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極欲轉陰:方用白虎加人參湯。
《傷寒論》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span>
《傷寒論》168條:“傷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論》169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論》170條:“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视嬎?,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論》222條:“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span>
26條原來是白虎湯證,由于有汗,最易誤為桂枝證。因為沒有注意到口渴一證,誤用了桂枝湯,大汗之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變成了白虎加人參湯證。168條的“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說明經吐下后,陽明病當除,熱結在里,實為少陽純里。170條“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說明白虎湯不治表部太陽病,白虎湯實為表里俱熱之證。白虎加人參湯證在體溫方面是達到了最高峰,在熱證中熱度沒有超過此證者,此時是熱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刻,而“脈大、惡風、背微惡寒”諸癥都是熱極似陰的先兆,尤其是“背微惡寒”一癥更重要,這是提示心陰虛最早的證候。古今都謂白虎湯有四大證候,實際上有大汗、大熱、大煩、大渴、脈洪大五癥,這五大癥并非白虎湯證,實際上應是白虎加人參湯證。
少陽病癥見背微惡寒時,此為熱極欲轉陰,少陽病復有少陰證,宜用白虎加人參湯,借助人參之功,扭轉向陰轉化的病勢。方中白虎湯清少陽之熱,使熱勢得平,熱極傷陰,致使心陰不足,導致心陽衰微,方中加用少陰病副主藥人參,以補氣益陰,五藥為用,熱得消,陰得補,而陽自復,背微惡寒可去,五大癥可解。
2.火極欲轉陰:方用附子瀉心湯。
《傷寒論》155條:“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span>
條文中“而復惡寒”不確切,宜更作“而背惡寒”。同時應在心下痞前冠以“少陽病”以定病性?!氨硱汉笔腔饦O轉陰的一個征兆,凡熱性病出現此證,不管熱象如何,都要加附子以復心陽,不然就會使火邪之熱發生逆轉。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向轉化。正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長一樣,是物極必反的一條規律。
附子瀉心湯以三黃之苦寒,直清少陽之火,加附子以復其心陽,附子為少陰主藥,有強心壯陽之功,四藥為用,清熱濟陰,溫補心陽,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共為少陽欲轉陰的良劑。故李中梓說:“此仲景之妙用之入神也?!备阶訛a心湯之功用在清熱瀉火,救逆復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