡打亂,疾病自然就來了。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有脾氣虛弱的問題呢?一般脾氣虛弱的人,消化不好,面色無光。會有如下反應;咽喉不適,痰有黏著感;
咽燥微痛;
口干不欲飲或喜熱飲;
咽部有堵悶阻塞感;
分泌物白;
惡心干嘔;
疲倦、不想說話。
補脾胃,最好的還是小米。對于長期脾虛的人,小米的溫潤滋養最適合了。熬粥的時候,最好多放一些小米,煮出來上面一層米油是最好的補脾上品。脾主運化,運化水液,若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聚而成痰。《醫宗必讀·痰飲》:“按痰之為病,十常六七,而內經敘痰飲四條,皆因濕土為害,故先哲云'脾為生痰之源’……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若脾胃運化失職,土不制水,則導致水津不行,停聚而為痰、為飲。《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屬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我們知道,食物進入胃以后,胃部只負責用胃液和蠕動將之分解。吸收的工作需要脾來做。脾會將水液中的精氣首先向上輸送于肺,在肺氣的作用下,將其中的“清”的部分布散于全身以濡養臟腑組織器官,其中“濁”的部分,一部分經肺的宣發作用輸布于皮毛而為汗,另一部分經肺的肅降作用下達與腎和膀胱,成為尿液排出體外,使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既得到津液的充分濡養,又不致水濕停留,從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所以,如果脾的功能受損,首先就會影響身體的氣化和循環。水液停聚于肺而為痰飲,所以說:“脾為生痰之源。”健脾,需要芳香化濕之物,日常使用,食藥同源又沒有什么副作用的,當屬陳皮了。
陳皮,走竄力量很強,又溫和。尤其是陳年的新會大紅柑,口感極其香醇。所以,脾虛型的春季咽炎,需要在藥物中加入一味陳皮,事半功倍。還有一些人,和上述狀況完全不同,這些人聲如洪鐘,身體經常出現“上火”的癥狀。咽喉不適;
喜歡頻繁清嗓;
常咽干咽痛;
喜歡喝涼水或冰水;
口舌糜爛疼痛;
且常常心煩意亂;
喜怒無常;
失眠多夢;
神疲倦怠;
小便灼熱,大便干結等。
淡竹葉與麥冬甘寒生津,對熱傷津液的咽干口渴療效佳。蓮子心苦寒,對于心火上炎引起的失眠治療效果也很好。但是病好了就要停止服用藥物,不宜久服。當心火亢盛一段時間之后,身體里的陰液就被“燒干了”。這時,身體是一種嚴重缺水的狀態;
咽部嚴重干燥,不得不頻頻飲水;
飲水時喜冷拒溫,有時咽部燒灼刺痛;
伴有陣發性干癢,引發劇烈干咳;
無痰或痰少而粘,難以清理。
這個時候,需要滋陰補腎,潤肺同時進行。燕窩是最好的選擇。《本草求真》記載:“燕窩, 入肺生氣, 入胃補中,入腎滋水”。滋補而又不粘膩,是最好的選擇。“一貫煎”,出自清代名醫魏之臔的《續名醫類案》,不僅可以滋腎陰,還能疏肝降火,特別適合今年的五運六氣。北沙參20克,麥門冬10克,生地黃 15克,當歸8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2克。這個藥方都是需要遵醫囑到藥店開方抓藥的,中醫講究“辯證”,所以安全起見最好不要自行服藥。
酸梅湯中烏梅生津,抗過敏,甘草解毒。山楂除積效果好。徐徐咽下,清爽甘甜。
五方九如精制
四季酸梅湯
健脾養肝 除熱潤燥
酸甘入陰 預防過敏
一年四季,都有酸梅湯助陣。扶正氣,去邪氣。協助你的身體更好的消化吸收冬季的補品,而不至形成新的瘀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