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某,女性,25歲。高熱已20余日,曾在20多家醫院用各種抗生素治療均無效。因頭部兩側淋已結腫大,故多數醫院診斷為淋巴結核。因高熱不退,經人介紹來求診治。望其面黃無華、消瘦,自汗出,不惡寒,自感無力身重,昨晚體溫39.7°C,舌苔薄少,舌質紅絳,脈滑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子仁丸(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李某,男性,59歲。感冒2周經服藥治愈,惟胸脅間滿,納差,大便干燥、三四目一行,舌苔白,脈弦細。肝下緣肋下1cm輕微壓痛。
脈弦細,舌苔白,納差,大便干燥,津傷邪入里。胸脅間滿,里實熱上壅。
綜合分析:此屬津虛陽明內結,與麻子仁丸,早晚各1丸。
火麻仁(麻子仁)500克,芍藥 250克,枳實250克,大黃500克,厚樸250克,杏仁250克。(以上為丸劑用量)
結果:服1天大便即通,繼服無所苦。
原文復習
《傷寒論》第2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論講義》:本方是小承氣湯加麻仁、杏仁、芍藥而組成。取麻仁潤腸滋燥通利大便為主藥,配以杏仁潤肺沉降,使氣下行,并具有潤腸道、通大便的作用。芍藥和營而緩急。大黃、枳、樸泄熱去實,行氣導滯。以蜜和丸,漸加,以知為度取其緩緩潤下之義。
《方劑學》:方中麻子仁潤腸通便,為主藥;輔以杏仁降氣潤腸,芍藥養陰和里;佐以枳實破結,厚樸除滿,大黃通下;使以蜂蜜潤燥滑腸,合而為丸,具有潤腸、通便、緩下之功。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