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往下看,在小寒節氣我們需要注意的一些養生的注意事項。養生一定是與民俗活動相關的,我們都知道,冬季我們需要注意的,《黃帝內經》不斷的,反復的給我們提醒,就是冬季要養“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要養“藏”,藏是藏什么?就是藏全身的陽氣。
大自然把陽氣潛藏到地面以下非常深的地方,所以地表一派寒涼,對應到人,我們人體這個時候,陽氣也往里潛藏,藏到內臟,藏到骨髓,所以表皮致密,老百姓講,汗毛孔都閉合了,就是說皮膚表層,陽氣都往下潛藏了,所以我們看到,到了冬天的時候,很多人的手、腳、皮膚、面部就干燥。有的人到了冬天之后,頭發掉屑比較多,說白了就是這個時候人體的陽氣往深層次藏,藏到內臟,所以表皮欠缺陽氣、氣血的滋養,所以皮膚也干燥,臉也干燥,頭發也掉皮。為什么?(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因為頭皮缺乏氣血的滋養,這就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變化。你看到了冬天好多動物,它的皮毛也都干燥,講的就是一樣的道理。
這個時候我們要順應冬季收藏的規律來進行養生。這個時候我們有幾個注意事項,既然是養藏,藏這個陽氣,那么我們人體的陽氣要藏到根里邊去。根就來源于腎,我們知道五臟對應到的是五行,五行對應的是四季,我們之前都帶大家復習過,春天對應的是木,對應著五臟的是肝,夏天對應的五行是火,對應的五臟的是心,秋天對應的五行是金,對應的五臟是肺,冬天對應的五行是水,對應的五臟的是腎。
冬季需要做好的養生就是把腎養好,腰為腎之府。所以冬季的時候要經常的鍛煉腰,做固腎功。我以前跟大家分享過做固腎功,或者做蹲墻功,或者是站樁,這些都對腰很有好處。
中國古人有句話叫做“人老腿先老”,雙下肢是腎所主的,有一句話叫做“寒從足底生”,古人還有一句俗語叫做“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講的就是一個道理,就是要讓足部保持溫暖,要讓雙腿要有勁兒。
所以到了冬天,我特別提倡聽眾朋友們在臨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泡腳有幾個好處,第一個是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讓足部能夠局部進行保暖。(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另外一個還能安神,讓氣血往下走,叫做“頭涼腳熱八分飽”,就吃飯要吃八分飽,頭保持涼,腳保持溫暖,這樣正好形成了《易經》當中的地天泰卦,就是上面是地代表陰,下面是天代表陽,陽氣要潛藏到下面,陰氣要在上面,他倆水火要既濟,這個就是頭涼腳熱這種狀態呈現,這樣有助于身體的養生,有助于睡眠。
推而廣之,我們出去運動的時候,活動的時候,包括養生的時候,也要保證腳是溫暖的,腿是溫暖的這樣一個狀態,對身體有好處,同時在養生保健領域,認為腳底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所以要經常進行足底按摩,對于心臟的保養也非常幫助,所以我也提倡聽眾朋友們在睡覺之前,用雙手搓熱了之后再搓搓足底心,也就是涌泉穴,這樣讓全身的氣血能夠循環好,既有助于睡眠,還有助于養生。這樣一個小的方法,這就是第一個。
第二點就是我們在小寒節氣,需要做哪些運動,鍛煉的一些注意事項。就是在鍛煉的時候,有句話叫做“冬煉三九,夏煉三伏”,到了三九天,也就是在小寒節氣跨越的這段時間,要進行鍛煉,這個時間鍛煉對身體很有好處,這時候怎么鍛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如果是鍛煉不得當,可能對身體會有傷害。所以這里我就需要給大家提醒幾點,
一般來講,就是鍛煉的時間段很重要,三九天因為天氣非常寒冷,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等著什么呢?《黃帝內經》原話叫做“必待日光”,必須要等到太陽出來之后,大地開始回溫之后,比如說早上,怎么也得等到九點半之后,陽光已經徹底出來了,大地溫暖,這時候再出去鍛煉身體。您千萬不要早上五點鐘,天還黑著,整個外面一片寒冷,那時候去鍛煉身體,對身體傷害就很大,容易受寒氣所侵襲,一定要等到九點半之后,陽光完全出來了,這個時間再去鍛煉,對身體才有好處,不會傷身體,這是第一個提醒的注意事項。
第二個提醒的注意事項,就是我們鍛煉的時候要進行熱身,在正式鍛煉之前,先做大概五到十分鐘的熱身,這熱身怎么熱呢?就是做一些有氧的運動,比如說快步走一走,或者慢跑一下,先把身體暖和起來,先熱起來,再進行鍛煉,大概五到十分鐘,從輕微的運動,運動量逐漸的往上加,這是第二條。
第三條就是要把全身的肌肉和關節要伸展一下,要拉伸一下,這樣的話,它有助于我們鍛煉運動的效果,每個拉伸動作持續十五到三十秒就可以。(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就是冬練三九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很多人說了,我們這個時候在三九天用什么方式來鍛煉呢?
有人說我可以踢足球,可以打籃球嗎?在這里如果是年輕人的話我覺得是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別太寒冷的狀態下可以,如果是零下十多度了,非常冷了,我就不建議在戶外進行這種劇烈運動,你可以轉到室內體育館進行籃球,排球或者是羽毛球、網球這些運動在室內進行,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對于中老年人有哪些運動適合呢?我在這里比較推薦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太極拳,另外一個是散步。散步沒有這些體育設施的要求,太極拳也是一樣的,只要有一個比如像公園或者是健步行道,都可以。(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兩項運動都可以使我們的身心的放松,加快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消耗多余的這些脂肪,降低血壓、血脂、血糖,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心肌的功能,同時在走路或者是練太極拳這些傳統拳術的過程當中,還可以刺激足部的穴位,因為有的時候練太極拳我們都知道需要一只腳單獨的站立,重心移到一只腳上,再轉換到另外一只腳上,兩個腳的重心來回移動,太極拳的術語叫做單重。這種方式就可以刺激足底足部穴位,從中醫學上來講的話,足部有很多經絡,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變相的間接的增強和激發內臟的功能,這就是非常好的一項運動。
步行和太極拳能對于人的心理有一種陶冶心情的作用,讓人能夠悠然自得,然后能夠自在無礙這種感受會產生,對于緩解緊張的情緒,對于安神定志都有非常好的作用。很多人還通過散步來活躍自己的思維,使靈感的迸發出來,這都是散步或者太極拳帶給我們的益處,這就是鍛煉身體方面。
作息還是要遵循《黃帝內經》里面所講的叫做“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晚上早早的休息,白天不要起得太早,一定要等著太陽出來之后再起床,這也就是符合《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的思路。
還有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在非常寒冷的時候,尤其是中老年人洗頭的時間一定要注意。我建議大家洗頭的時間要放在中午,為什么不能放在晚上或者早晨呢?晚上是一天當中人最疲勞的一個時間段,非常累,這時候抵抗力也下降,你要是晚上洗頭的話,頭發不不容易干,尤其是女性,這頭發可能還是濕到的,濕的時候你再去睡覺的話,濕氣就會在這個頭皮上留滯,長期對身體,對經絡氣血都有淤阻的作用。這個非常不好,也容易導致一些疾病。小寒節氣天又寒,再一不小心吹著風就麻煩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為什么不建議早晨出門之前洗澡呢?是因為早上出門之前洗完了之后,萬一頭發沒有完全晾干,一出門之后風一吹,就很容易被外面的風寒濕氣所傷,就容易導致感冒。所以這個時候也要注意,就是早晨的要注意,不要讓風給吹了,所以早上我也不建議大家洗頭,洗澡。什么時間段合適呢?就是中午的時候可以,中午洗完了之后一定要注意把頭發用干毛巾擦干之后,在屋里、在室溫下給晾干,晾干之后再出門,再運動,這樣的對身體才有好處,不至于受傷。這就是作息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
最后一個方面,中國古人有句話叫作“民以食為天”。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唐代的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面也講,他說“安生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就是知道了飲食的方法之后,我們才能讓臟腑安定,同時還可以祛病強身。
我們都知道在小寒節氣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民俗活動,叫做吃臘八粥。臘八粥最初的來源于佛教。臘八粥怎么做呢?臘八粥的做法就是在以大米、糯米和薏米為主作為主食,放上紅棗、蓮子、核桃、板栗、松仁、桂圓、葡萄干,北方有的地區還要放上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等干果,不下二十多種,一起在臘月初七的這天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就開始淘米,泡材料,剝皮,去核,然后在半夜的時候開始煮,用大火煮開了之后,再用小火開始燉,一直燉到第二天早上。第二天早上正好是臘月初八的早上,臘八粥就算熬好了。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有不同的慶祝方式。(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中國古代,因為臘月就是農歷十二月,十二月初八就叫做臘月初八,這天的節日叫做臘八節。這一天喝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一個習俗,據歷史記載,喝臘八粥的歷史,最早開始于宋代,到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到了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廟,還是普通的老百姓,家家都做。
延續到清朝之后,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他們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供僧侶來進行實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都做臘八粥來,一方面是祭神拜佛,另外一方面是祭祀先祖。同時全家團圓在一起食用,有的還需要饋贈給親朋好友,這就是這樣一個民俗。
我們從民俗當中讀出了養生的概念。(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我們知道剛才講了做臘八粥的這些食材,正好在這個小寒節氣用于可以補腎。我們剛才講了,冬季主要是這個養腎而養藏。剛才講了第一個臘八粥的主食是大米、糯米和薏米。既然是粥,一定是有主要的食材,粥一定是通過米來熬的。這個有三種米,一種是大米,大米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的作用,性是平的,就是大米。糯米可以輔助治療脾胃虛弱,還可以健脾益胃,可以溫陽氣。薏米可以祛濕,這三個是主要的這個熬臘八粥的主食的材料。當然薏米根據情況,濕氣重的人可以多放點,薏米就是薏苡仁,在中醫中藥里邊,它是一味藥,可以化濕,這是主食,這是谷類的主要的食材。
豆類主要有放黑豆、紅豆、黃豆。黃豆有什么作用呢?黃豆是健脾胃,黑豆,色黑入腎,紅豆可以通心陽之脈,色紅入心,這是豆類的。里邊還放了好多干果,比如說像大棗,大棗就可以補氣養顏,還可以補血,花生的作用可以和胃止咳潤肺,還有放核桃仁,核桃仁可以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還可以烏須生發。還可以放在黑芝麻和白芝麻,芝麻可以補腎益精,起這種作用。同時有的北方地區還喜歡放葡萄干、枸杞子等等的食材,這些一方面可以調味,另外一方面,我們知道枸杞子可以養肝補腎。還有的地區喜歡放桂圓,桂圓可以養血安神,補元氣。有的地方還喜歡放板栗,尤其是北京的臘八粥,我喝了幾次,就是放板栗,幾乎這種家家戶戶熬的,幾乎都放板栗,尤其是北京地區懷柔的板栗也非常出名。栗子在《黃帝內經》五果里是屬于腎之果,是補腎,入腎臟,冬季正好養腎,同時栗子的味道也非常好。但是栗子,大家注意一定不要放太多了,放太多了之后容易膩,增加消化的負擔。所以,板栗一次不要放太多,不要吃太多。還有可以放蓮子,蓮子什么人可以放呢?脾胃虛弱,很容易腹瀉的這種狀況,尤其是腹瀉的人,同時還有伴有睡眠不好,這個時候可以放蓮子。蓮子有安神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健脾止瀉,止住腹瀉這樣的作用。有些地方還喜歡放玫瑰花,青絲,白果,白果可以潤肺止咳,玫瑰花可以活血化瘀,杏仁可以潤肺祛痰等等的,這些干果都是食物,中醫特別講究藥食同源,既是食物,同時它在中藥學里,又是一味藥,它有藥用的價值。
但是為什么叫藥食同源呢?就是因為它的性的沒有那么偏,也可以作為我們經常來吃的一種食物。所以這就形成了一種藥食同源的思路,既是藥物又是食物。所以說古人有很多名醫都是用粥,用茶來治病。五臟虛弱的人喝粥,來滋補五臟的虛弱。陰陽失調、寒濕不調,這種人用茶來祛邪,祛濕,祛寒,祛燥,這個用茶來調調整身體的疾病的狀態,用粥來養五臟的虛弱。就像我以前講課講過的,有一個粥叫要補腎粥,也叫養精粥,這個粥就是用不同的食材來組合起來的專門補腎的一個粥,有山藥,板栗,黑芝麻,核桃仁,還有松子這些食材組合成立的粥,要是脾胃虛弱的人在加上蓮子和芡實這樣組成的一個粥就有健脾,主要是補腎的作用。(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我們就從此就悟出來一個道理,就是《黃帝內經》是教我們生活方式。中國古人的包括二十四節氣的對于不同節氣的劃分,還有養生的方法,它也是傳達著一種“天人相應”的養生的思路。
所以,我們學了二十四節氣之后,那就逐漸明白了中醫學講的是什么,《黃帝內經》里邊講的是什么。因此我剛才就是把飲食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這個小寒節氣的飲食的保健,我們可以通過喝臘八粥進行實現。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節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