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太多了,
豈不是害了他下輩子欠你?
“你相信相欠債嗎?”她問我。
我靜靜的等她把自己的故事說完。
“他對我實在不好,我也知道他一定不是個可以托付終生的人,可是我總下不了決心離開他。”她的視線始終低垂。
“有多么不好?”
“很容易發(fā)脾氣,一發(fā)脾氣就砸東西,讓我活得像只驚弓之鳥。好幾次,我被他扔過來的東西打傷,還得騙家里的人,說是自己不小心跌倒的……
他的工作也不穩(wěn)定,應(yīng)該說是時運不濟吧!他又沒辦法當人家的手下,只想做老板,幾次生意失敗下來,目前,所有的親戚都是他的債權(quán)人——我嫁給他,一定很辛苦……“
她越說聲音越沙啞,眼眶也紅了,唯一讓她雙眸映射出一抹亮光的,是她手上的那張喜帖:“來參加我的婚禮吧!”
她嘆了口氣,說:“我和他是上輩子相欠債,所以這輩子要來還他……”
不能濫用相欠債理論
類似的歡喜冤家,常常出現(xiàn)在我的周遭。相守,不安穩(wěn),離開,又割心肝。
看著她遠去的纖細背影,我不免感慨。
老一輩的人喜歡說夫妻是相欠債,這句俗語挺有意思的。
兩個人為著一個共同的家,或為了愛情長相廝守,必然各有犧牲與付出。
但“相欠債”這個詞,也常被濫用、誤用。如果不是“互相”欠債,而是單方面一直賴債,那么,關(guān)系就會失去平衡,久而久之,總有人不甘連連虧損,雖然舍不得離開,卻也不能無怨。
“就算是我上輩子欠他的吧!”有人會這么自我解嘲。
容我提醒:就算是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也不要過度的還。還太多了,豈不是害了他下輩子欠你?如果你真的是個宿命論者,就得斟酌一下,別讓他在今生欠下還不了你的債務(wù),下輩子換他慘兮兮,這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相欠債”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愛情賬本才不會有被虧空的危機。
箴言:
在觀念上,你自己為自己打結(jié),就沒有人能解開這個結(jié)。身為這個時代的女人,我們何時才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
——摘自《認真玩?zhèn)€愛情游戲》