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副整齊健康的牙齒是很多人的心愿,但大多數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口腔問題,飽受困擾:
吃點冷熱酸甜的刺激性食物,牙齒就酸脹、疼痛;
早上起來刷牙,吐出的牙膏泡沫夾著血絲,甚至整個泡沫都變血色了;
牙齒松動、掉牙,不敢吃硬的食物,對一些美食只能“望洋興嘆”……
這些情況在中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見和嚴重,但是僅有少部分人會去看牙醫,很多人可能只是選擇死扛或吃止痛藥片來應對,殊不知忽視牙齒健康,往往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
牙齒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如果長期無法完全咀嚼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嚴重的還會導致胃脹氣,胃酸過多等消化問題。甚至,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等都與牙齒問題密切相關。
那么牙痛、牙齦出血、牙齒松動、掉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出現了這些問題,我們又該怎么辦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泰康拜博口腔全口疑難種植中心首席專家劉琦主任和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博士曹瑩主任醫師做客今晚19點的養生堂微直播,為大家講解權威的口腔健康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口腔問題,并現場解答觀眾提問。?點擊此處進入直播間觀看~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為什么會牙痛?牙痛真的不是病嗎?當然不是這樣。
劉琦
首席專家兼主任
齲齒是造成牙疼最主要的原因。口腔里的細菌會代謝食物中的糖產酸。酸性物質會造成牙齒中的鈣、磷等礦物質流失。醫學上稱之為脫礦,脫礦的牙會變軟,慢慢會形成齲洞。如果得不到控制,齲洞會逐漸加深,會侵蝕到牙齒內部的牙髓組織,也就是牙神經,引發劇烈的牙疼。
另外牙周膿腫,牙齒周圍的組織感染化膿了,年輕人在長智齒時,智齒牙冠周圍發炎也會引起牙痛。無論哪一種原因的牙痛,都說明口腔出現問題了,甚至有細菌感染的風險,應及時去口腔科檢查,以便及早干預。
很多人咬蘋果時,會在上面留下帶血的牙印,有時就算是很平常地咽一下口水,也會感覺到口腔中有一種血腥味兒,這些都可能是牙齦出血了,牙齦出血提示牙齦可能有炎癥,這是牙周病最早期的信號。
如果一味求助止血牙膏反而容易耽誤病情,導致牙齒在不知不覺中變松動,甚至帶來脫落的危險。
曹瑩
主任醫師
健康的牙齦是粉紅色的,牙床和牙齒緊緊地長在一起,當有牙周疾病的時候,牙床和牙根就分開了,形成牙周袋,牙周袋里會沉積大量的菌斑、齦上結石、齦下結石等,健康的牙齦變成牙齦炎,進一步發展成為牙周炎。如果還沒有及時的接受治療,牙周袋就不斷向根方延伸,最終造成牙齒脫落。
《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僅為9.1%,牙周炎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如果發現自己刷牙或吃東西時出血、口臭、牙齦紅腫、牙齒松動、吃東西總塞牙等癥狀,就要警惕牙周病,及時到口腔科就診。
很多人覺得上了年紀,牙齒松動,掉牙都是正常的現象,其實這種觀點并不正確,人老了牙齒不一定會掉,如果牙齒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預防一些口腔疾病比如齲齒、牙周病等,即使老了,也會有一口好牙。不存在老了就掉牙的這種說法。
如果您掉牙齒有松動,一定要及時去檢查,解決松動的原因,才有可能保住牙齒。
國際衛生組織提出“8020計劃”:80歲老人至少有20顆牙齒。通過保護牙齒健康,來提高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
同一年齡段里,牙齒越少,“經常性疲勞”的發生率就越高。因為牙齒越多,能咀嚼的食物種類和數量就會增加,身體能利用的營養就會越多,所以牙齒對健康和長壽是直接相關的。
同時牙齒缺失不單單會影響到正常的咀嚼,發生食物嵌塞,引發口腔異味;引起下面部變形,衰老……醫學調查數據已明確顯示:
有牙齒缺失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患腸胃病的幾率高出50%
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疾病的幾率高出43%
得早衰或老年癡呆的幾率高出40%
由此可見,牙列完整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重要保證,缺失牙齒后及時修復很關鍵。
種植牙是修復牙齒缺損的方法之一。與烤瓷牙、活動義齒相比,種植牙具有舒適、美觀、不損傷健康的天然牙,咀嚼感好,且使用壽命長等明顯優勢,細心呵護甚至可以使用終生。
過去人們認為種植牙手術風險大、恢復慢、治療久,現在的種植牙技術通過對傳統種植技術的革新,能夠給患者帶來微創、精準、快捷、安全的舒適種植體驗,真正做到種植牙“不植骨、不等待、微出血”。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做到即拔即種,不等待。
劉琦
首席專家兼主任
數字化種植可以實現微創種植手術:出血少,疼痛少。無需縫合,快速恢復,整個治療時間非常短;在術中精確地定位和控制種植體的植入方向,提高外科手術的精準度。實現即刻裝牙及美學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