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今年已過四分之三,立冬到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不僅是冬季的開始,更是萬物收藏,動物冬眠的標識。接下來天地陽氣潛藏,水冰地坼,蟲蟻鳥獸身影漸疏,他們伏藏于洞穴,對外界不聞不問,養精蓄銳,以待春發。
古人用“分至啟閉”來概括四時八節,“分至”是二分二至;“啟”是立春、立夏,啟動、生長之意;“閉”則是立秋,立冬,意在收斂、閉藏。
冬季的養生,也盡在這一“藏”中。
落葉歸根,藏于大地,積蓄一冬成了來年的養料。動物們早早感知了天地之氣的變化,在冬眠中,它們小小的身體里藏著順應自然陰陽的智慧。
人體氣血亦漸漸走里,伏藏于深處,在表之陽氣漸少,容易手腳發涼。津液隨陽氣而走里,在表之肌膚所受濡養亦變少,容易皮膚干燥。在這秋冬之交,我們身體的每一點變化,都與天地陰陽有關。
秋冬養陰,無擾乎陽。寒冬來臨,讓陽氣更好的潛藏于里,是順應自然規律的養生之道。那么,我們具體該怎么做呢?
不要熬夜
正如冬季晝短夜長,太陽早早落山,是大自然陽氣在往里收,隨著夜幕降臨,人體陽氣也在往里收,尤其到了晚上10點,陽氣要收到最里層,入于陰了,正是睡覺的好時候,這時如果還在活動,就是對陽的巨大消耗。
熬夜第二天的上火,其實就是我們的陽氣沒有潛藏到身體最深處,無處可去的它只能浮游而上,成了邪火,造成眼睛干澀、口腔潰瘍等,這種對陽氣的浪費是多么可惜啊!
隱形殺手:夜間劇烈運動
除了睡眠,我們在運動方面也要特別注意。當外界天寒地凍,劇烈運動就要適可而止了。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11月27日凌晨,一位男明星倒在了戶外節目錄制現場,再也沒醒過來,悲痛得不敢相信。
入夜后陽氣內斂,人本宜靜,這時劇烈運動是對身體氣血運行的對抗,本就疲乏的臟腑只能不斷耗盡庫存來完成配合,如果這時再出些汗,那就是更大的消耗了,須知汗為心之液啊!這是泄了陽氣,傷了根本。內在空虛,腠理疏張,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受點寒風冷氣,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配合養陰
陽氣潛藏好了,我們吃進去的精華才能更好的補入身體的根本。這個冬季,可以適當吃一些滋養肝腎之品,補益陰精。
比如黑芝麻、桑葚、黑豆等養血益精,入腎烏發,老少皆宜;又如黃精、銀耳、百合等,補氣養陰、潤肺安神;還有枸杞、阿膠等益精明目,滋陰補血,都是適合冬季進補的佳品。若是平素身體虛弱,還可吃些膏方補一補。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補養都要避開外感期,感冒時一定不要盲目去補。
雖說冬季風雪殘酷,但只要我們順應自然,起居有道,一定能在這場嚴寒中藏養出更棒的身體。春冬往復,輪回不斷,我們的身心就是在這樣的陰陽、順逆中得到錘煉,乃至升華。亦如人生之低谷,坦然接受,順勢而為,過去了,便是更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