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服用西藥抗菌素損傷下肢神經,導致雙腿麻木疼痛數月,因疼痛劇烈而嚴重影響到睡眠。
中醫基本癥情:
面淡無華,形體消瘦,易疲勞,足冷,頭面熱,胸中不暢,舌淡白,舌邊瘀斑,苔白厚膩,潤。脈沉弱,弦,細,緩。頭部畏風,心煩失眠。常有心悸,惡夢。胃口差。常便秘或腹瀉,腹瀉時大便灼熱氣味重。
中醫分析:
面淡無華為氣血虛弱。易疲勞,足冷,畏風,舌淡白,均是同樣的現象。氣血虛弱不能營養腿部則麻木。
舌邊瘀斑可視為瘀血,但瘀血是否成為主因,還需要全面綜合考慮。
心煩失眠,頭面熱,胸中不暢,為郁熱不得外發,可為西藥引起。中醫考慮為陰虛或濕熱內郁,因舌苔白厚,可為濕熱內郁化熱,有時經大便排泄時則有灼熱感。病變部位在肺與胸中上焦處,屬氣分。也可為陰虛,因病久熱邪傷陰,陰虛則易在夜間發作為心煩失眠。陰虛與濕熱并存,誰輕誰重,仍需斟酌。
胃口差,體瘦,為脾胃氣血虛,治療時應考慮保護脾胃功能,此因素既可能是基礎,也可能是治療的關鍵。
腿部麻木多為氣分,少數兼及血分,可為氣血虛,也可為氣虛瘀滯。劇烈疼痛是氣血瘀滯,多為血分,可為血熱,也可血寒。
綜合以上考慮再治療。
治療過程:
1.病機復雜,多個病變,總體為虛,先補虛為主。
胃口差,腿腳麻木,可作為一個疾病環節來治,以健脾補氣通絡為主。但郁熱重,可能會使疾病由氣分轉為血分,加重疼痛,因此應同時兼顧治療。
處方以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腿麻及胃口差,以升降散加梔子豉湯治療上焦郁熱,疏通氣機,并截斷病變向血分發展。
黃芪20桂枝10赤芍10大棗10炙甘草6酒大黃3姜黃6僵蠶15蟬蛻5 梔子10豆豉10
服藥一劑,腿麻減輕,但腿痛更加劇烈。胸口熱悶減輕,但胃口不見好轉。
2.腿痛是患者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何加重,只有一可能,黃芪與桂枝的熱,加重了營血分的熱,即前述血分熱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患者胃口極差,舌苔更加厚膩,因營養不良而常頭暈目眩,說明脾胃氣虛雖有,但脾胃陰虛應同時兼顧。
處方以滋陰涼血,滋補脾陰,兼補益肺胃氣。
天冬15麥冬15生地10熟地10浙貝10百部10杏仁10黃精10北沙參15阿膠10山藥10
服藥一劑,舌苔退凈,胃口大開,精神增加,胸口暢通,頭面熱明顯減輕,但仍劇烈疼痛,麻木又增加。
但大便仍有時有灼熱感,不暢感,說明大腸濕熱較重,與肺中熱傳來有關,現肺熱減輕,下一步,大腸濕熱是否再予考慮?
3.補述:腿部麻木疼痛與寒熱有關,若吹冷風則疼痛稍減,但麻木加重,若受熱則麻木稍減,但疼痛加重。
這說明血熱致痛,但陽氣虛寒致麻木。這是氣血兩個不同的層面患病。用藥寒熱之間,不得不兼顧。
黃芪補氣治麻的效果不錯,但與桂枝搭配一定是燥熱,也易影響到血分之熱。
黃芪與血分藥相配如何?如雞血藤,丹皮,地骨皮,赤芍等。舌面有瘀斑,可能是血熱導致的瘀血。
黃芪15雞血藤30丹皮12地骨皮15赤芍15
上方服用一劑后,疼痛麻木并未減輕,但胃口又變差,幾乎完全不想吃飯。舌苔又有變厚的趨勢。精神狀態嚴重受到影響,又出現頭暈眼花。
緊急換為下方:
黃精15山藥15北沙參15石斛15玉竹15花粉10麥冬12
此方服用一劑后,胃口明顯變好。精神隨之變好。
因近日腹瀉,腹痛,腹脹,大便灼熱明顯,改方葛根芩連湯:
葛根15黃芩8黃連6生甘草4
服完一劑后,腹痛腹脹及大便灼熱均減輕,不再腹瀉。
4.患者因胃口一直很差,懼怕再服藥,欲改為外用藥治療腿疼痛麻木。
用黃芪15雞血藤30 赤芍15 紅花10
外用泡腳,無明顯效果,且熱水泡過后腿疼加重,用冷水敷后疼痛稍減。
外用各種風濕膏藥貼敷后無效。
因煩熱復發,失眠加重,還是希望再內服中藥治療。
5.患者脾胃不好,需要時時照顧。
總計有:
心肺氣虛,肺胃陰虛,營血熱且瘀滯,還有氣分虛而血痹而麻木,也有濕熱內郁于大腸,還有郁熱充斥于肺及膈間。
此時只能考慮:
滋補胃陰為主,以護胃氣。若以補胃氣的溫燥藥,勢必加重腿痛。
同時要去其大腸濕熱,因濕熱可內侵影響到血熱,加重腿疼。
還要兼顧氣虛,因氣虛則麻木加重。
處方:
黃芪15 紫草10 黃精10 石斛10 葛根10 黃連2 沙參12
砂仁8后下 藿香3 丹皮12
此方服用一劑后,胃口尚可,再服時,腿疼明顯減輕。麻木亦有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