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多夢惹人惱。本期望能一夜好眠,卻被不合時宜的夢掃了興致,這是影響很多人睡眠質量的一大問題。
萬事必有其因。在中醫看來,夢是可以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安睡少夢是氣血營衛調和的表現,而夢境紛紜則經常考慮是疾病的表現。不同情境的夢,可以對應到相應的臟腑,借此被多夢問題困擾的朋友就能夠摸著線索排查,來判斷自己到底是哪個部位出了bug。
1.經常夢到離奇的、與自己無關的東西
很多人常會說自己的睡眠過程怪夢連連,夢境中經常出現奇異之物。中醫看來,這種現象被稱為「神游物外,魂不附體」。《靈樞·本神》中有「肝藏血,血舍魂」的記載。一旦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不難推斷,這是肝收斂的功能變弱所導致的。
針對此癥狀,中醫通常會采用滋補肝血的方法,借提升肝臟功能的時機來幫助「魂」在入睡時回歸到自己應該待的地方。也建議有此類問題的朋友適當多吃動物肝臟、血豆腐、大棗、桂圓、黑米、桑葚等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建議配合揉肝經的方法來使經絡通暢,保證氣血順利運行而不致淤阻:
肝經一般不太容易找準確,這里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做個劈叉動作,用四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順著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經了。
操作時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反復推動,四五十遍,然后換另一只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如果是在皮膚上推就涂些潤膚油,效果會更佳。
2.經常夢到日常發生的事情
有些人身體雖然入眠,但精神未必安睡。他們的夢里,仍在延續著白天發生的事情。睡了一趟下來,總感覺自己睡了個假覺,心累不已。
中醫認為「脾主意」。意就是把從外界獲得的知識經過思維取舍,保留下來形成回憶的印象。夢里還出現這些情景的人,往往是伴隨著消化吸收功能的問題。本該在清醒的時候被消化吸收完的食物,卻因為脾胃功能的低下而導致進程滯后。因此在入睡后,脾胃仍在繼續工作著,無法使「意」安息。那么夢里出現日常情景也就不會奇怪了。
被這種夢境困擾的朋友,除了寧心安神,更需善待自己的脾胃,如淮山、芡實、去芯蓮子、豬肚、白扁豆、小米等食物,讓它的工作狀態跟上身體的節奏,不在身體入睡之后依然加班。
平時在家里大家可以操作以下幾個穴位:
l 肚臍下兩指處的氣海穴,能補氣健脾養胃。
掌心搓熱之后,在穴區小范圍快速摩動,使熱力滲透下去,不拘時長。
l 足三里和陰陵泉,可用點揉法,來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l 點揉雙手合谷穴、雙腳太沖穴,有明顯酸脹感即可
3.經常夢到恐懼、害怕的事物
做噩夢應該是睡眠過程中最不愉快的事了。鬼怪、災禍、血腥、死亡等事物會讓人在睡夢中感到驚恐、不安,甚至喊叫。
萬事萬物,中醫總能找到原因。這種夢境的出現,多和腎陽虛弱有關。根據中醫臟腑理論,「恐」這種情緒是對應腎臟的。被「恐」所擾,證明腎陽無力在睡夢中溫煦潛意識里這些負面的、陰邪的東西。因此入睡之后,這些東西就擺脫心神束縛,流竄出來胡作非為。
針對這樣的情況,中醫認為在寧心安神的同時,更應溫補腎陽。在飲食上,可以選擇羊肉、黑豆、海參、牡蠣、板栗、肉桂等。
在家保健時,可以適當艾灸命門、腎俞、關元等穴位,以補火溫陽、趕走噩夢。
l 命門穴位于和我們腹部上的神闕穴,也就是肚臍眼是前后相對的。所以,在取穴的時候,只要以肚臍為標準圍繞腰部做一個圓圈,在背后正中線的交點(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就是命門。
l 腎俞穴在命門左右旁開約兩指寬的位置。除了艾灸,平時也可以把掌心搓熱敷著,然后上下搓動,也能起到溫陽的作用。但這個穴位切忌敲擊,以防對腎臟造成損傷。
l 關元穴位于肚臍正下方約四指寬的位置。這個穴位即可艾灸,也能用掌心搓揉。
文字|大頭
排版|七七
部分配圖來源網絡
戳,寧心安神泡腳包,睡個好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