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本欄目意在為大家介紹中草藥的基礎常識,讓大家對它們有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好在看到醫生開的方子或者選購中成藥時,對其中的各種藥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數,而并不是讓大家粗淺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開方子抓藥!很多藥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經驗的大夫將藥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開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亂用藥,身體需要的時候,一定要請專業醫生辨證開方!
收澀藥
凡以收斂固澀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各種滑脫病證的藥物,稱為收澀藥,又稱固澀藥。
本類藥物味多酸澀,性溫或平,主入肺、脾、腎、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之功,以斂耗散、固滑脫,即陳藏器所謂“澀可固脫”,李時珍所謂“脫則故而不收,故用酸澀藥,以斂其耗散”之意。本類藥物分別具有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收斂止血、收澀止帶等作用。
收澀藥主要用于久病體虛、正氣不固、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盜汗、久咳虛喘、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不止、帶下不止等滑脫不禁的病證。
滑脫病證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故應用收澀藥治療乃屬于治病之標,因此臨床應用本類藥時,須與相應的補益藥配伍,以標本兼顧。總之,應根據具體證候,尋求根本,適當配伍,標本兼治,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收澀藥性澀斂邪,故凡表邪未解,濕熱所致之瀉痢、帶下,血熱出血,以及郁熱未清者,均不宜用,誤用有“閉門留寇”之弊。但某些收澀藥除收澀作用之外,兼有清濕熱、解毒等功效,則又當分別對待。
收澀藥根據其藥性及臨床應用的不同,可分為固表止汗藥、斂肺澀腸藥、固精縮尿止帶藥三類。但某些藥物具有多種功用,臨床應用應全面考慮。
固精縮尿止帶藥
本類藥物酸澀收斂,主入腎、膀胱經。具有固精、縮尿、止帶作用。某些藥物甘溫還兼有補腎之功。適用于腎虛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帶下清稀等證,常與補腎藥配伍同用,宜標本兼治。
本類藥酸澀收斂,對外邪內侵,濕熱下注所致的遺精、尿頻等不宜用。
海螵蛸(piāoxiāo)
出自《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干燥內殼。本品氣微腥,味微咸。以色白者為佳。砸成小塊,生用。
【藥性】咸、澀,溫。歸脾、腎經。
【功效】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應用】
1.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外傷出血
本品能收斂止血。治外傷出血,可單用研末外敷。
2.遺精滑精,赤白帶下
本品溫澀收斂,有固精止帶之功。
3.胃痛吞酸
本品味咸而澀,能制酸止痛,為治療胃酸過多、胃痛吞酸之佳品。
4.濕疹濕瘡,潰瘍不斂
本品外用能收濕斂瘡。治潰瘍多膿,久不愈合者,可單用研末外敷,或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鑒別用藥】海螵蛸與桑螵蛸均有固精止遺作用,均可用以治療腎虛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等證。但桑螵蛸固澀之中又能補腎助陽,而海螵蛸固澀力較強,又能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8歲 | 封面
云少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