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通圣散是非常常用的藥,同仁堂叫“防風通圣丸”。
【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發表攻里并用法。”
防風通圣散治療風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既發表又攻里,表里雙解,這是劉河間的方子。
“防風通圣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
“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朮力偏饒。”
“吳鶴皋曰: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
防風通圣散用了防風、麻黃,大家已經學過《藥性賦》了,應該知道防風和麻黃是兩個很強的解表藥。如果風熱在皮膚,應該由汗而出,通過發汗把在皮膚的邪氣散出去。
“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
荊芥、薄荷是清上焦的藥,我們一般人上火,比如牙疼、長口瘡、嗓子疼、嗓子難受、眼睛紅,這都是上焦有熱,可以用荊芥、薄荷來清上焦的熱。如果風熱在上邊、在巔頂,可以從鼻子泄走。
“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后而泄。”
大黃、芒硝是通便藥、通利藥。如果風熱在腸胃者,可以從肛門而泄。
“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
滑石、梔子是水道藥也,就是利水藥。如果風熱在決瀆者,決瀆就是三焦,可以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最后從小便而泄。
“風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
如果風邪在胸膈上下,在肺的下面,在胃的上面,可以用石膏、桔梗清肺胃之熱。
“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游火。”
連翹、黃芩是寒藥,去諸經之游火。
“風之為患,肝木主之,川芎、歸、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朮所以和胃氣而健脾。”
我們人體里頭也有風,厥陰風木,肝臟屬木,它就是人體的風,川芎、當歸、芍藥和肝血,甘草、白朮和胃氣補中焦健脾。
“劉守真氏長于治火,此方之旨,詳且悉哉!亦治失下發斑,三焦火實。全方除硝、黃,名曰雙解散。解表有防風、麻黃、薄荷、荊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黃芩、梔子、連翹。復有當歸、芍藥以和血。桔梗、白朮、甘草以調氣,營衛皆和,表里俱暢,故曰雙解。本方名曰通圣,極言其用功之妙耳。”
劉守真就是劉河間,他是寒涼派,特別擅長治療火熱病。
為什么劉河間擅長治療火熱病?因為他生活的時代火熱病特別多,所以他專門研究治療火熱病。
防風通圣散營衛皆和,表里俱暢,所以被稱之為表里雙解。
為什么又叫通圣呢?說明這個方子用功之妙,簡直是通了神圣了。
“河間制此,解利四時冬寒、春溫、夏熱、秋燥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里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蔥、姜、淡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
劉河間做防風通圣是解利四時冬寒、春溫、夏熱、秋燥正令傷寒。如果邪在三陽經,表里不解,出現表里俱熱、表里不解現象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方子。
防風通圣散加上蔥、姜、淡豆豉煎服,既出汗又瀉下,表里雙解,這是很厲害的,因為在解表的時候,一般不敢用瀉下藥,但是如果這個人表里俱熱,解表的同時,不用瀉下藥,這個病就不容易好。
“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五錢為劑。”
如果這個人病邪很盛,同時身體也比較結實的,屬于實證,用一兩半散劑。如果這個人平常身體就很弱,那么用五錢就可以了。
如果用防風通圣丸,這個量也是可以加減的。身體壯的人多吃點,身體弱的人少吃點。
“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則為里實,倍加硝黃以下之,連進二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
如果初服汗少不解,這是表實,應該加重麻黃的用量,讓病人出汗。如果里實比較重,大便解不下來,那么倍用大黃、芒硝。連進兩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
“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間過用寒涼,仲景《傷寒》初無下法,棄而不用,真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法之未善,則必已傳陽明故也。”
防風通圣散這個方子很奇妙,很多人不懂,認為劉河間用藥太寒涼。張仲景《傷寒論》有表邪的時候沒有用下法,所以一般在解表的時候不敢用下法,真可惜。
陳修園老先生并不是一個泥古不化的人,他認為中醫學也可以有發展,也可以有新的創建,只要你有成就,他是承認你的,但是你必須在中醫的基礎準繩之上發展,只要不離經叛道就行。雖然陳修園是一位特別尊經的人,但是如果你有成就,他也承認你。比如防風通圣跟張仲景的方子確實有不同之處,它有發展,陳修園就說如果你不用這個方子,那就太可惜了,因為你不知道防風通圣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就是說你用防風通圣散不會因為表證用了下法把人給治壞了,而出現寒中痞結,一般的下法可能會導致邪氣內陷,而防風通圣散不會。
如果你用這個方子沒把病治好,也不是這個方子的法不好,而是這個病已經傳到陽明了,這已經不是表里雙解這一類的問題了。
在我們臨床實際運用中,發現很多人吃完這個方子之后病好了,也沒有出現瀉下,所以吃這個方子并不一定會拉肚子,你不能認為這個方子含有芒硝、大黃就一定得拉肚子,不能這樣簡單的理解。芒硝、大黃把身體里面的邪去掉以后,大便通暢了,可能就不拉肚子了,這個完全可以做到。
防風通圣散雖然是常用的中成藥,但是這是非常神奇的一個方子,是真正表里雙解的一個代表方。有人說麻杏甘石湯是表里雙解,它怎么會是表里雙解呢?這純粹是胡說。表里雙解真正的代表方就是防風通圣。所以大家要掌握防風通圣,這個方子在臨床上是非常有用的。
有一位中醫老師,外國人找他看病,說他正在發燒了,問他你們中醫能夠馬上讓我退燒嗎?然后這位老師就開了兩個藥,其中一個就是防風通圣,外國人一吃完,拿體溫計一量,溫度果然退下來了,所以中醫有時候是非常快的,關鍵在于你用的是否對癥,而且用防風通圣這個藥必須要有力度,這樣病就會好的非常快。
關聯閱讀:
1、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2、中國人講五行,那么有四行,或者六行嗎?為何又是數字五呢?
7、養生到底養什么?
9、為什么醫不叩門?
10、中醫可以趕時髦嗎?
11、中醫是不是唯心主義?
授課叢書為:《醫道傳承叢書·時方歌括》
《醫道傳承叢書》分成四輯:第一輯是《醫道門徑》,第二輯《醫道準繩》,第三輯《醫道圓機》,第四輯是《醫道溯源》。實際上這就是中醫學習的一個方法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