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按照時方派的說法,白芍是一味酸寒的藥,而且重點在酸。但是按照經方派,認為白芍是苦平之品。把經方派和時方派放在一起,就認為白芍是酸苦。白芍剛出土的時候嘗一下是苦的,如果放時間長了,再嘗一下是酸的。總的來說,白芍是一味平性偏微寒的藥。
白芍能收能補,白芍能收斂,也能養陰補血,還可以平肝止痛,像瀉痢、腹痛,可以用芍藥湯。如果是虛寒性的腹痛,就不要用芍藥了,因為芍藥偏寒。
由于陰血虧虛、肝陽偏旺引起的胸脅疼痛、拘攣、月經不調、多汗,都可以用芍藥。
如果是酒炒白芍,它的寒性就減低了。
白芍反藜蘆。
在《神農本草經》當中,白芍屬于上品,原名就叫芍藥,后來的人分為白芍和赤芍?!渡褶r本草經》當中的芍藥只是指白芍?!秱摗樊斨械纳炙幰彩侵傅陌咨?。
芍藥屬于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藥芍藥用的是芍藥這種植物干燥的根。芍藥這種植物開花在牡丹花謝之后,牡丹花一謝,芍藥花就要開了。
白芍屬于人工栽培的,沒有野生白芍。不是野生的中藥就好,有些中藥沒有野生的。
最道地的芍藥是杭白芍,產自浙江省東陽、臨安、余姚這些地方。還有亳白芍,產自安徽省亳州。還有川白芍,產自四川中江、渠縣、墊江這些地方。同時,湖南、山東、河南、河北、湖北、陜西、貴州、云南、甘肅也產芍藥。當然最好的就是杭白芍。我們開方子經常開杭白芍。
我們看到的杭白芍應該是圓柱形淡棕色的藥品,也有菊花紋。杭白芍的橫剖面是粉白色的,聞起來沒有味道,嘗起來有點苦酸。
白芍一般分為七等,過去藥店學徒拿食指和拇指合攏一掐,一等掐三到四根,二等掐五到六根。。。這些就不詳細講了。
白芍有利尿作用,《神農本草經》里面就寫著。我們現在人想不到白芍還有利尿作用,但是現代科學實驗證實了白芍可以利尿。
其實也有野生白芍,在陜西省寶雞地區,曾經還供過貨。現在很難見到了。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后勿犯”
赤芍味酸苦、微寒,主要偏瀉,可以散熱毒臃腫、瀉肝火、破瘀血、通經閉。婦女由于瘀血不行導致的經閉,血行阻滯導致的疼痛都可以用赤芍。
如果需要補血,就不能用赤芍了。婦女生完孩子,千萬不能用赤芍。由于赤芍既有活血又有寒涼的作用,所以好多熱病邪入營血,赤芍經常跟生地、丹皮、犀角、大青葉這些涼血藥一塊兒用。
由于偏熱的瘀血,赤芍經常跟丹參、澤蘭、益母草一塊兒用。
如果血瘀沒有熱,赤芍就需要跟溫性的藥一塊兒用,比如跟當歸、川芎、桃仁。
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的,赤芍經常跟乳香、沒藥、血竭一塊兒用。
臃癤瘡毒、紅腫作痛,赤芍經常跟銀花、連翹、蒲公英一塊兒用。
肝火上攻、目赤腫痛,赤芍經常跟菊花、夏枯草、決明子一塊兒用。
赤芍反藜蘆。
商品赤芍,有多倫赤芍、鐵桿赤芍、川赤芍。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及同屬草芍藥、川赤芍、毛葉芍藥、毛葉草芍藥、美麗芍藥等的干燥根。均為野生。
赤芍生產于內蒙古錫盟地區的多倫。此外,河北省龍關、遼寧、黑龍江等部分地區也產。
鐵桿芍藥主產于華北、東北以及西北等地。
川芍藥主產于四川省阿壩、甘孜、涼山等自治州以及云南、貴州等地。
最正宗的赤芍屬于多倫赤芍。赤芍跟白芍完全是兩碼事,赤芍是另外一種植物。
赤芍是這種植物的根莖,呈圓柱形,稍微彎曲,斷面粉白色,也有淡棕色,也有菊花心和裂隙。
赤芍有微微的香氣,味道微微苦澀,稍微有一點酸味。
赤芍還有一種叫糟皮,糟皮就是它的皮比較松,比較薄,容易剝脫,所以叫糟皮。質地比較輕松,容易折斷。
鐵桿赤芍比較細,沒有糟皮的現象。川赤芍也沒有糟皮,就只有多倫赤芍有糟皮。
赤芍偏于瀉,能活血散瘀,所以沒有什么補益的作用,所以養血一般不用赤芍,而用白芍。
在古代也有赤芍、白芍的說法。在古代,芍藥開的花分為紅色和白芍,開白花的芍藥根比較好,雖然它們的根看起來一樣,但是開白花的芍藥根要比開紅花的芍藥根好,所以采藥采白花的芍藥根,因為這種根功效更好。所以在古代,赤芍白芍是指同一種東西,只不過有優劣之分。而現在的赤芍白芍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所以古代赤芍、白芍說法和現在的赤芍、白芍的說法不一樣。
我們現在說的野生赤芍是后世的一種植物,不是出自《神農本草經》的芍藥。就好像川烏和草烏,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如果你看過湖南栽培的芍藥,它們是紅花紅根、白花白根,說明古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古代同樣一種植物,區分不同的顏色是為了提高療效。古人認為開白花的芍藥效果更好,說明古人比較講究。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