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突出癥
現在很都人都會把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突出弄混,這樣很有可能造成誤診。了解的人都知道腰間盤突出和坐骨神經痛是不同的兩種病,能夠準確分辨兩種病是非常重要的。
腰椎間盤突出和坐骨神經痛都屬于骨病的范疇,但無論是在癥狀還是治療方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是屬于兩種不同的病。
其實坐骨神經痛是一種表現癥狀,是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是第4~5椎間盤或第5腰椎~骶骨間的椎間盤突出。
盡管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經痛都是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像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強直性脊柱炎、腰椎管腫瘤、梨狀肌綜合征等,也能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癥狀表現
坐骨神經痛一般是指由于刺激和壓迫導致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布區的放射痛。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疼痛或持續性竄痛,疼痛地方大多是臀部向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當咳嗽或是打噴嚏的時候等易使腹壓升高的動作時,疼痛加劇。屈膝、屈髖或是向健側側臥休息后疼痛就減輕了。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臨床癥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并不一定都會表現為坐骨神經痛,還可能出現抬腿無力、患側皮膚感覺遲鈍、下肢酸脹、肢體發涼等,嚴重的會出現癱瘓、下肢無法活動,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腰椎間盤突出與坐骨神經痛有著一定聯系,但也沒有絕對的對應關系,所以我們要確診好自己到底是哪種疾病,才可對癥進行治療!
專家提示:當心脊柱正常曲度的改變
除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和坐骨神經痛,骨科專家還提醒我們要小心脊椎正常曲度的改變。
頸椎病作為現代最常見的一類疾病,患病率高達29%,女性患者患病率甚至高達34%。
骨科專家:早期發現并治療頸椎間盤突出可以減少疾病發作的次數,另外還能減少對頸部造成的傷害,在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期間內,每天做一些頸部的保健操,對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也有一定的幫助。
如何防止脊柱生理曲度的改變
1.頸椎間盤突出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2.已經有頸椎間盤突出癥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
3.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4.選擇合適的枕頭,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有重要意義。
5.防止外傷與落枕,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間盤突出。
每天都可以做的治療
馮天有教授自20世紀70年代創用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并利用自行設計的矯形鞋保持骨盆的正常位置輔助手法治療,在40余年的臨床實踐中取得非常好的療效。
①1.左右高度差矯形鞋(左右高度差分別為0.5CM、1.0CM、1.5CM);
②前后高度差矯形鞋(前后高度差為1.0CM)
(穿著矯正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站立、行走達到恢復鍛煉的目的,方便、安全、便于堅持;同時,大大縮短腰椎間盤突出癥所需治愈時間,對于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重要意義。)
溫馨提示:因每位患者病情及疾病發展的階段不同,應在醫生指導下配穿矯正鞋,請勿自行購買穿著。
除矯形鞋以外的日常保健
1
雙腿左右側壓
平躺在床上,將兩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動,雙腿盡量向右側轉,使右腿的膝盡量靠床,然后恢復,再往左側轉,再恢復,疏通腰腿部的經絡,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等。
2
腰部“五點拱橋式”
仰臥在床上,兩臂放在體側,以頭、肘部和腳后跟著床,腰部盡量向上拱,使身體成“橋形”姿勢,停5~10秒鐘放下,連續做5~10次。
3
腰部“小燕飛”
俯臥在床上,頭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著床,兩臂展開向兩側伸直,兩腿并攏伸直盡量向上抬,姿勢像“噴氣式飛機”一樣,停留5~10秒鐘放下,休息一會再做,連續做5~10次。
4
正坐舉腿
坐位,兩腿緊靠或夾上一本厚書,直膝,腳跟著地,手握凳邊,抬腿過臍,隨即放下。開始時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堅持鍛煉后患腿的抬高程度會逐漸增加。
5
平坐推腿
坐位,足跟著地,足尖蹺起,兩手平放大腿上,隨即向前彎腰,兩手同時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很難推到足部,堅持一段時間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6
直腿抬高法
仰臥,下肢伸直,患肢主動上抬,當感覺腰、臀及下肢疼痛時,仍力求超過該限度繼續上抬。輪流將左、右腿抬起,上舉至最大限度,停5~10秒鐘放下,連做5-10次。
7
仆步下蹲壓腿
左腿屈膝下蹲,右腿盡量向右側伸直并壓腿,左右交替進行。
北京豐臺醫星中西醫結合醫院
預約電話 | 010-6384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