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注你和孩子的
羊爸爸
2023-09-20 08:55
發表于陜西
前段時間,“羊爸爸”發起了一項關于中年女性的調研,調研對象覆蓋了上班一族、自由職業者和全職媽媽三種類型。在300多份有效反饋問卷中,其中有一項共性問題,就是70%的中年女性感覺不夠愛自己。
中年女性之所以感覺不夠愛,原因是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三個“精神內耗坑”:2.承擔了太多的責任,情緒控制不好,憤怒、焦慮、委屈、抑郁;很多女人在過了30歲之后,就感覺自己步入了中年。當青春散去,激情不再,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女人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作為妻子,你應該顧家,以家庭為重;作為母親,你應該為兒女遮風擋雨;作為女兒,你應該孝順;作為員工,你應該有效率和成就;作為社會人,你應該處理好復雜的社會關系……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有很多的“應該”和“標準”,壓在中年女人的肩頭,使得我們疲于奔命。甚至有一些中年女人,整天圍著家人打轉,孩子、老公和各種瑣碎的家務幾乎占據了自己全部的心思,其家庭的排序是,孩子第一,老公第二,自己放在最后。對孩子花錢比較大方,對自己花錢比較摳門;在家里做飯,首先考慮的是孩子愛吃什么、孩子爸爸愛吃什么,自己吃什么都可以。然而,犧牲和討好,換來的往往是自己和別人都瞧不起你;隱忍付出的背后,則是你內心更加激烈的沖突。《伊索寓言》里有一則故事:父子倆趕著一頭驢進城去。途中,有人笑話他們說:“真笨,為什么不騎著驢進城呢?”于是父親讓兒子騎上了驢。走了不長時間,又有人說:“不孝的兒子,居然讓父親走路,自己騎驢。”父親趕緊讓兒子下來,自己騎著驢。又走一會兒,有人說:“這個父親真狠心,居然讓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著。”父親連忙讓兒子也騎上驢,心想這回總算滿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說:“你們兩人都騎驢,太殘忍了,還不把驢壓死啊。”于是父子倆又下來,綁起驢的四條腿,用棍子抬著驢走。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中年女性真的就像故事中的父子一樣,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比如在帶孩子的方法上,父母、公公婆婆、老公、身邊的朋友各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想要別人給你表揚,就會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委曲求全的結果是沒有了自我,最后把很多的壞情緒留給了自己。在親密關系中,有些女人在面臨與伴侶沖突時,會習慣性躲閃,采取回避、妥協、退讓等方式來避免沖突的發生,即使心情變糟,依然會選擇委屈自己,避免沖突的發生。害怕沖突往往源于恐懼,可能與你小時候的一些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你曾被父母長期否定,被老師狠狠批評,被同學欺負……這些恐懼如同肌肉記憶一般,當你感覺沖突要發生的時候,這些恐懼就會被瞬間激活,讓你想盡辦法避免沖突的發生。比如很多缺愛的人,在親密關系中患得患失,內在安全感很差,發生沖突時容易壓抑自己。 學會舍得為自己花時間、花錢、花心思,記得美食、睡眠、美容和旅行是中年女性給自己賦能的基本著力點。無論平時你再忙,也把自己偶爾從家庭中抽離出來,不陪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去外面參加社交活動,比如說一些社團的聚會、爬爬山、看看畫展、聽聽音樂會,這些活動會讓你更加豐富或愉悅,讓自己更加快樂和放松。閨蜜聚會更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在你和閨蜜們一起逛逛街、聊聊天、吃吃飯、互相吐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積壓在內心的一些負面情緒也許就會釋放掉了。跟自己獨處,比如說每天臨睡前,拿點時間跟自己獨處,不用太長時間,靜下心來,回想一天下來自己的種種感受,無論是認可、贊美,還是后悔、內疚、自責等情緒,讓它們浮出來,正面的可以激勵我們快樂,負面的,也讓我們的心與它們和解。中年女性,無論是職場女性、自由職業者,還是全職媽媽,要想接納自己,可能需要檢視我們以往十幾年里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接納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自己的局限和不完美,對工作或家庭中的很多事兒,保持適當的“應該”和“標準”就可以了,偶爾也可以偷點懶,發點火,撒點嬌什么的。當自己有些事兒沒做到位的時候,也肯在內心原諒自己,并對自己說,“雖然不完美,但我已經足夠盡力了。”當我們活在一種對自己寬松的氛圍里,你的接納和輕松就會感染到身邊的人。我們需要認清一個真相,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與人之間,有交往就有沖突,沖突在所難免。比如說在家里,父母和孩子會沖突,老公和老婆會沖突,婆婆和兒媳會沖突,沖突是人間常態。既然沖突無可避免,那我們就要學會在沖突中解決矛盾問題。很多夫妻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夫妻兩個吵架,吵到激烈處,人才會把一些內心的隱秘、黑暗、瑕疵真實流露出,對方聽了突然愣住了,“哦,原來你因為這事兒讓你受了這么久委屈,你為那事感受了不公平,你怎么不早說出來呢!”于是,對方開始反省自己,就這樣,雙方逐漸在理解和溝通中對某些事兒達成了共識,也促進了感情和諧。很多時候,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的一些理念,還有我們多年來養成的思維習慣,才是中年女性的“內耗”的始作俑者。只有改變原有的認知觀念,改變思維習慣,才能真正提升我們愛自己的能力。其中一個方法是讀書,通過讀書提升認知,提升我們愛自己的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跟老師學習,在一群同學的陪伴下,持續學習一段時間。不管讀書還是跟老師學習,如果你懂得了怎樣讓自己更舒服、更幸福,你就懂得了怎么愛自己,也才對得起自己這一輩子。
作者簡介:鄺宇,生命智慧教練、自在關系課堂創始人、任我行書院特約導師。近十年來,鄺宇老師深度系統地學習心理學,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在親密關系、職場溝通和個人成長等領域頗有實戰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