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冷空氣活動頻繁,全國各地都在降溫,冬天的寒意愈發明顯。
這時候出現點發燒、咳嗽,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感冒了,大部分時候,多喝點水、吃點藥也就對付過去了。
但如果感冒后你總覺得心慌、氣短、胸悶、胸痛……
那可千萬要當心了,在某些時候,這很可能會危及生命。
11歲男孩,發燒后心臟停跳52小時,經過37天的全力救治......
每一個字眼都足以讓人膽戰心驚,萬幸的是孩子得到了及時的救治,成功挽救了生命。
看似只是一場感冒發燒,怎么就變成心肌炎,徘徊在生死邊緣了呢?
心肌炎是指因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發心肌的炎癥損傷。
像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等,以及多種腸道病毒,都可能誘發心肌炎。
感染病毒后,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就會趁虛而入,隨著血液入侵心臟,誘發心肌組織炎癥,造成心臟受損。
最開始出現的癥狀往往跟感冒和腸胃病類似,會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所以很容易被誤診、漏診。
今年上半年,青島的一個11歲女童,因為嘔吐、腹痛、發熱等癥狀,被醫生診斷為腸胃炎,結果第二天因暴發性心肌炎,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個暴發性心肌炎就是其中最為嚴重的類型。
起病急,病情進展極其迅猛,有的患者從普通癥狀發展成“急性重癥心肌炎”只要1-2天,甚至短時間內造成死亡。
重癥的搶救費用非常昂貴,更重要的是萬一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隨時可能失去生命。
去年,一名8歲男孩患甲流后,染上暴發性心肌炎,一度心臟停跳,在一路心臟按壓中來到醫院。
后經過近1個月搶救和ECMO治療,病情才有所緩解,但每天仍需要注射大量抗生素治療、強心劑等。
短短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就已經累計花費50余萬元,而后續治療還需要至少40萬......
所以“治未病”真的很重要!
在中醫看來,無論是什么病毒,都被歸為病邪。
病邪進入體內,對人的五臟六腑都是有所傷害的,尤其是那些脾胃虛弱的人群。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虛弱,也無法將我們攝入的食物轉化為水谷精微并輸布全身。
怎么能抵御病邪呢?
《靈樞·經脈》中提到:“足太陰脾經...,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如果脾胃不合就容易造成氣血生化乏源,從而影響到心臟的氣血運行,從而誘發心肌炎。
《黃帝內經》中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唯有體內正氣充足,才能抵御邪氣。
試想為什么有些人感染病毒后癥狀很輕,而有些人則是咳嗽不止、難斷尾,還有失眠、氣短、疲倦等等,其實跟每個人正氣、抵抗力有關。
想要抵御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強大自身正氣,從源頭上不讓病邪侵入。
該如何預防可怕又狡猾的心肌炎呢?
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防護,積極預防病毒、減少感染;另一方面要養護脾胃,提高自身正氣。
1、做好防護
飯前便后、外出回家都要好好洗手。尤其要告訴孩子,不能用沒洗過的手觸摸眼睛、嘴巴、鼻子等部位。
室內多開窗通風,上下午各 30 分鐘;
盡量不要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必要時戴口罩,減少與患病人群的接觸機會。
2、艾灸
①足三里穴
民間俗語說:“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足三里作為胃經的合穴,就是胃經經氣匯聚壯大的地方,是氣血最旺盛的地方。
艾灸足三里,能夠讓胃經的經氣逐漸壯大,相當于間接給脾胃“施肥”,讓脾胃更加強壯。
②中脘穴
中脘穴是脾胃保健的大穴,位于肚臍之上四寸處。
《循經》評價為“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艾灸中脘穴可以幫助溫胃健脾。
3、附子理中湯
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加入了附子。
理中丸原方:人參 干姜 炙甘草 白術各三兩
(經方的使用須經醫生辨證)
附子理中湯是恢復脾胃的良方。
附子破寒,能夠幫助沉衰的身體振奮機能,破除脾胃寒涼之氣。
人參、干姜幫助恢復胃氣,能起到溫煦的作用,和附子共同作用來振奮脾胃機能。
白術來祛除脾胃中的濕氣,幫助運化,炙甘草保水保津液。
即使感染了病毒,在感冒后及恢復期間,也不要過于勞累,也不要劇烈運動,給身體一點恢復時間。
如果有感冒或腸胃炎的癥狀,又出現明顯乏力、心慌、胸悶氣短、劇烈腹痛、腿痛、頭昏等癥狀,一定要提高警惕,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