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某,女性,34歲,1961年1月26日初診。
3天前感冒經水適來,因致寒熱往來,身體疼痛,口苦咽干,微嘔,微惡風寒,在本國使館以西藥治療不效而求中醫會診。舌苔薄白,脈弦細。
處方:██。
上藥服3劑諸癥已,月經已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柴胡加芒硝湯(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李某,男,65歲,1965年5月24日初診。
1個月感左胸不適,灼熱感,胸悶氣短,活動后明顯,某西醫院診斷為心肌梗死。經住院治療,已度過危險期,但胸悶等癥狀不見好轉,故請中醫會診。
近癥:左胸灼熱,憋氣,時頭脹,寒熱往來,口腔上部腫痛,心下痞滿,口苦咽干,納差,大便干結,失眠,舌苔黃,脈弦細。
處方:柴胡18g,黃芩10g,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棗4枚,芒硝(分沖)15g,梔子10g。
上藥服6劑,諸癥好轉。
解說:脈弦,寒熱往來,口苦咽斡,心下痞滿,左胸灼熱,憋氣,時頭脹,納差,少陽病。苔黃,大便干結,口腔上部腫痛,失眠,陽明病。
證屬少陽陽明合病,為小柴胡加芒硝湯的適應證。
原文復習
《傷寒論》第104條: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柴胡證,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集解》:此少陽、陽明藥也。表證誤下,邪熱乘虛入胃,以致下利而滿嘔,潮熱之證猶在,故仍與柴胡湯以解少陽,加芒消以蕩胃熱,亦與大柴胡兩解同意。
《古方選注》:芒消治久熱胃閉,少陽熱已入胃而猶潮熱、脅滿者,則熱在胃而證未離少陽,治亦仍用柴胡,但加芒消以滌胃熱,仍從少陽之樞外出,使其中外蕩滌無遺,乃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