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競爭格局在今時今日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三艘時代巨輪之間的差距也在漸漸拉開。
從2016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來看,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值相當,百度只有這兩哥們的四分之一,營收和凈利潤也差得很遠。從產業結構來看,百度最為單一,收入來源9成還是靠的搜索引擎廣告,但它作為搜索入口的地位卻在逐漸下降。從投資布局上看,騰訊和阿里巴巴動作頻頻,不斷在各自的產業鏈上擴大版圖,還涉獵文娛、體育等其他領域。相比之下,百度似乎過于謹慎,有點后知后覺了。從未來發展的戰略部署看,騰訊提出「連接一切」,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百度卻似乎還在摸索之中。另外「莆田系事件」「魏則西事件」讓百度品牌形象持續走低。李彥宏在內訓時曾道破危機「我們與初創時所堅守的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百度離倒閉只有30天」。一切的一切,讓輿論認為,百度不行了,它將會率先掉出第一梯隊。
與百度同領域的谷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但穩坐互聯網企業市值的頭把交椅,還在科技研發上持續投入重金,人工智能做的風生水起,不斷刷新著世界人民的眼球。李彥宏并非看不到未來的趨勢,技術出身的他在2013年就開始做人工智能的研究部署,也一直是人工智能的狂熱推崇者,研究的進展和成果早已領先于騰訊和阿里。但人工智能是個燒錢大戶,燒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只有上帝知道,李彥宏似乎在對前景的展望上沒有拉里.佩奇有魄力,百度作為一家科技導向的企業決定去做外賣的這個決策,也一直被圈內人士所詬病。但這個舉動也許是為了當下穩定的現金流,更深層次考慮,也許是為人工智能尋找試驗場地和變現渠道。
李彥宏在人工智能上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他自2013年開始在中國和硅谷兩地設立研究院和實驗室,在產品、技術和生態三個層面大膽試水,并提出「凡爾納計劃」等等。他曾多次對媒體公開表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時代的下一幕」,百度所堅守的發展核心就是人工智能。
百度在人工智能上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近期李彥宏在某會議上提到目前所研發出來的神經網絡「百度大腦」,它在語音、圖像的識別、語言的理解以及用戶畫像上都非常突出。比如它的語音識別率達到了97%,已超過了正常人類的水平,理論上可以合成出任何一個人的聲音。「百度大腦」曾將已故多年的張國榮的聲音合成了出來,讓他「復活」并與現場的觀眾隔空對話。以后這些明星們的聲音、形象都可以合成出來跟觀眾見面,電影都不用拍了,只要授權用電腦合成就行了。最牛逼的是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說,如果親人已故,我們不但可以將故人的聲音合成后與家人正常交流,甚至以后整個人都可以合成出來,讓他重新「復活」,這些就是未來的人工智能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