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喜愛麗江古城的燈紅酒綠、繁華喧囂,也許有人鐘情玉龍雪山的奇巖怪石、孤傲蒼穹,我卻獨愛大理古城的古色古香、質樸無華。
清晨,暮靄在和風的輕拂下剛脫去了外衣,陽光已迫不待及地把光輝灑滿了大理古城高大巍峨的城墻。一叢叢杜鵑花已在競相爭放。踏著青石板路面走進城門,你會被古城安寧、靜謐與祥和的神態所感染所折服。
在它不事修飾,略顯古樸蒼老的街面上,游走著不少背包客,更多的卻是古城的居民:三三兩兩穿著校服趕著上學的學生;坐在門頭邊曬太陽邊擇菜補衣的白族老媽;提籃上市的大嫂;甚至駐扎在古城內阿兵哥的匆匆腳步,都描畫成一幅渾然天成的市井水墨畫。
臨街的店鋪剛開門迎客,賣的是現代商品,在幾乎清一色的平房瓦頂上,卻長著錯落有致的蒿草,恍惚向人們宣示著古城歷史的悠長。 我對大理古城的認知,最早源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那多情種子“南帝”段王爺;懵懂而又運氣奇佳的王子段譽;還有那“漁、樵、耕、讀”四大護衛的過人武功,林林總總都那么令人神往。以至早年曾經遇到一位來廣東的打工者,當得知他籍貫云南大理時,趕緊再問是否姓段?是否白族人?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卻又與他興致勃勃地攀談起“大理段家”的種種掌故,差點就切磋起武功來,就像“他鄉遇故知”一般。簡直把文學虛構當成了歷史典故。過后我才得知,在大理,姓段是很普遍的,并非都跟段王爺沾親帶故。 大理——有著東方日內瓦的美稱。這里清新濕潤,一塵不染,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風景如畫。洱海風景名勝區的蒼山麗景、洱海麗景,大理古城的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詔風情島、高原明珠、洱海公園、天鏡閣、金梭島、感通大索道、觀音塘、清碧溪、小普陀等等等等。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獨具特色,風、花、雪、月四絕更是聞名于世。這是個有著13個民族世居的白族自治州。 這里對游人異常熱情,不知是不是電影《五朵金花》深入人心的緣故,大凡對女性游客,上至八十的阿婆,下至呀呀學語的娃娃必尊稱“金花”。而對男性游客,自然就是稱呼“阿鵬”了。追憶起電影“金花”的首席飾演者楊麗坤的驚鴻一瞥,對比“阿鵬”的青春俊美,著實讓我們這幫半拉老頭自我陶醉了一番。 難怪這里有條“洋人街”,成群結伙的老外背包客不遠萬里來到古城,懶懶地斜倚在酒吧街的圈椅上,目光迷離地盯著街面發呆,是為享受遠離塵囂的安寧?還是祈盼著“金花”或“阿鵬”的青睞?恐怕他們自己也搞不清。 徜徉在大理古城街頭,欣賞著周遭的花紅草綠,細聽著溝渠流水的潺潺,我被古城的清新迷人而熏陶,為它的慵懶而傾倒。時光也恍惚停止了流動,膠著在遠古與現代之間。 朋友,倘若您上完蒼山、下了洱海,逛過蝴蝶泉,品嘗過白族三道茶。親歷完風、花、雪、月四絕之后,還有什么念想么?來大理古城吧,這里可是個發呆、躲懶、消磨的好去處呢。 美哉、大理。 —— 阿茂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