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常以風邪兼挾寒或熱而發病,因此臨床上應首先分清風寒、風熱兩證。二者均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頭身疼痛等癥,其不同之處:風寒者,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風熱者,發熱重、惡寒輕、有汗、鼻流濁涕、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由于感邪的不同,臨床上又有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以風邪為主因,冬、春季節氣候多變時發病率升高,常呈散發性,病情較淺,癥狀不重,多無傳變;時行感冒以時行病毒為主因,發病不限季節,有廣泛的傳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驟,病情較重,全身癥狀顯著,且可以發生傳變,入里化熱,合并他病。體虛感冒指平素虛弱之人,加之外邪侵襲而患感冒者,此類患者往往感冒之后,纏綿不已,經久不愈或反復感冒,在臨床上應該區分氣虛、陰虛的不同。氣虛感冒者,在感冒諸癥的基礎上兼有惡寒甚、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身痛無汗、咳痰無力、脈浮氣虛癥;陰虛者兼見身微熱、手足發熱、心煩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紅、脈細數。特點: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無汗、肢節酸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熱飲、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等。
特點:發熱重、微惡寒、汗出不暢、頭脹且痛、咳嗽有痰、黏稠而黃、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咽痛紅腫、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有:板藍根顆粒、桑菊感冒片、抗病毒口服液、清熱靈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暑濕感冒多見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濕熱,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過食冷飲瓜果而引起。主要是惡寒發熱、頭痛頭脹、胸膈痞滿、腹痛腸鳴、嘔吐腹瀉、身乏無力、口淡無味、食欲不振等癥。治療宜芳香化濁、和中解表。治療暑濕感冒的中成藥有:午時茶顆粒、藿香正氣丸等。流行性感冒
時行感冒即西醫所說的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與風熱感冒相似,但發病快、病情重,常伴有高燒、怕冷寒戰、頭痛劇烈、肢體酸痛、疲倦無力、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有力等癥。治療宜清熱解毒、疏風透表。一般而言,治療流感的中成藥物與針對風熱感冒的藥物類似,但對于兒童、老人、或體弱的患者,嚴重流感或可誘發高熱驚厥、并發細菌性肺炎,引起心臟損害等。因此,對于嚴重流感患者,應及時就醫,積極進行退熱治療和抗病毒治療。
另外,由于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使用針對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對于單純的感冒不會有任何積極的治療作用,反而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和腸道細菌紊亂。部分感冒患者同時合并細菌感染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相應的抗菌藥物,不可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