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糖尿病,大家都非常熟悉,特別是由其所引起的并發癥。
在后世的分類中,將其劃入中醫的消渴范圍。
但中間存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即:
糖尿病歸屬于中醫的消渴,但中醫的消渴不僅僅只有糖尿病。
從診斷的角度來說,現代診斷糖尿病,基本都是測血糖高低。
在古代基本都是望聞問切來判斷,但后來有人發現了一個方法,那就是驗小便。聽起來很像西醫檢測吧?
當一個人小便出來后,如果小便能夠吸引很多螞蟻過來,這個時候就需要調理身體了。
由此你會發現一個問題,不同的醫學派系,診斷不同,得出的結論不一,治療方法就不一樣,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糖尿病,按照現代醫學理論,需要控制糖含量。可按照中醫理論,有時確需要用糖。
因此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相信的醫學,是中醫,還是西醫,或其它民族醫學?
都需要更多智慧、膽識、氣魄與犧牲的勇氣來做出選擇。
畢竟:
選擇權由你,治療權在醫生那里。
一
廢話說完,現在回到正題。
消渴癥西醫名叫糖尿病,歸納到中醫中,屬于慢性病的一種,是一種“難治之病”。單就中醫辨證論治的分類而言,分做上中下三消。各有各的治法。在此只聊飲食療法等宜忌。
《外臺秘要·消中消渴腎消方》云:
“《古今錄驗》論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注:當作有)脂似麩片甜者,皆(注:當作此)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數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飲水不能多,但腿腫腳先瘦小,陰痿弱,數小便者,此是腎消病也,特忌房勞。”
從這段古籍中會發現一個問題,消渴主要與飲食有關。
古人講:
飲食之道,用之得其術,則可以養身,用之不得其術,則可以喪身。
故排除用藥外,可以通過飲食來改善。
二
通過飲食來改善,需要先從飲食習慣開始改變,不同的人體質不同,飲食習慣不同,很難做到統一。但人在很多方面又具有相似性。因此寫出一些不好習慣。
1、半夜起床后,覺得口渴,喝完一大杯水后繼續睡。
2、平素喝水太快,吃東西狼吞虎咽。
3、吃飽就睡
4、冷水與熱水兌在一起喝。
5、睡前飲水。
三
在消渴的食醫中,很多方法都是帶糖的,所以這方面的方法不寫。非四診,非相互信任者不可用。在非帶糖的食物保健方法中,有一種叫淡竹葉芯露:
鮮淡竹葉芯(不拘量 用苦竹葉芯亦可)
先把鮮嫩的淡竹葉芯,抽集若干根,集合起來。放入蒸餾器里,把竹葉芯的精華,化固體為液體,蒸餾變成露,把露冷藏起來,隨意作飲料喝,但應該喝本味而不可加糖。
另外一種方法是鮮藕汁:
鮮藕汁 (不拘量去節)
選肥大先嫩的藕,切去藕節備用。去節藕的作用能通氣利水,養胃生津,疏導關竅,調整氣脈,升清降濁。
把藕選好,切去藕節后,即入石臼搗爛如泥,用葛布絞汁去渣,把藕汁累積起來,至少一茶杯,隨意做飲料喝。
此方對一般高血壓的人,都很適宜而無流弊。沒病的人,也是很好的營養品。
而對糖尿病的人,不要加蜂蜜或糖,要只用本味。
蘋果關閉贊賞功能, 有朋友仍想贊賞, 故做一個二維碼! 蘋果機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