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正文第三十五天
大承氣湯
230、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原文析義】
本條論陽明病柴胡證未罷的治法及小柴胡湯的作用機理。可分二段理解。
自“陽明病”至“可與小柴胡湯”為第一段,論陽明兼少陽的辨證論治。陽明病,不大便,若伴有腹滿硬痛,潮熱譫語等,則為陽明腑實證已成。今雖不大便,然硬滿不在腹,而在脅下,舌苔不黃不燥,而為白色,知陽明腑實證未成,燥熱尚輕,可見不大便,乃邪氣壅滯,三焦不利,津液不布,胃腸失潤所致。況且脅下硬滿為邪在少陽,經氣不利;嘔又為膽熱內郁,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舌上白苔為熱入未深,邪在半表半里之位。總之,脅下硬滿而嘔、舌上白苔,皆為少陽經病,雖不大便,不可攻下,故治從少陽,可與小柴胡湯加減化裁。
自“上焦得通”至“濈然汗出而解”為第二段,論小柴胡湯的作用機理。小柴胡湯為和解之劑,有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的作用。如上焦氣機宣通,則脅下硬滿可去;津液布達,胃腸得以潤澤,則大便自調;胃氣和降,則嘔逆自除。乃三焦通暢,營衛津液,運行無阻,則身濈然汗出而解。
238、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原文析義】
238條辨陽明病可攻與否及燥屎內結的證治。太陽病有一汗不解可再汗之法,陽明病有一下不解,可以再下之法。下后可否再下,當據證而斷,今下后心中懊憹而煩,多為陽明濁熱泄而未盡,上擾神明所致,如參考其他見癥可斷為胃中有燥屎者,可以再攻,而且可選用大承氣湯。“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意承“可攻”之后,屬倒裝文法。如果下后只見腹部輕微脹滿,則燥屎尚未形成,屬于“肛門雖結硬,腸中未全干”,大便必初硬后溏,故不可攻下。言外之意,有燥屎可攻下者,除見心中懊憹而煩外,當見腹滿痛等實邪結滯的重癥。若下后心中懊憹,而不見腹滿者,為虛煩,治用梔子豉湯;下后心中懊憹,腹滿痛而不大便者,則為實煩,治用大承氣湯。
240、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編輯:任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