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入夏以來呀,相信不少人家里都常備著藿香正氣水,天氣炎熱時喝一喝,覺得可以防中暑,但其實呢,你們可誤會藿香正氣了,因為人家藿香正氣本是用來祛寒濕的呀!
藿香正氣
藿香、紫蘇葉、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
我們來看這個方子的組成,藿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能夠化濕醒脾,辟穢和中,發表解暑,為主藥;紫蘇葉藥性辛、溫,歸肺、脾經,能夠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能夠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白芷與紫蘇葉共為輔藥。
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能夠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大腹皮性微溫,味辛,歸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能夠行氣寬中,行水消腫;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能夠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能夠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經、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它們共為佐藥。
生姜、大棗既能調和營衛,又能調和脾胃;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能夠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它們共為使藥。
大家一定會發現,這里面的藥物大多數是祛濕的,而且基本上是溫熱藥,諸藥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濕和中之功。
為什么藿香正氣在夏季廣泛應用呢?那是因為夏季人們容易受“寒濕”侵襲!
夏季潮濕,這個“濕”很好理解,但是炎熱的夏季怎么會和“寒”掛上鉤呢?這就需要大家來反思下自己的貪涼行為了!比如沖冷水澡,寒濕之氣就比平時更容易入里;喝冷飲一時爽,但寒濕直接進入了脾胃;還有室外很濕乎乎,室內空調冷嗖嗖,這一結合不還是寒濕嘛!這么看來,夏季到處都是寒濕隱患呀,那怪不得藿香正氣能在夏季大顯身手啦!
市面上的藿香正氣類藥物很多,我們該如何使用呢?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下!
藿香正氣水是液體劑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如果嘔吐、頭痛明顯的,推薦服用藿香正氣水,因為水劑起效主要在上焦。
藿香正氣丸一般的情況都可以使用,如果是腹瀉明顯,則更推薦使用這個劑型,因為丸劑會融化的慢些,一般對于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藿香正氣軟膠囊比較容易服用,對于脾胃等中焦的癥狀明顯的,推薦服用這個軟膠囊。
不過,夏季的致病因素可不只“寒濕”一個,大家在調理身體時也要注意辨證,如果是“暑濕”,就是濕熱致病,則需用三仁湯。
三仁湯
杏仁9克(搗,后下)、白蔻仁6克(搗,后下)、生薏苡仁30克、法半夏6克、通草6克、竹葉6克、厚樸3克。孕婦忌用!
津液不足的情況,則需用三豆烏梅白糖湯!
三豆烏梅白糖湯
1、烏梅3~5個,這個要在藥店買,白糖1~2勺,黃豆一把,黑豆一把,綠豆一把。
2、熬水,用小火燉兩個小時左右,也可以在前一天夜里用電燉鍋來做,早晨起來就可以用了!
總之,夏季的致病因素很復雜,對癥下藥才有效,為了自己的身體,還是少貪涼,多保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