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一個印裔女人忽然問我為什么沒肚子?愣了一下答她:“我練功夫。”因為不知道怎么用英文解釋“站樁”。其實如果不是過度肥胖的話,保持一定的脂肪層對女性的小腹有保護作用,不能隨便亂減,所以我從來沒有在肚腩上去折騰。但我曾經也為肚子外挺而煩惱過,怎么使勁收腹也收不平坦,總象有孕在身。后來不知不覺中,意外發現肚子居然不外挺了,驚喜之余發現,是因為我解決了一個根本問題——腰椎正直。如果腰椎一直往前塌,那肚皮怎么折騰,都照樣往外挺,身不正嘛。
回顧起來,我將近四十年都處在塌腰、勾頭、駝背狀態。小時知道要昂首挺胸,但實際努力做出的姿態是抬頭、挺肚,這自以為是的錯誤姿態造成兩個問題:一是因為頭抬高高給人造成不易親近之感;二是更嚴重的現實問題——導致頸椎和腰椎的過度彎曲,加重駝背,以至于年紀輕輕時,胸椎兩次拉傷全身動彈不得送急救;然而,引起胸椎拉傷的不是劇烈運動,而是一動不動長時窩著久坐。
塌腰、勾頭、駝背好理解,另一個問題是窩肩,本來肩就窄,還往前窩,所以穿什么衣服都似沒肩一樣垮著。記得初中時就有同學看不下去,使勁把我的肩往兩邊掰,好心想幫我舒展開來,但是做不到啊,因為我的肩部筋骨已經僵緊了,哪里掰得開!
長期的頸椎前傾和窩肩導致頸、肩之間的斜方肌越來越僵硬并增厚,駝背更嚴重,又引起頸部更僵緊,整個惡性循環,在電腦面前工作一年,就導致了嚴重的頸肩綜合癥,坐幾分種就肩部疼痛不適,后來嚴重到低頭洗個菜也受不了,身體好象又沒發生什么大問題,但肩背時常冰寒疼麻,痛苦不堪。左肩背的僵緊狀況比右邊嚴重得多,所以左肩也顯得比右肩略高,兩肩不平。曾經想通過按摩理療修復肩背的疼痛,年輕按摩師卯足了勁想幫我把肩胛骨往兩側拉開,舒展筋骨,這種通過外力的修復手段基本沒用,理療完了舒暢一會兒,第二天照舊疼痛不適,因為筋骨并沒有真的松柔開來。
現在通過站樁鍛煉,雙肩的斜方肌逐漸松柔開,肩背變薄,身姿挺拔,整個背直了很多,左肩的僵緊也極大程度緩解開來,兩肩可以平齊,胸椎延到頸部、雙肩和兩臂都已告別了持續近二十年的氣血不通,改善寒涼狀態,從背到雙手都恢復溫熱。自站樁后,從美國女醫生到中國女老師,我再也很少摸到比我暖和的手。
肩頸部斜方肌的松柔,改善了頸椎狀態,說起來,這幾年都沒有頭疼癥狀了,頭部也不再前勾;胸腰筋膜的松柔,令腰椎正直,不再嚴重前塌;整個脊柱肌肉筋膜的松柔,令上身氣血通暢,改善雙臂的氣血運行,修復了大臂的寒涼疼痛,也修復了腱鞘傷痛,手背手掌都有所増厚,雙手紅潤。
肩胛打開令胸腔舒展,脊柱靈活正直讓氣息自然下沉小腹,現在的氣明顯比以前充足很多,以前說話聲音小,氣息弱,別人聽著挺費勁,現在氣比以前順暢充足,膽氣也足起來,做事都比以前有決斷、有擔當。
施老師強調大成拳站樁不講練氣調息,都是自然呼吸。站了一年半載后,自然而然達到腹式呼吸,我就懂了——腹式呼吸不是憑空練就能通暢的,脊柱是根本——沒恢復脊柱正確的姿態,怎么調息練氣都是不自然的,也是不根本的。借用中醫的說法,脊柱筋骨狀態決定了督脈和任脈的暢通與否。脊柱骨正筋柔,氣血充足,督脈自然就通暢,有這個基礎,任脈也才可能通暢;若缺乏骨正筋柔的基礎,通過外在手段強行調息,達不到根本、自然的暢通。恢復脊柱筋骨的松柔,氣,不練自練;與氣功不同,站樁練筋骨,樁站對了,氣自養足。當然,若是先天氣虛,或長期虧損嚴重耗氣,該外補的還得相應外補,配合脊柱的正確鍛煉,內養外補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想說說腿腳問題的改善。
從小我的腿腳功能就很差,筋骨弱,氣血不暢,冬天常常整夜腿腳冰涼捂不暖。體育老師看我腿長又瘦,以為是練跑步的苗子,結果很快就失望,說可惜了一雙長腿。我腿腳缺乏力量,彈跳力奇差,蹦不高也跑不動,走個路腳也抬不起,時常被平坦的路面絆到。人長期處在問題中就習以為常不自知,直到我開始站樁,腿腳獲得了松柔以后,才真正意識到以前種種現象的本質,是筋骨僵,氣血阻滯,所以腿腳沉重無力,這種沉重感還時常被帶入夢中。
站樁鍛煉獲得第一次雙腿的輕靈感時,我非常驚喜,走路如風一樣輕盈,上下樓帶小跑,就是想跳想蹦,感覺身輕如燕,輕松自在,更覺得自己恢復了年輕,甚至年輕時也不曾有此感受。在堅持鍛煉中,雙腿不斷地層層松柔下去,力量不知不覺中強大起來。以前腿腳沉重、加上氣息不通暢造成跑步艱難,所以我一直不愛跑步,前段時間跟著一個老師忽然跑起步來,才驚覺自己竟然可以那么大跨步地跑步了,也終于知道了飛奔的感覺,非常意外,高興了好一陣子。站樁練出的筋骨松柔,經絡暢通,也促進了我盤腿越來越輕松。
基于自身對筋骨變化的細致體會,腿腳由弱變強,又曾親見已故親人多年的脊髓性肌萎縮癥惡化過程,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對于成人的肌萎縮癥,站樁是一條有效的治療途徑,因為這是通過自身內力去促進筋膜肌肉的最有效的鍛煉,可在極大程度上延緩、甚至修復病癥。在這里確實想給這類患者指條比較可靠的鍛煉途徑,因為深知其身心的痛苦。
自從站樁以來,一步步體會到身體各處關節都變得靈活自如,筋膜肌肉也厚實起來,明顯消除了踝、膝、肘、肩關節處的“骨感”,圓潤又結實,關節處的各種傷痛也都得到了修復。
對于絕大多數筋骨關節傷痛,我以自身的體驗清晰認識到,沒有比站樁這種簡樸大氣的鍛煉更有效、更全面、更根本的方法了。站樁修復過程中的各種疼痛不適,很容易被視為練受傷了,很多人以為要休息好了才能再練,殊不知,這正是修復過程的重要關頭,不明其道理就很難堅定熬過這一關。當然,正確的站樁姿勢是前提,在此基礎上,不能把“治病”當“致病”;有明師隨時指點把關,加上自己的堅定鍛煉,方能順利過這一關。可惜很多人不明其中道理,不相信正確地站樁可以修復筋骨傷痛,也無明師指點,就卡在此關,錯失良機,難有進境。
一個痛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輻射、連帶一片區域,通過站樁鍛煉不會只著眼于某個點,而是一條一片地整體作用,對肌肉筋膜的修復是整體性的。當一片肌筋修復后,又會呈現出更深入的一個問題來,就這樣一層一層深入下去,隨著鍛煉的深入,疼痛區域會不斷變化,疼痛感也會有不同,酸痛、刺痛、木痛、僵痛……這只有個人體會了。
通過站樁打通經絡,更直接、更主動,我甚至在練功中發現自己體內有些不通暢之處,是在人體經絡圖上找不到的。人體經絡圖上大概只能展現一些主要的、普遍的經絡,更多更細的經絡是無法詳盡呈現的;或者說,只有自己實證到哪里有問題就找出哪里的經絡,只是缺個名相而已,沒有問題的地方,對于非專業醫生的普通人來說,管它叫什么經絡呢?
經絡存在于我們的筋膜當中,筋膜遍布全身,包裹固定著人身上所有的軟組織,環環相扣,相互牽扯。站樁,可說是以一馭萬,表面看起來方法是統一的,但一開始鍛煉,各人的反應就依據自身內在狀況而千差萬別了。同樣是頸肩綜合癥,你的痛點跟我的痛點肯定不一樣,我的痛感別人可能也無法真切體會;但我們無需往下細究,那會陷入無窮無盡,而要往上攏出共性,找出根源,用整體的、高度的方法去覆蓋具體問題,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解決。在筋骨問題上,無論你是具體哪里疼、如何痛,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個有效的站樁姿勢去全面調理,引動氣血進行自我修復,這才是根本之道;方向是唯一的,就是達致松柔,恢復先天。人體的筋無處不在,解剖只是割裂地看到局部表象,研究筋膜學的人若能通過站樁去實證肌筋膜的強大作用,應該會更清晰,更有趣。
我是以強身健體、修養身心為目的開始學習站樁的,一步步體會到筋骨松柔帶來的氣血通暢、肢體靈活、精力充沛、體質增加、自愈力恢復;我沒有求治什么具體的毛病,但身體上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從根本上得到了修復治愈;所以越站越有信心,而且越站越自在;現在隨時隨處行住坐臥中都可以練功,讀書時可以練功,用電腦時可以練功,坐車時可以練功,甚至開車時也可以練功——這不僅不影響駕車的安全,因為可以更大程度上集中精神;而且還時常有些突破,手握方向盤的姿勢正好可以修復肩背部斜方肌的許多問題,以至于可以更好地排除胸腔任脈上、以及肩頭肘部的寒氣(前提當然是有效的姿勢)。
真正把握到站樁的本質,一定會樂此不疲,因為確實越站越有意思,不斷深入感受體內一絲一毫的變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堅持鍛煉就不會那么困難,真知一定會真行。
“放松”一詞已經被濫用,時常誤導著樁功習練者。這個說法本身大體沒有問題,但是理解的人常常忽略自身的境界,以前輩高人的高境界當自己的初級過程練,難以入門。“放”可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手如何“放”到了“松”,很多人不明究竟,這里面的邏輯其實很嚴謹,沒有玄乎神秘,需要老實下工夫實證。
從站樁中體會到整勁,找回嬰幼兒般那天然的渾圓之力,便可運用由心,無處不可用。眼下很多流行的鍛煉方式中其實大都可以找到樁功的影子,只是不得要領,沒有將其充分發揮,整了許多花樣般的表面工夫,看著精彩卻與根本擦邊而過,費力多而收功少,玩弄光景而已。中國人的精氣神都被玄虛神秘玩散了,遠離了武術的精神!無論哪門功夫,都不是輕輕松松、飄飄乎乎、玄玄虛虛能練就的。
站樁作為中華武術內家拳的核心基本功,一絲一毫都是講究,養生或武功都由此開出,是體質的根基,是人性的自我振拔。練出整勁,就有了速度與力的發用,就有了武術的精彩多樣、變化無窮,什么招都是招,沒有這點內功,就只是蠻力或花架子。
大多數練習者都是為了治病或者健身才開始習練站樁,但有了一定的基礎,也能一窺中華武術內家拳的精彩之處,入了門,至少能辨真偽,能看高低,不會輕易被如今花樣繁多的養生、武術現象所迷惑。
精髓的提純實在來之不易,越深入,越純粹,越簡單。大根大本的東西,一定是人人可用,簡樸大氣,而且有益無害的。掌握樁功精髓便運用無窮,對站姿、坐姿、端身正儀都有確實的把握,行住坐臥都是功;也具備了開展各項運動的良好基礎,具備肢體真正的自由。由此,我對中華武術的精髓充滿了真正的敬畏,對宗師王薌齋先生、我的老師施泰龍先生及各代師父們都充滿了感恩,至于江湖間的閑言碎語,在真功夫面前,不值一提,太小家子氣!歷代武術家們一點一滴用生命摸索出這點精髓,讓我們可以一步到位,只有感恩的份,惟有惜福自重自強而已!
在樁功核心處下工夫切磋琢磨,方能體貼“道”的層面,所謂的“以武入道”就不會只剩空殼與玄虛,不會與身心割裂。若只泛泛地整一堆道家、佛家的名詞來堆砌玄虛,看起來熱鬧、高妙,其實遠離了強身健體的本質。
陽明先生說:“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雖然不是說武術養生,但也可說涵蓋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寶藏。
啰嗦這么多,下工夫真練的人會覺得都是廢話,這樣挺好,丟一邊,老實練功,就這么個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