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 著名心血管專家、醫學教育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國家衛生計生委健康教育首席專家,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負責人,中國控煙協會會長。
院長在線按+
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譜!胡大一認為,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橋。不做心臟支架、心臟搭橋就只能等死?太荒謬了!在文中,胡大一自曝,20年前他也曾患有高血脂、脂肪肝,而后總結了一套治療方法,最終治好了。
01
我國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就死一個
那么多大醫院,為什么看一次就不管了?
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約有2.9億人,
每年約350萬人死于各類心血管病,
占總死亡原因之首,
平均每十秒鐘就死一個患者。
一半的人首次發作,
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所以心血管病往往發病突然,
致殘致死率很高。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
得心血管疾病的年紀明顯提前,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患者中,
1/4到1/3心肌梗死患者都不到五十歲,
且以男性居多。
盡管我們的人均壽命和歐美相差無幾,
但我們的健康期望壽命男性只有四十歲,
女性只有四十八歲,
至少有二十年我們是帶病生存的,
而發達國家只有十年。
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病預防最重要,
但那么多大醫院,
還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續。
醫院好多都是坐堂醫生,
等著人生病求醫,
病人則總是不注重恢復和預防。
很多患者心血管問題做了支架,
出院后還不改變生活方式,
不注意復查保養,
結果血管又堵了。
久而久之,
陷入了“醫生等得病,病人等復發”的怪圈。
02
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譜
醫院、企業獲利,只有患者沒贏
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橋。
它對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
但根據現在的統計資料,
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譜。
趨利的醫療體制,
按支架數手術量付費,
支架手術越多,醫院收入越多,
灰色收入越多,企業盈利越多,
形成了多贏的利益鏈,只有患者沒贏。
支架不恰當使用,過度使用,
甚至少數情況下濫用,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過度體檢,做冠狀動脈CT,
對一些沒有臨床癥狀的患者,
CT發現斑塊,不做有無心肌缺血的評估,
直接冠狀動脈造影,
甚至再加冠狀動脈內超聲,
只要最終狹窄大于等于70%就放支架。
更有甚者,狹窄不到70%也有放支架的。
2、眾多穩定心絞痛的患者,
被冠以不穩定性的診療,被支架,
這些患者常常被多個支架。
3、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主干道血管——
左主干和多支血管多處病變,
本應選搭橋,也被支架了。
4、100%使用藥物支架,
該用裸金屬支架的也用藥物支架。
支架技術本身是好技術,
但任何好技術被過度使用或濫用了,
必然會害抵消了利。
在被過度支架的患者,自然是傷害。
03
不做心臟支架、心臟搭橋就只能等死?
你必須知道的四大支架使用誤區
不能做支架、不能做搭橋就只能等死?
這實在是太荒謬了!
在沒有支架、沒有搭橋的年代,
我做了30年醫生,
很多老年人活得好好的。
高血壓的大多數患者應該吃藥,
而冠心病患者不要盲目地去做支架。
我作為心臟科大夫,
不建議做支架。
誘導支架過度使用,
至少存在如下四大誤區——
誤區一:狹窄超過70%必須放支架,
這是誘導支架過度使用的最大的黑洞。
狹窄不到70%,不需放支架;
狹窄超過70%也未必需要放支架。
要看狹窄的部位,
是血管系統的主干道,還是枝枝叉叉……
癥狀輕重,癥狀可否用藥物控制……
現在大多數醫院根本不做評估,
只看影像解剖學結果,
狹窄超過70%就放支架。
如患者猶豫,就讓患者簽字,
一切后果自負,
把后果又說的十分可怕——
心肌梗死或心臟猝死可隨時發生。
誤區二:支架能預防心肌梗死和心臟猝死。
如果得了心肌梗死,
支架是救心肌和救命的,
支架可以擴張開被血栓堵塞的血管,
“殺出一條血路”,
讓心肌恢復血液供應。
這時,支架是救命的最優選擇。
但對病情穩定的心絞痛
或體檢發現的毫無癥狀的狹窄患者,
支架不可能預防心肌梗死和心臟猝死。
穩定的心絞痛患者不做支架,
大多僅需阿司匹林;
而做支架,
需用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
誤區三:搭橋要開胸,支架不用開胸;
二者都行,你們看著辦。
前衛生部三好一滿意已明確指出,
如患者需要3個或以上支架,
要經心內外科醫生與臨床醫生集體把關。
但我國大多數地市級醫院做不了搭橋,
因此給患者放了多個支架。
誤區四:藥物支架最先進,便宜沒好貨。
藥物支架對裸金屬支架的優勢,
是減少支架內再狹窄。
局限與不足是血栓,
尤其長期血栓風險多于裸金屬支架。
本應根據病人的特點來選擇支架。
如果患者出血風險大,
如老年人有房顫,需用抗凝藥,有潰瘍病等等,
而且病變相對簡單,再狹窄風險不大,
應首選更便宜的裸金屬支架。
但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幾乎100%的使用藥物支架,
國外多年來一直在用的裸金屬支架,
在中國早已無影無蹤。
一些專家說,
新的藥物支架,
血栓的風險越來越小。
我要質問的是:
老一代藥物支架,存在明顯血栓風險時,
你就已經100%的在使用藥物支架了!
04
關于心血管病,
我們常陷入六大誤區
誤區一:維生素能預防心血管病。
中國老百姓買維生素的積極性特別高。
實際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
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吃維生素E,
能減少心肌梗死或預防冠心病、腦血管病。
而且,維生素應該從食物中獲取,
而不是靠膠囊藥片。
誤區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療。
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很普及。
心房顫動患者尤其無癥狀的老年患者,
做Holter容易發現夜間有心跳的長間歇。
過去長間歇2秒、3秒,
可能就會被植入起搏器。
現在指南提出長間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須植入起搏器。
沒有癥狀,夜間有長間歇,別盲目被起搏。
誤區三:早搏是疾病。
早搏不是病,也沒獨立的風險,
早搏很常見,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發生。
早搏可毫無癥狀,體檢或因其它病就診時偶然發現。
早搏有無癥狀與早搏多少無關。
早搏可見于正常心臟,也更易見于心臟病的患者。
早搏不要輕易被射頻。一定慎重。
誤區四:女性ST-T波改變一定冠心病。
女性ST-T波改變大多不是冠心病。
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歲女患者,
講起病史,
很認真地說自己被診斷冠心病三、四十年了,
最近接受冠狀動脈CT或冠狀動脈造影正常。
中青年女性,
如無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不吸煙,
沒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
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較小。
這些心電圖上的ST-T改變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
這些中青年女性中,
不少人僅因為心電圖報告的ST-T改變被CT、被造影,
接受大量放射線。
不僅花了錢,
大量射線還帶來一生癌癥的風險。
這是當前過度醫療的一個大風口!
誤區五:認為竇性心律不齊就是心律失常。
不少患者看到心電圖上報告“竇性心律不齊”時,
誤認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
實際上,竇性心律不齊不但正常而且健康。
誤區六:換季定期輸液稀釋血液。
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關注。
“稀釋血液”成了一個荒謬的大市場:
各種保健品、洗血、定期輸液、稀釋血液。
很多老年人換季時去醫院打點滴,
點的不是糖就是鹽,
再加上樹皮、草根、樹葉做成的東西放到輸液瓶里,
“五彩繽紛”,這安全嗎?真的很不安全!
也沒有效果。
解決“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
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多飲水,多運動。
05
得了心腦血管病如何應對?
我也曾患有高血脂、脂肪肝
前面說過,
在沒有支架、沒有搭橋的年代,
我做了30年醫生,
很多老年人活得好好的。
原因何在?
把藥吃好,把生活方式調理好,
睡好、心情愉快,
在家屬幫助下,
病人心里有底,
就會活得很好。
雖然我是一名心血管科醫生,
但曾經是個高血脂的胖子,而且患有脂肪肝。
那是2000年之前的事兒了,
那時體重是92公斤,腰圍110厘米,
雙下巴都出來了。
我去體檢,自己也嚇了一跳:
餐后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還出現了脂肪肝。
因為工作繁忙,我知道是個偷懶的壞方法,
但還是試了,就是吃減肥藥。
短期的確有效,3個月我就減到了72公斤。
但后遺癥也讓我害怕:
腹瀉、乏力,人瘦得脫形,一停藥就反彈。
后來我就用了兩個方法:
1、服用減肥藥,適時喊停;
2、堅持十年,日行萬步。
我開始天天爬樓、爬山,
到衛生部開會就爬樓。
但這樣,效果不明顯。
我摸索出了新辦法:
飯吃八分飽,日行萬步路。
佩戴計步器10年,我只有5天因為特殊原因沒能走到一萬步。
平時要注意這幾點:
1、帶瓶水上路;
渴了就要喝水,少量、多次不給腸胃增加負擔。
2、餐前有適度饑餓感;
常有饑餓感,腸胃無負擔,每頓都可口。
3、日行萬步路,健康自然來;
快步行走是最安全的有氧代謝運動項目之一,
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選擇。
選擇一項有興趣的運動,
悠著點兒勁,耐心點兒,
6星期后就能嘗到甜頭。
總之就是——
管住嘴,邁開腿。零吸煙,多喝水。
好心態,莫貪杯。睡眠足,不過累。
樂助人,心靈美。家和睦,壽百歲。
06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記住這個手機號和五大處方
在2017年5月3日的健康講座中,
胡大一給出了一組“理想健康手機號”:
120-80-6-5-0-268,
通過這組號碼,可以初步判斷自己的健康情況。
理想血壓小于120/80毫米汞柱,
理想血糖(空腹血糖)小于6毫摩爾/升,
理想膽固醇小于5毫摩爾/升,0(不)吸煙,
理想體重(腹圍)女性小于2.6尺、男性小于2.8尺。
“五大處方”預防、管理心血管疾病:
藥物處方,
要使用有證據、有預防作用的藥物控制危險因素。
控制高血壓和管理膽固醇用藥,
提倡及早使用單片復方制劑降壓,
不同藥物組成一片,
可以提高降壓效果,抵消副作用,降低成本。
同時,一口水一片藥,便于常年堅持不漏服。
運動處方,
運動是良醫、良藥,
尤其是有氧代謝運動,
對人體健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效果。
營養處方,
堅持合理膳食,少油少鹽,控制總量,吃動平衡,
同時,進行營養評估、營養診斷、營養干預。
居民的餐盤應該分為兩半:
一半是水果和蔬菜,
另一半是谷物類食品和蛋白質來源食物。
心理處方,
60%-90%疾病與心理有關,
醫病先醫“心”,要平衡好心理健康。
同時,管理好睡眠,每天不少于6小時睡眠。
戒煙處方,
吸煙是心肌梗死、猝死年輕化第一危險因素,
戒煙是最有效的心血管病醫療干預之一,
通過戒煙,可降低36%的死亡率。
煙草依賴本身就是種慢性疾病,全面控煙的進程要不斷推進。■
本文參考資料:
《胡大一:不做心臟支架、心臟搭橋就只能等死?太荒謬了
《胡大一:不做心臟支架、心臟搭橋就只能等死?太荒謬了》(來源:心腦健康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